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圣朝·留别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斟满淡绿色的美酒,请您再住几日,不要就这样匆匆离去。剩下的三分春色,二分都是离愁别绪,一分又充满了凄风苦雨。
年年都见花开花谢,相思之情又有多少呢?就让我们高歌畅饮,不要谈论伤感之事。明年牡丹盛开的时候,不知我们会在哪里相逢?
注释
贺圣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花间集》有欧阳炯词,本名“贺明朝”,《词律》混入“贺圣朝”,误。有十余种格式。此词格式为:双调四十九字,仄韵格,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五句三仄韵。
绿醑(xǔ):即绿色的美酒。
几许:犹言多少。

赏析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全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

  开篇写作者满斟绿色的美酒,劝友人暂留,且不要匆匆归去。继而,词中又写作者纵酒高歌,劝友人钧,切切絮絮倾诉离情。这里,用春色离愁风雨,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风雨凄凄,离愁万绪,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

  这里写“风雨”,用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作者用笔,貌轻实重,饱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苏轼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句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大约即是从此处脱胎。

  上片,由举杯挽留写到离别情怀,由外部行动而至内心感情,多为顺笔。下片则转折颇多。过片“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花开”句,用韩偓《谪仙怨》“花开花谢相思”句意,但作者只写“花开花谢”而不说“相思”,实际上“相思”已包容上片的离愁别绪之中。“都来几许”,是说这种相思总的算来会有多少,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这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愁。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这是对友人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可是一想到别易会难,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终写怅惘之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在北宋首都汴京时留别友人之作,具体作年难以确证。《宋史》本传载叶清臣为人豪爽刚直,敢于在宋仁宗前直言时政阙失,不畏权贵。
叶清臣
  叶清臣(1000─1049) 北宋名臣。字道卿,长洲人(今苏州市)。天圣二年(1024)榜眼。历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迁太常丞,进直史馆。论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为仁宗采纳,仲淹等得近徙。同修起居注,权三司使。知永兴军时,修复三白渠,溉田六千顷,实绩显著,后人称颂。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皇祐元年卒,年五十(一作四十七)。《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猜你喜欢
但恐醍醐难并洁,只应薝卜可齐香。
半垂金粉知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
故园芳事无人管,到处梅花动客情。
乐天得法老凝师,後院犹存杨柳枝。
春尽絮飞余一念,我今无累日无思。

兀兀馀酣漱晚汀,古牺香雾入疏棂。捲帘归坐月弦上,隔岸远山青更青。

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汉武。
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兰生被九畹,葳蕤凌众芳。风泛紫英秀,露滋云叶凉。

蕺之以为佩,何必珩与璜。常恐雪霰集,将随萧艾荒。

相思在元澧,日夕空徬徨。

水墨乍成岩下树,摧残半隐洞中云。
猷公曾住天台寺,阴雨猿声何处闻。

夜向清河泊,风沙日又曛。烛光虚牖过,树影细帘分。

星斗遥双阙,乡关隔片云。寂寥离思剧,把酒对微曛。

投刺曾修展拜仪,苍容古貌记初时。云霄独步人皆仰,山斗齐名世所师。

葩学盛传无孔疏,唐音高和失卢诗。承家有子原同气,不比伏生空女儿。

青盖黄旗事可羞,钟山王气水东流。沧桑眼底伤心泪,付与词场麴部头。

闻道河阳近乘胜,初闻涕泪满衣裳。苍花不晓神灵意,扶颠始知筹策良。

殊锡曾为大司马,老儒不用尚书郎。朝廷衮职谁争补,正想氤氲满眼香。

老龙潜迹已多时,吐出春云态度奇。变化未能成雨泽,祥光先为报昌期。

哀猿一声夜未半,峡峡柔肠寸寸断。

金虎宫邻事可怜,漫疑鹑首赐钧天。终令六国还三户,空使诸生笑九泉。

车载韫辌山有鬼,舟行缥缈海无仙。伤心万里长城在,依旧扶苏伏剑年。

日月天回十二章,诏移清跸幸胶庠。六龙稳转桥门曲,多士横穿锦仗行。

俎豆威仪瞻阙里,东西风教自周王。太平谁谓初无象,四海形容在一堂。

幽居长杜户,竟日少来人。花动蜂儿去,帘垂燕子嗔。

脱巾慵不整,得酒醉仍频。养拙风尘外,吾宁愧此身。

重来不见主人颜,只见松梢鹤自还。煮茗昔曾眠怪石,吟诗今又叩禅关。

天低青入烟中树,云湿光连水上山。卓锡泉香千古异,洞门空锁白牛闲。

三世一切佛,同入这窼窟。衲僧唤作辽天鹘。

僻处江头寂寞滨,敢因疏懒说天真。饶云馆里间无事,日与烟云作比邻。

秦淮桥下江水清,凤凰台前霜月明。莫愁艇子系何处,杨柳萧萧无限情。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