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借咏神话,赞美一种不畏艰险、立志复仇、终生不逾的坚毅精神。作者特别强调精卫的复仇行为,寄托了他自己刚烈无畏的品德。作品出于古而入于今,立意高远,感情鲜明。
前六句,勾勒出一个生动感人的偿冤报仇的小鸟形象。前四句,从正面破题。虽未直接点破“精卫”二字,但“偿冤”一词已暗示之。“山石细”、“海波平”二词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了“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五六两句描写了精卫填海的失败。特别是用“抱寸诚”、“衔细石”,与“心望海波平”的宏愿进行反差极大的对比,充分显示精卫鸟的心诚志坚;用“渺渺”、“区区”等叠词,与“功难见”、“命已轻”配搭,表达出对精卫鸟命运的无限同情。
后六句,“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一句,是全诗主旨。从七八两句起,作者开始抒发议论,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个人的见解。“专精”二字是作者赋予精卫鸟的人格化的精神品质。“人皆讥造次”,大致是指文人学士在对待精卫填海这件事上,纷纷祖述陶渊明的“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的无为、无奈的观点。“我独”二字,表达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赏专精”,是他立论的依据,后四句围绕“赏专精”论点,充分展开议论。最后两句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且应人传的观点再次表达了对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全诗以理入诗,具有滔滔不绝的雄辩力,作者着力弘扬了一种精诚奋斗的精神,思想上更具积极意义。此诗完全跳出试律窠臼,多称之。但关键在于作者当时不是进士身份,无汲汲于等第之心,故能格高品逸,写得气势磅礴,雄浑严整,而其情哀切动人,是韩愈心志之自然吐露。
神丹浪说解还童,哀感中年遇谢公。难遣故宫禾黍恨,春灯和泪写王风。
穆陵鬼恸冬青树,荒庵犹记嘉熙事。丁当阎马承并恩,经界推排榷场置。
芙蓉阁绕阎香兰,绳缦骰钱关扑戏。吴山九日报花开,法酒如池压担来。
舞罢彩云高处望,银山十二候潮回。鱼皮列甲长江岸,荆鄂烽烟眼零乱。
纳币称臣以捷闻,夜漏沉沉正欢宴。万枝银烛暖烘云,白雁声寒落天半。
一传再传器不守,海陵鱼腹逋逃薮。伤心帝魄醉穹庐,竟作高车月氐首。
空贻一瓮宝龛僧,古意摩挲款识仍。劫火真珈烧不尽,阴房伴照铁灯檠。
谁将灵斧劈灵岩,幻出蓬莱极巧纤。莺弄笙簧声合调,山开图尽色拖蓝。
白云匝地迷丹灶,黄蝶穿花落碧潭。麻石霍山兼国泰,清虚光景一无三。
君家书屋锁閒云,庭前丛桂吹清芬。东轩虚敞坐凉夜,扑帘香雾来纷纷。
金吹不动露华洁,月里仙人降瑶节。奇葩点缀黄金枝,灵种移来白银阙。
秋林潇洒秋气清,千竿修竹开前楹。自是燕山尚清贵,不与桃李争芳荣。
花下诗成日未尽,更喜幽人往来近。清绝何如元镇图,应识耕云是高隐。
郁郁卢龙塞上山,瀛环岱岳拱雄关。谈天幻出乾坤外,列国奇分昴毕间。
瓴水直从高屋建,鼓声那计左轮殷。南宫不少中兴将,谁是差强吴子颜。
世情喜贡谀,涂泽成风尚。颂德皆渊骞,褒才尽奭望。
笔舌争揄扬,赍鸩以相饷。遂令当世贤,功行两颓丧。
我谓虚誉加,惨于得奇谤。千里求友生,可依惟直谅。
勖哉同心人,规过勿谦让。恶盐湛洗铜,药石益腑脏。
阿世非吾能,自行意所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