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题为“海上”,诗人即从秦始皇遣使入海求仙下笔。
“石桥东望海连天”描绘的是在石桥东望看到的是大海苍茫,海天一线的景色。开头二字便点出“石桥”。诗的首句并非单纯写景,而是景中有人——秦始皇。秦始皇站在石桥上东望大海,希望徐福能早日找到长生不老药返回。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再不见其它。
“徐福空来不得仙”紧承上句,直写求仙的虚妄无稽。秦始皇劳民伤财到头一场空,徐福也未能寻到神山仙人,从此一去不复返。这一句看似平铺直述,实则讽刺意味加深。诗人说徐福不得仙而不直说始皇不得仙,就比较含蓄有味。妙的是不说“徐福空去”,而说“徐福空来”。徐福本来就是一个靠制造神仙妄说混日子的方士,他是为迎合始皇迷信长生才编造出海上有仙山的神话的。秦始皇竟然信以为真。所以说“空来”,就已包含了“空去”。对于徐福来说,入海求仙本来就是一个骗局,而始皇自始至终充当了一个受骗上当的角色。“空来”二字,把求仙的虚妄、始皇的愚昧可笑都暗示出来了。
“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推进一层,以“直遣”对“可能”,将讥讽之意寓于其中,认为即使遇到仙人,也无法实现长生之想。“麻姑与搔背”,用蔡经遇麻姑的传说故事讽刺其徒劳而返。“可能留命待桑田”用反问口吻,更尖刻地讽刺求仙的虚妄,寓慨深长。
这首诗的构思和写法颇具特色。全文由两个典故组成。前一个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后一个是神话传说,二者本来并不关联。诗人却巧妙地将它们结合起来,先以实事证明求仙之虚妄;再以神话讽刺求仙的无益。前一个典故揭示神仙不可求,后一个典故翻进一层,说明即使遇见仙人也不能免于一死。层层递进,使这两个典故上下紧密勾连,讽刺的意蕴表达得很尖锐也很着实。
佩玉身若槁,志在朱陵天。襟怀全楚阔,胸荡洞庭烟。
使君乘别驾,冠盖何翩翩。去问常德洞,令我心飘然。
圣师问得人,澹台部下贤。身心是公事,何烦入室焉。
若访蒋生径,宁无切琢言。
当头明月淡遥空,折柳歌骊曲未终。惜别本无儿女态,联吟喜有父兄同。
装轻半载诗书画,道远还愁雨雪风。十里花田烟树里,洋桃水碧佛桑红。
休嗟凤泊与鸾飘,一叶帆飞廿四桥。旧梦已怜池草冷,离魂拚共蜡花消。
乡关日远鸳鸯水,海国烟寒玳瑁潮。料得情深非久别,莫教再瘦到吟腰。
晨昏须博老亲欢,岭表风光任饱看。丹荔绿榕堪入画,珠蚶花蛤好加餐。
屈伸未免依人苦,冷暖应知作客难。珍重临歧无别语,早将尺素报平安。
不尽离愁宛转思,到时应在早春时。满篮香露花含笑,一路青山鸟画眉。
得意何妨归缓缓,关心惟愿去迟迟。素馨抹丽珠娘舫,好谱风华绝妙词。
赫赫谁{盧瓦}肆,其酒甚浓厚。可怜高幡帜,极目平升斗。
何意讶不售,其家多猛狗。童子欲来沽,狗咬便是走。
谁将游侠侣,化作力田俦。器已看销剑,耕还重佩牛。
雄风三尺杳,细雨一犁收。弹去馀空铗,售来控短鞦。
春山新路索,秋水旧纯钩。镰锷飞霜失,鞭丝带月浮。
锋无驰马试,刍并牧羊求。扣合长吟角,鸣终不羡韝。
乌犍忙竞逐,紫电懒重抽。顿弃青萍质,时开白石讴。
宝光沉远塞,笛韵绕平畴。渤海传良吏,心深保聚谋。
战国之士群好游,漆园仙吏敖独不。偶出贷粟监河侯,嗒焉隐几夫何求。
汉士执经意酋酋,子长足迹半九州。海岳寄观万里收,归来金匮罗千秋。
一隐一宦梢不侔,天遣二鸟鸣相酬。我识先生文所繇,气则腐史神庄叟。
非独貌合彊镌锼,高怀逸趣自可畴。少日才名岂谬悠,京居廿载拙比鸠。
黄门怀椠聊淹留,今竟悠然指故邱。青溪旧宅邻潮沟,敬亭山居拟探幽。
著书何必缘穷愁,千载相从颇绸缪。论文如水以石投,文章极境高岑楼。
洎乎上与神者谋,庖丁目视无全牛。扫落秕稃养空浮,行矣众盲失离娄。
敬为先生举饯瓯,愿寿而康食忘忧。好学为福耄敢偷,卮言漫衍不自休。
成唐一经手刊脩,亦元亦史汎虚舟。江水门前万古流。
残冬逼。回肠百结愁难说。愁难说。有谁来问,冻云寒雪。
惊心岁月空相惜。关心姊妹犹相忆。犹相忆。笙歌影里,簸钱时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