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闺情词,上片咏草起兴,以芳草喻离恨,进而写出女子凤楼独居的苦楚,下片先写梦境,后写女子所居的环境,进一步表现抒情主人公念远的愁情。全词语言明自雅丽,笔法离合自然。这首词摆脱花间词人对妇女容貌与服饰的描绘,而转向人物内心感情的刻画,在词史上有一定影响。
“细雨湿流光”,虽则五字,却道尽了初春的无限风光。细雨蒙蒙,洒落在春草叶上,留下滴滴水珠,微风吹过,泛起流光。“湿流光”意指主人公所度过的随春雨而流逝的岁月也是那样的冷涩恼人,正是“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流光”一词还将冷凄扰人的静态烦闷与时光流逝的动态惧忧结合起来,冷寂独处的日子往往感觉太慢,本希望快点度过,可是女人出于青春容颜易老的心理却又希望时间慢慢流逝。而“流光”一词又给人快速流去的感觉,如此矛盾纠结的心理集于此短短五个字中。在表现爱情相思苦闷的同时,还渗透着一种人生苦短的生命忧患意识。“芳草年年与恨长”也是以具象表现抽象的妙句,将无形的离恨比托于年年生、年年长的芳草,可感可触,极形象地道出抒情主人公忍受长久离别的痛苦。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一方面,它确切地描绘出了春天细雨绵绵之时。烟雾缭绕,茫茫一片的景象;另一方面,雾笼凤楼,人如同被困锁在无人知晓的地方,无限心事,茫茫无以倾诉。两相对照,景情交融,给读者的感染力就非常之深。
“鸾镜鸳衾两断肠”。鸾凤成双,鸳鸯成对,“鸾镜鸳衾两断肠”中的这个“两”字既有两两成偶之物与自身形单影只的对比,也包含着两对成双之物对自身孤独情怀的连续刺激,语意双关,极有意蕴。
“魂梦任悠无,睡起杨花满绣床”。“魂梦任悠无” ,是对“烟锁凤楼”的反弹,禁锢在空闺中的少妇在梦中可以无拘无束,任情驰骋。可睡起所能看到的只是“杨花满绣床”。“杨花满绣床”与上句“魂梦任悠无”相印相称,一虚一实,互文见义。从这两句所描述的情景看来,思妇魂牵梦萦的意中人杳不见踪影。洒脱之余,更显悲凉。
“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她半掩闺门,等待恋人的到来,可是从清晨等到红日西斜,还未见踪影,她忍不住骂了一声“薄情郎”。爱之深,方恨之切。她口头称为“薄悻”,内心深处爱的深切。
“负你残春泪几行”。当无望中的盼望最终落空时,她便簌簌的落下泪来。词人不说抒情主人公是为所思之人流泪,而说因辜负了三春的良辰美景而为春光洒泪。此为本词又一出新的写法,同时也是对抒情主人公心怀的一种委婉诗意的表达。
病起忽数日,杖策周吾庐。桃花手新栽,小红今欲舒。
萱草未出土,苗叶将扶疏。物变乃如此,光景难踟蹰。
退自观我生,今形复何如。梦前黑垂髫,梦后霜入须。
安得万丈绳,缚此窗间驹。先生可笑人,为生本田。
晚污琳馆粟,俾代南山锄。皇恩浩如海,臣报终难虚。
老力虽不足,闲日幸有馀。愿炷金鼎炉,日诵琅函书。
跪祝望天门,圣寿如居诸。
大侵难宿饱,小熟有晨炊。岁事早如此,人情喜可知。
田家甘粜贱,海贾恨来迟。粒粒皆珠玉,无忘饿殍时。
人间初换岁,天上亦添龄。未老耿南极,能飞滞北溟。
时艰惊蝶梦,神王鄙熊经。寒雪尚凝砌,和风已拂扃。
吹笙鸾凤集,念咒鬼神听。度世心尤切,弥年手不停。
侣沙虫猿鹤,召雨电雷霆。采药重薇蕨,汲泉带参苓。
肝肠关众命,呼吸通群灵。展卷辨蝌蚪,退身号蟭螟。
虽知守其黑,无计得以宁。残魄予将朽,方瞳尔独青。
金茎润菜色,丹室吐兰馨。谈笑具别旨,往来各忘形。
他山足玉石,一水合渭泾。高志存鸿鹄,大光眩爝萤。
胡为悬万石,徒自击寸莛。兔颖空盈匣,鱼肠待发铏。
波流岂复返,膏燄可长荧。不见大椿树,八千终飘零。
晨朝不举火,去扣故人门。坐见相忘意,终衔一饭恩。
酝谋苏轼妇,蔬摘长卿园。童稚能看一,文章不讳言。
粗豪吾岂敢,道谊尔应存。陶令时独往,杜陵岁七奔。
从来略温饱,以此信乾坤。万事羁孤极,元凭好弟昆。
银光横陈泻寒玉,力排龙虎断鳌足。兵甲销磨古战场,折戟沉沙遗锈镞。
是谁作此古隶书,庄樗先生出凡俗。先生耆年鬓萧骚,手模碑版情偏豪。
苍崖古庙及破冢,每过其处常周遭。一点一画无假借,心摹手追不轻下。
青霄纷纷乱粟雨,魍魉呼号鬼神诧。秦有程邈汉蔡邕,钟繇梁鹄称神工。
有唐鼎足韩蔡李,兼擅数子推玄宗。
国初顾苓与郑簠,大江以南称两雄。苓也谨严笔屈铁,簠也流宕徒横从。
先生奋起更超越,网罗今古无遗踪。赠予长笺并短幅,大如盆盎细如粟。
玉轴牙签座上陈,周鼎商彝眩人目。海阳程旭吾及门,善写丹青颇得名。
一见法书狂叫绝,临摹面壁搜杳冥。苦心经营忘昼夜,形枯神瘁戕其生。
呜呼!造物毓才禀元气,君之精力雄健谁能争?
中山忠义定何人,数月相从笑语真。未信功名孤壮志,不妨诗酒寄闲身。
此来饱看千岩秀,归去遥知两鬓新。就使牧羊吾不恨,汉旄零落落花春。
宿雨全收,晚凉乍爽,喜微云点缀长天。广寒宫敞,素面露婵娟。
影浸闲庭如水,看浮动、竹雾梧烟。相依处,团圞共话,人月恰双圆。
记阑干十二,桂花丛下,分劈红笺。许诗成次韵,学步随肩。
一向秋光隔断,清辉好、两地空悬。今夜永,参横斗转,幽赏不成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