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注释
太常引:词牌名。
吕叔潜:名大虬,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
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
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
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被白发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诗意。
斫:砍。
桂:桂树。
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

赏析

  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下片抒写作者的豪情壮志,他要趁着美好的月夜,乘风娥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的山河。毫无疑义,这是他爱国思想的写照。“娥下”,这里指目光一娥地往下。最后又从天上写到人间,传说中月亮里那棵高大的桂树挡住了许多月光。为了使月光更清楚地照亮祖国大地,作者在最后两句写道,听人说:砍去那些摇晃(婆娑)的桂树枝叶,月亮便会更加光明。这是含蓄地说,铲除投降派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事业的胜利。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在《一百五日夜对月》诗里写道:“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这里辛弃疾用“人道是”三个字,表示前人曾说过这个意思。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创作背景

  据词题可知,此词当作于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起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作者上赵昚《美芹十论》;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议》,七年之内,连同另两篇,四次奏议,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花艳嫣然照坐红。池光高下见,木芙蓉。相从款款莫匆匆。新酿熟,浮瓮碧香浓。
倚槛送飞鸿。登高时节近,菊披风。笑谈今喜一杯同。揉金蕊,和露入杯中。

平日为饱役,方抛世网婴。买鱼沽市酝,借姓过州城。

老脱尘中境,心游物外清。寒溪行不尽,端为濯衣缨。

久客归来后,家如旧日贫。
青山何处隐,白发也愁人。
畎亩一生事,乾坤百病身。
时无嵇吕驾,相忆莫相亲。
故老今多丧,严祠日愈新。
青青陵上杏,神护五株春。
口边一任醭去,鼻也慵将涕收。
闲门冷落车辙,空室团栾话头。
榆柳开新焰,梨花发故枝。辎輧隘城市,圭组坐曹司。
独对芝泥检,遥怜白马儿。禁林还视草,气味两相知。

闻说奔军闯阆州,馀州民溃去如流。亲曾见虎诚堪怖,只为狐惊亦可羞。

茂陵志佳兵,华容司职方。力诎徼功士,失毋令得偿。

及乎孝皇代,经营膂力刚。锡圭黄河流,杖钺岭海邦。

抚此蒸黎瘝,如保赤子伤。君门逮遐陬,磅礡皆春阳。

晚途彻帝聪,所披无不当。造膝若一身,密语沃中肠。

鼎湖泣遗弓,挥手白云乡。岂无沈几哲,妖竖乱天纲。

身名竟璧完,令德假穹苍。

春华灿灼春月明。侏唇玉颊扬哀声。凄凄切切动君情。

动君情,得君悦。流青云,飞白雪。

天工着意初放花,三英凛凛真一家。
镂冰点酥更团蜡,始信功深解生物。
临风却嗅心自知,粲兮粲兮哦古诗。
几年刻玉但成叶,一笑真同长康绝。
得非仙种来神山,为伴老子终朝眠。
岁寒得友不忍去,且对众香勤觅句。
鼎分风月俱可人,如陈窦刘人所君。
诗场战罢戢干越,尽扫色尘歌一钵。

繁华锦绣,今何处、玉垒珠江依旧。浣花人去,折柳桥横,只剩断碑残甃。

怕听鹃声,啼破一场春梦,都付绿稀红瘦。对西山、凭吊春归时候。

知否。王孟故宫零落,便殿宇、尽成溪阜。拾翠锦江,踏青绮陌,谁贳卓文君酒。

还幸芙蓉屏障,海棠香国,留得斜阳亭堠。但云低天暮,何堪回首。

烟波空阔岸低回,草绿花红处处堆。
一片湖光分岛溆,四边山色入楼台。
从来未有吾民乐,此地欣逢刺史来。
目断鄞江何日到,京师只得画图开。

主人留复留,烂醉歌白氎。移樽对寒花,散策响秋叶。

香凝紫茱萸,舞倦青蛱蝶。惟有一逃宾,苍山云万叠。

连山群书至,策马出长安。落日对酒别,晚关冲雪寒。

霜飞湖草绿,春近岭梅残。知己云霄在,那言欲挂冠。

相思起中夜,夙驾访柴荆。早雾桑柘隐,晓光溪涧明。
村蹊蒿棘间,往往断新耕。贫野烟火微,昼无乌鸢声。
田头逢饷人,道君南山行。南山千里峰,尽是相思情。
野老无拜揖,村童多裸形。相呼看车马,颜色喜相惊。
荒圃鸡豚乐,雨墙禾莠生。欲君知我来,壁上空书名。

两岸洲平,三山翠俯,江豚吹雪东流去。故陵残豚总荒烟,斜阳鸦背分吴楚。

青雀钿釭,朱楼画鼓,冥冥一片杨花路。游人休吊六朝春,百年中有伤心处。

沁园岁岁菊留芳。待此日、庆真王。金鼎燮和元。造寿域、同开八荒。河山带砺,一传千岁,地久与天长。晴日上扶桑。便先照、琼阶玉觞。
草离离,烟漠漠,
雨如膏,云如鹤。
说了也,错错错。
五老峰高彻骨寒,野猿啼断山月落。

摇摇一棹荡斜晖,行止年来与愿违。淮水自奔京口出,春风又送广陵归。

途穷泪洒冯生铗,金尽寒侵季子衣。莫问隋堤重回首,暮鸦空向玉钩飞。

坤元至德,品物资生。神凝博厚,道协高明。
列镇五岳,环流四瀛。于何不载,万宝斯成。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