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的景色,眼睛力所能及看到的何止千里,遥远的路途让行人何其的苦楚。
春日的树木焕发生机,遇见北归的一群群大雁,接待官员的驿站,传来山中鸦鸟的阵阵叫声。
春色悄然拂过河边的青草,水面上开着一片槎花。
春风吹来,暂且饮上一杯酒,新的一年只能独自思念着远方的亲朋。
楚:古代楚国范围很广,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以及四川、广西、陕西三省的一部分。后来所谓“楚”,常常泛指南方的广大地区。
赊:遥远。
芳林:出自《初学记》,是春日的树木的意思。
旅雁 :指南飞或北归的雁群。
候馆:供瞭望用的小楼;泛指接待过往官员或外国使者的驿馆。
槎:槎(chá),木筏,这里指水生植物。
新岁:新年。
一首羁旅诗,描绘的是早春时候诗人正赶去南方的路上,想起以往在洛阳做官时结识的朋友,看到美丽的早春景物,不由得借景抒情,写了这首诗。衬托出诗人游子的孤独以及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极目千里,所看到的树色、天色,都在古代楚国的范围之内。远行的人最怕望不到边的路,他所要走的路却正有千里之遥。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我这个在外旅行的人(行人),是多么担忧这遥远的路程啊(何苦赊)! “赊”遥远的意思。在九百多年前,人们出门,最好的交通工具也只是船和马,多数人得靠徒步行走;要走千里路程,可不是一容易的事。知道这情况,这们才能理解为什么“穷千里”,就这样“何苦赊”了。
在古时候,离家远行是很容易产生孤寂的感觉的,第二联正是写这种感觉:走近散发出芳香的树时,正好看到北归的大雁;到了行人宿夜的旅店(候馆),又听到山里的乌鸦乱叫(噪)的声音。雁是一种候鸟,冬天飞到南方,春天又飞回北方,到处漂泊。在外旅行的人,见到大雁,常常会触发自己孤独流浪的离愁。何况这雁在春天又是向北飞,而他却要往南行,这一对比,便更增加了他有家不能归的感慨了。一天走累了,本想在旅店好好歇一下,却又听到乌鸦烦人的叫声,心情怎么能平静下来呢?
走了一段陆路,又改换成水路。第三联写在水路看到的景象:春意已进入到河边的青草,也就是说,青草已经抽芽,长出来了,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水上植物也已经开了花,就在木筏的边上。河边水上的这一派春天景色,倒是很美的,可是作者并没有那种闲情逸致来欣赏这良辰美景;相反地,这美景反而更勾起他的离愁;不能同亲友共赏,再好的景致,也如同虚设呀,所以心情不能平静。他在想什么呢?
最后一联说,迎着春天的东风,喝上一杯闷酒,在这新年到来的时候,我只是想着家乡。逢年过节,一般都要同家人团聚,共贺新春。可是他在新春的时候,还要在外地长途跋涉,哪有心思去欣赏春天的美好景色呢?新年只能使他更加想念家乡了。
整首诗被首联的一个“苦”字奠定了基调,以下的景物描写,无不透露出作者的情感来。早春景物虽然优美,可离家远行的诗人没有心思去欣赏春天的美好景色,相反地,这美景反而更勾起他的离愁。作者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把对亲友的思念以及自己漂泊孤独之情,都借助一杯酒释然自己内心的愁苦。
作者曾在洛阳做过官,在那里结识了一些朋友。早春时候,他正在去南方的路上(南征),写了这首诗。
北京一崩沦,国史遂中绝。二十有四年,记注亦残缺。
中更支与贼,出入五轇轕。亡城与破军,纷错难具说。
三案多是非,反覆同一辙。始终为门户,竟与国俱灭。
我欲问计吏,朝会非王都。我欲登兰台,秘书入东虞。
文武道未亡,臣子不敢诬。窜身云梦中,幸与国典俱。
有志述三朝,并及海宇图。一书未及成,触此忧患途。
同方有潘子,自小耽文史。荦然持巨笔,直溯明兴始。
谓惟司马迁,作书有条理。自馀数十家,充栋徒为尔。
上下三百年,粲然得纲纪。索居患无朋,何意来金陵。
家在钟山旁,云端接觚棱。亲见高帝时,日月东方升。
山川发秀丽,人物流名称。到今王气存,疑有龙虎兴。
把酒为君道,千秋事难讨。一代多文章,相随没幽草。
城无弦诵生,柱歾藏书老。同文化支字,劫火烧丰镐。
自非尼父生,六经亦焉保。夏亡传禹贡,周衰垂六官。
后王有所凭,苍生蒙治安。皇祖昔宾天,天地千年寒。
闻知有小臣,复见文物完。此人待聘珍,此书藏名山。
顾我虽逢掖,犹然抱遗册。定哀三世间,所历如旦夕。
颇闻董生语,曾对西都客。期君共编摩,不坠文献迹。
便当挈残书,过尔溪上宅。
官帖久纷纭,何处寻用笔。墨卿与古人,相见太虚室。
回车尘路辙,停棹故山庐。禄薄堪迎养,官閒好著书。
吴门枫树色,京口菊花初。到处宜乘兴,江楼坐月虚。
二月驱车到燕市,又见春光逢上巳。氤氲细雨度轻风,吹遍郊原桃与李。
桃李芳菲三月时,千门烟锁绿杨枝。夹道朱楼回绣毂,良辰祓禊泛金卮。
金卮绣毂青油幕,层城日出歌钟作。象管银筝不暂停,驼峰翠釜纷相错。
多少游人策紫骝,芳郊十里暖烟浮。蹀躞锦鞯垂匼匝,葳蕤步障擘箜篌。
兰皋迤逦花如霰,乳燕呢喃散青甸。迟迟晴日丽西山,剪剪春风临上苑。
西山上苑盛繁华,碧草芋绵罩落霞。卫霍争持百宝扇,金张竞拥六萌车。
人生富贵何能测,及时行乐谁人识。当歌对酒不尽欢,屈首蓬蒿亦何益。
此日风光政艳阳,此时游冶政徜徉。钗拖赤凤盘乌髻,裙染鹅黄堕马妆。
只恐韶华不久待,如云车骑一朝改。日斜难返鲁阳戈,万古惟留明月在。
明月依然照绮筵,酣歌谁似永和年。欲采芳兰隔江水,越树燕云各一天。
朅来潦倒长安陌,矫首君门迷咫尺。平津阁上每辞宾,楼船帐中无揖客。
匹马行将去帝京,漫天飞絮送归程。计到江南春色尽,满庭新绿乱啼莺。
诗人赋物善言理,不似庭前格竹子。当知多识即是学,废目任耳非为美。
我来蓬瀛大海东,探奇直欲穷苍穹。周诹询度百不厌,肯教过眼烟云空。
采辑郡志二十卷,遗书掇拾行将遍。犹惭臆断恐失真,订误考疑敢云倦。
贝多罗花诗已讹,琵琶形似终如何。就中无实难伪托,佛经欲写空槎那。
因阅长庆忽顿悟,辛夷恍与木兰遇。内白外紫状如莲,点点青杨虫食蠹。
昔人几度上芳舟,不识征帆逐远游。今日模糊才认得,新翻乐府却风流。
前年粜麦得疋布,糠妻一衫侬两裤。去年县公索浇赋,剥裤贳钱寄官库。
一裤著穿两膝露,餮虱爷孙浩无数。昨朝作劳汗如珠,脱挂田头老桑树。
仓茫失收红日暮,偷郎不惜持将去。脱裤儿,谢汝说,老夫颇亦知时节,无奈吾裤无可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