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香菱所写的第一首咏月诗。
作为学步的开头,此诗在技巧上显然是非常稚拙的。如借用宝钗的话来说,那就是:“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林黛玉则讲得更为具体和明白:“意思却有,只有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所谓“意思却有”,大概是指此诗咏月而不离题,还能运用形象语言及比喻等技法来描绘月轮的形象。但其缺点也正在于“措词不雅”和构思被缚等方面。
诗的首联写了寒秋之夜天宇上一轮皎洁的明月,用吴刚月中伐桂这一古老的传说,来暗点眼下这桂子飘香的晚秋时节。但除了这里有一点意蕴外,其它的如以“皎皎”写月色,“团团”摹月形,均为俗套。诗的颌联显得形象单薄,支离破碎,说诗人们往往借月来助长诗兴,山野的过客不忍对她而平添愁恨,意思显豁,别无余韵。且“常思玩”三字选语太硬,太俗太露。诗的颈联,本应是另转新意,但此处仍原地踏步,仅仅堆砌一些华艳的词藻来装点门面。什么“翡翠楼边”、“珍珠帘外”之类,对偶固然精切,仍不免有肥辞瘠义之嫌。至于“玉镜”、“冰盘”之喻,也已变成诗中多余之赘疣。而诗的结联还是归结为月光的明澈,这样的收尾既得无力且又无韵致。由此可见,作为刚刚学诗的香菱,即使为一首好诗而整日苦思冥想,“越发弄成呆子一般”,但毕竟初次尝试,还是免不了要有失败的教训。作者故意把这首诗弄得如此蹩脚,使之符合人物的学识和身份,这别出心裁的安排,实在是多么不容易!
十年玄武署中居,建节初乘六传车。此日宣房沈璧马,河渠已有著成书。
玉薄冰轻不自持,可能当此恶风吹。要知此物坚牢质,不比渠侬耎脆姿。
禅和守枯寂,学佛舛门径。自我有眼鼻,即与色香竞。
不随欢喜缘,安得清净境。天女来何从,空中立脚定。
临风一指挥,花起因风迅。一花初回翔,千花相掩映。
千花如一花,花花见佛性。有花是因缘,无花乃究竟。
眼鼻于色香,如影在明镜。又如月在水,如寄亦如赠。
如是现身说,若为点头听。
秀气结壶口,姑射辟仙境。著屐访神居,络绎延清景。
雨后岚欲滴,积翠撩人冷。松荫接藤缠,飞泉散碧岭。
仙禽时一声,寂寂四山静。半日幽间趣,顿觉浮生永。
鹿女还金阙,莲花开玉井。澄潭水一泓,上下光耿耿。
杖策寻南洞,肃将衣裳整。拟拜绰约子,不见冰雪影。
斫芝更斸苓,云深隔几顷。憩诵《南华》篇,肩吾笑夙秉。
萧萧满林秋,日暮风涛警。恐是御龙归,悠然长引领。
春回大地草偏青,乍对狂歌酒半醒。文起自应倾北斗,气酣直欲簸南溟。
月华星彩浮樽满,龙笛鸾笙彻夜听。明发不须愁往别,埋轮久已候都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