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分别一次要多久呢?已经过了七个中秋节。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心中愁绪难以承受。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在古汴河上泛舟,忽然传来凉州曲调。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
宴席中的客人,有的穿着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披风,有的穿着紫绮为面的裘皮衣服。无奈圆月无情,渐渐西沉不肯为人留下。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独自宿在水路驿站,离愁依旧。就怕像王粲那样,不得返乡,只能登楼相望。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离别: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
七度:七次。
今夕:今天。
不胜:无法承担;承受不了。
彭城:彭城,鼓声之城,即今江苏徐州,是黄帝最初的都城。
古汴(biàn):古汴河。
凉州:曲名,唐开元中西凉州所献。
鼓吹:鼓吹乐。
鸿雁:俗称大雁。
汀(tīng)州:水中小洲。
翠羽帔(pèi),紫绮(qǐ)裘(qiú):指豪华衣饰。
素娥:即嫦娥,此处指月亮。
无赖:无所倚靠;无可奈何。
曾不:不曾。
清尊:酒器。
水驿:水路驿站。
依旧:照旧。
但恐:但害怕。
王粲(càn):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
相对:相望。

赏析

  欣赏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这首词,要从这首词创作的前一年说起。苏轼、苏辙兄弟情意甚笃,苏轼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全词以明月为线索,处处咏月,同时苏轼也处处在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生发人生感慨,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词中贯穿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旷达情怀收尾,是词人情怀自然流露。境界壮美,融抒情、写景、说理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首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以意境清新如画,情理具佳,颇耐人寻味。宋代胡仔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更是对此词的崇高评价。

  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宁十年,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

  这首主要写了作者与其胞兄久别重逢继而又要分别的难舍之情和诗人的内心世界,生动地表现出苏轼和苏辙兄弟的手足情深。

  这首词的上片,写出值得珍惜的短暂手足之情的相聚。“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作者一开始就点出与兄长分别时间之久,并用传统的团圆佳节中秋来计算,其中包含着对兄弟聚少离多的深深怨艾和无奈。

  “同泛清河古汴”本来是欢乐的,然“船上载凉州”却从听觉里显露出悲凉;“鼓吹助清赏” 让人高兴不已,“鸿雁起汀洲”,又从视觉中引发了大雁南归的惆怅。唐人王翰、王之涣都写过著名的七绝《凉州词》,多为乐府歌词,悲凉曲调、慷慨决别的边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处所用,意味深长。

  下片则直接展现诗人内心世界。前三句,只是从宴饮中主人、客人的穿戴里,聊表人们的欢愉心情,可下面却写出了急转之下诗人的内心感受。“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明月无情,不会为人而滞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直写情事,明日即将分别;即便明月当头,也是分明地倾泻出两地别愁,“依旧”二字非常好。

  最后两句,用典却直抒胸臆,“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王粲滞留荆州十二年,不得施展才华,郁闷中他登楼远眺,北望家乡,胸中翻滚着无限乡思乡愁,写出了《登楼赋》。后以“王粲登楼”作为怀念故国乡土的典故。这里,词人以此句做结,倾诉出未来的日月:宦游茫茫,前途未卜;亲人相隔,幽幽愁绪的别样的深沉。本来是百日逍遥堂欢乐的手足相聚,到头来却是迎来生离别的无奈,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必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公元1077年(宋神宗熙宁十年)。是年四月,苏轼离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作者与之偕行。到达后,苏辙在徐州停留了百余日,兄弟二人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中秋节时,二人一起泛舟赏月,终于得过一个团圆的佳节。然中秋过后,苏辙又要转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阳)留守签判任,于是在临别前写下此词。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你喜欢
满城风雨近重阳,城脚谁家菊自黄。
又是江南离别处,寒烟吹雁不成行。

猿叫铺前雪欲作,鬼门关头路正恶。泥深三尺马蹄弱,霜厚一寸客衣薄。

朝行过栈三渡笮,夜投破驿火煜爚。人生但要无愧怍,万里窜身元不错。

共承雨露恩,俱作青袍色。方朔与侏儒,根柢不相直。

此君一个,与我周旋林下坐。新出三竿,官样青袍玉笋班。

萧萧风动,惊破西堂春草梦。旧箨还裁,好放些儿月影来。

绿树阴阴晴昼午。过了残春,红萼谁为主?宛转花旖勤拥护,帘前错唤金鹦鹉。
回首行云迷洞户。不道今朝,还比前朝苦。百草千花羞看取,相思只有侬和汝。

閒来一坐都忘却,为有东风入耳喧。春意宜人何独我,花光著处不皆园。

燕泥软趁高高履,莺谷斜连短短原。回首江门去年道,两三连袂任风掀。

牛千蹄角橘千头,叹息斯人善自谋。文气如虹徒贯日,笔耕有谷不逢秋。

悠悠何啻十年别,得得才为一月留。女嫁男婚吾未了,梦随鸥鹭学操舟。

小院回廊,抬头蓦被檀郎见。凤鞋惊掩,略把裙花展。

熟意生情,尽在星星眼。栏阴转,把衫红浅,人近东风远。

家山别去九经霜,岁籥频更拙宦场。垂橐金无馀陆贾,盈头发已变冯唐。

梅花海外谁传讯,柏叶宵分独举觞。坐听东风吹欲遍,新年寒谷转春阳。

百雷斗我前,八溟覆我后,
谁哉擘巨崖,纵此翠蛟走。
又疑蜀川下,万骑赴峡口。
凭阑神为摇,清寒逼两肘。
久乃与之忘,一洗耳目垢。
骨冷春木臞,魂惊夜猿吼。
神仙亦爱奇,临流并琼玖。
乘鲤琴高风,捉月太白手。
跳入水晶宫,身世亦何有。
缅怀玉扃翁,不受荒幻诱。
尔来谒空祠,采苹奠玄酒。
百年等一沤,道先天地寿。
逝者固如斯,川上叹鲁叟。

吾子别来惊几载,相逢彼此问平安。鲤鱼甘旨慈亲乐,乌鸟私情祖母欢。

英物已知能跨灶,老生尚及庆弹冠。河梁执别还申戒,从善如登信独难。

秀野池阁阊丘东,千跗万萼春烟笼。主人弄笔追清雄,好客不道陈元龙。

邓尉花发山山秾,好事千里千人从。包家费家河尽塞,四方并迹舣多{舟卬}。

主人辨物邀群入,山堂日吉谋清悰。是时新正且未破,上元虽过镫犹红。

周遮何止树万丛,枝枝缀蜡缘春虫。碧天沈沈未上月,青梢濯濯初弥风。

池塘冰泮新水瀜,远近影落无边中。林亏竹蔽各窈窕,疏者得密密者重。

不夜亭边听填咽,银花火树何摇溶。拔地一塔并两峰,黑云半截垂天虹。

光焰或窃合利颗,雷峰不待南屏钟。葡萄一架制最工,百千苹实缠栊枞。

长安担头笑琐细,令我远忆浮槎翁。楚鞭戛击声磨空,动地鼓愕渔阳坟。

旃幢旌节遍山出,三里雾合昏穹窿。哀丝豪竹乐未终,化人城与仙山通。

飙车电毂如有逢,妙严仿佛来香踪。紫霞之衣金绡?,并桃冠子偏髾浓。

白咽红颊青青瞳,临水隔花小队恭。五花寂寞嫌幽宫,青虬跃跃白凤雍。

采珠拾羽共游衍,笃蓐一发云已封。厌厌夜半星横纵,主人与客欢无穷。

百瓶卧地拇折冲,接䍦倒著扶奚童。明朝更约探梅去,万山寒玉含珑松。

长安甲第近何如,却笑承明厌旧庐。小隐漫求三亩宅,芳邻真拟万金居。

客来吴下多留榻,官滞周南且著书。老我荆溪空问舍,过从今已十年馀。

过海风凄紧,连云雪杳茫。落花飘絮满江乡。偷放一春狂。渔市关门早,征帆入浦忙。酒楼何处咽丝簧。愁杀孟襄阳。

环佩冷归云,门外野风如昨。一片乱鸦声里,正短帆初落。

当年花柳赛灵旗,春波荡楼角。寒破半湖霜月,剩村醪孤酌。

耿耿残灯照不眠,宝猊香烬夜如年。可怜帘外梧桐雨,绊惹新愁到枕边。

同云四野雪意生,津头衰柳寒烟横。故人恋恋未忍别,黯然携手难为情。

长安远望三千里,回首乡关隔江水。日昨褰裳共溯洄,渺渺相思乱荒苇。

寓斋近接巷西东,垆头取醉招扬雄。寒窗促坐语凄楚,地炉榾柮深宵红。

感君意气勤相访,乞米同怜困尘鞅。燕赵冰霜我北征,殽函风雨君西上。

隆冬泽腹坚不波,客里谁歌《毋渡河》。颖士才名空负仆,杜陵离思独骑骡。

芜城隔岁追前景,踏冻相携万松顶。犹记高楼大道旁,烟云变幻随蛟蜃。

何日双眉得暂开,悲歌且上燕昭台。男儿三十不得志,一身飘泊同飞埃。

临歧百感纷今昨,香土还期来岁约。酒人击筑和荆卿,乐莫重逢故交乐。

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
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
古寺闲房共掩扉,相逢彼此罢参归。
时难只得同香火,莫信闲人说是非。

信有仙源可避秦,土番半是女真人。一年海燕常重乳,四季林花不断春。

倒挂山禽如凤小,寄居沙蟹与螺亲。敦厖未改鸿荒俗,丁壮扶犁妇负薪。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