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咏物词,描写新月,比喻拟人,巧妙别致,颇有风格。
上片正面描写,通过比喻拟人表现新月。看那天边初生的新月,像一位美貌绝伦女子,正临镜梳妆时用那画笔画出的一条弯弯的眉毛。要等到夜色中的烟雾消散后,天空澄澈,那时才能看见这一轮新月的美丽——然而细雨烟中,不甚了然,满目还是一片迷蒙。上片虽主要写的是新月,却还应注意到一点,也就是情感上的表现。本来花了很长时间、很多心思,好好化了一番晚妆,要等有人来欣赏自己,然而“准待分明”时,却发现“和雨和烟两不胜”,竟然不能看清这美貌,如何不让人悲伤。这里将新月拟人化了,比成一位女子,弯弯的眉毛高高翘起,好像女子皱眉不高兴似的。但实际的情感从下片可知并不单单是新月的悲伤,而是“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下片从侧面描写新月,并且把情感也从新月落到人身上了。不要让星星替代了新月,让它们成为这漫漫黑夜的主角,须慢慢坚持,总会有变成玉盘圆月的那一夜。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月,下片写人,最后一句“天上人间一样愁”将上下两片、天上人间联系起来,情景交融。
这首词中“红楼”可以有多种解释。一种是红色的楼房,如史达祖《双双燕》中:“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洪升《长生殿·偷曲》:“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两句中的“红楼”都是指这个意思。第二种解释是富贵人家中,女子居住的闺房称为“红楼”,如白居易《秦中吟》:“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王庭珪《点绛唇》词:“花外红楼,当时青鬓颜如玉”。第三种解释是旧事妓女居住的地方,周友良《珠江梅柳记》卷二载:“二卿有此才貌,误落风尘,翠馆红楼,终非结局,竹篱茅舍,及早抽身。”当然还有《红楼梦》之所谓“红楼”,大概是由于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缘故,这“红楼”应是第一种意思。
至于此首词中“红楼”的意思,向来应该是第二种,富贵家庭中女子的闺房,因为这符合词人的总体风格以及社会环境。事实上,明清以来,文人的诗词中妓女的成分已经远少于唐宋,原因就在于唐宋妓女一般是艺伎,她们多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或更歌善舞,或长于填词写诗歌,所以那时文人多喜欢来往其间;然而明清以来,妓院就成为真正的烟柳之地,文化氛围也消失殆尽,艺伎就不是主流,文人也不齿于此了。所以从这两方面看,纳兰性德这里的红楼应该是第二种意思,或者是第一种。
白发心知万事休,力耕犹欲种春畴。五更卧听鸡催晓,残月开门起饭牛。
火云烧晴空,大暑金石流。行人口生烟,千里无停辀。
胡为趣遵路,僚好挽莫留。自言为升斗,往日辞亲游。
儿嬉膝前欢,三载不可求。所得较所失,轻重真不侔。
于兹满秩归,子职冀稍修。微官亦何乐,触事有庶尤。
米盐聒双耳,簿领昏两眸。畏首复畏尾,人役不得休。
岂无读书暇,顷刻但少偷。幸此案上历,数日获到头。
白云已在眼,喜色津津浮。我亦厌羁官,如苦南冠囚。
羡子有行色,去若登昆丘。更书纵未下,投劾行当谋。
天上麒麟瑞,人间杞梓良。扶周崧孕秀,开汉昴腾芒。
蓂月清和半,桑弧决拾傍。云旌初验昉,水渚忽临张。
汗血来西极,长离下女床。决科霄汉上,著姓斗牛乡。
伊昔闻遭遇,维时适凯康。辅臣推练达,天子赐辉光。
政府初更赞,农曹亦荐扬。仰窥惟白日,稳步是银潢。
西液常杨笔,同天舜禹觞。岷峨欣惠字,邛笮入寥狼。
襦裤谣南海,韬钤肃桂阳。有为皆稷契,无地不龚黄。
藩服今连楚,江城故压章。熊凭新传轼,鸡馥旧含香。
贾召行前席,曹归定束装。钧中挥造化,川际起舟航。
贱子惭庥庇,佳晨倍激昂。松椿先众祷,芹块止诚将。
和逐薰弦远,欢同畏日长。椒浆持满斝,何计上公堂。
市廛余热恼,岩壑足清凉。水静鱼儿乐,风微桂子香。
异邦人苦雨,故国雁啼霜。秋晚何多事?吟诗送客忙。
群龙涸死鳄鱼生,瀛海波涛日夜鸣。两岛提封同黑痣,廿年正朔奉朱明。
勤王独奋争天力,事父终羞干蛊名。试问奇男元库库,何如当日郑延平。
据浙都闽迹渺然,中兴事业委荒烟。沉沙欲折周郎戟,断水难投战士鞭。
北向称兵天不共,东来辟国地孤悬。孝陵风雨生秋草,未许遗臣荐豆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