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雪”字笼罩全诗。“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公元805年—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他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猜你喜欢
棠棣闻馀兴,乌衣有旧游。门前杜城陌,池上曲江流。
暇日尝繁会,清风咏阻修。始知西峙岳,同气此相求。

礼乐衣冠,浑靠定、堂堂国老。出双手、把天裂处,等闲补了。

谢傅东山心未遂,周郎赤壁功犹小。事难于张赵两元台,扶炎绍。

恢鹤禁,迎商皓。开兔苑,延枚叟。喜奎星来聚,旄头都扫。

重译争询裴令貌,御诗也祝汾阳考。更何须、远向海山求,安期枣。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贫富交情乃见,炎凉岁序方成。越秦本异肥瘠,鲁卫何曾弟兄。

急淙瀑布千丈,飞云冒絮百重。更许餐霞煮石,山人衣食从容。

云溪驿里经过处,六七年间两度行。
风土不殊初到日,雨墙难认旧题名。
异方见月思乡县,远客逢秋念友生。
明日巴陵江上酒,弟兄相对不胜情。

黟县小桃川,年来异昔年。民间何所苦,兵后最堪怜。

石墨湮深井,秋粳斸废田。喜闻新令尹,清白有家传。

三百六旬斋复斋,东城骑马独归来。秋风黄叶惊人面,径向君家就酒杯。

仙郎偏好道,凿沼象瀛洲。鱼乐随情性,船行任去留。
秦人辨鸡犬,尧日识巢由。归客衡门外,仍怜返景幽。

冲雪残年事远行,若为留滞过新正。室家零落田庐废,一纸书来万感生。

分悲玉瑟断。
别绪金樽倾。
风入芳帷散。
缸华兰殿明。
想折中园草。
共知千里情。
行云故乡色。
赠此一离声。

清夜严城玉漏迟,杏花疏影散书帷。红尘不到扬雄宅,石鼎焚香读楚词。

江村烟雨暗萧萧。涨寒潮。送春桡。目断京尘,何日听鸾箫。金雀觚棱千里外,指天际,碧云深,魂欲飘。
薰炉炷愁烟尽销。酒孤斟、谁与招。满怀情思,任吟笺、赋笔难描。惆怅山风、吹梦老秋宵。绿漾湖心波影阔,终待到,借垂杨、月半桥。

丁丁莲漏出山椒,片片蒲帆逗夜潮。香冷不知湍上下,惟闻泉响过僧寮。

含孕天资粹,稽参学力深。
躬纯君子行,道会圣人心。
形见温於玉,持存劲愈金。
斯文方有赖,蚤作遽闻音。
思君远别妾心愁,踏翠江边送画舟。
欲待相看迟此别,只忧红日向西流。

风露迎阶欲二更,剪镫独客总关情。西山爽气曾经眼,东国儒生偶识名。

中夜忽思笺蝎赋,隔邻偏觉僻驴鸣。枣林桑泊多秋色,输与归程缓辔行。

古香无伴侣,一榻共云分。
磵水塘头过,樵歌枕上闻。
余生聊自适,此意与谁论。
落叶如相委,时敲月下门。

数拟出山访故人,松门观鹤每逡巡。自閒白社荷衣老,不是黄农木食民。

秋夜小亭怀蚬子,西风磐石梦驴唇。真成独往空千古,一抹溪光姓字沦。

轩车绝华念,野服遂幽情。
白鹭临溪逈,玄蝉馀露清。
弃家师季伟,莳药友通明。
且结烟念客,谁论世上名。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