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清晖堂下相从夜,见说崔桥自昔游。别后不知能几日,却来桥上系扁舟。
我生不辰稀所慰,唯以同心作同气。同心海内几人存,白首尘中觉无谓。
与君相知三十年,未曾识面心先传。穷通夷险每在眼,眉宇笑貌依希然。
去年握手仙羊石,今年大醉嵩台驿。狂呼绝叫许谁闻,座有王生老髯客。
三山五岭本同风,千里帆樯指顾中。朱明之末赵宋似,车辙幸不厓门同。
田横岛上多义士,无成无败皆英雄。高牙大戟今满地,独少毛锥为表忠。
高侯好事古希有,油素铅椠不离手。引商刻羽固所能,水澨山陬恣求取。
前年北谒十三陵,鬓丝如雪须有冰。长安公卿争请乞,小书夜夜篝寒灯。
长歌赠我声声泪,虎卧龙跳千百字。途穷时暮予何言,忠搆身危当日事。
升沉何必问君平,大有同人偶复呈。火天上下固一揆,卦序后先如弟兄。
且将欢笑乐今日,莫使临岐感叹生。
有岳雄西土,三峰插渭川。省方朝白帝,分野障金天。
逖矣威灵赫,遐哉秩望虔。百王开宝箓,七圣演瑶编。
绮殿丹青列,文窗俎豆联。风云蒸大壑,日月避层巅。
鷟举天门辟,鳌呿地轴旋。岩峦莽翕汨,岭障郁绵翩。
猿挂仙人掌,萝飞玉女泉。霞雰夕的皪,锦绣晓相鲜。
葛藟摇金壁,芝苓冒紫烟。石膏渗复结,钟乳滴犹悬。
右压秦胡壮,南包汉邓偏。徒追散马日,缅忆祖龙年。
箭括通神户,云台秘妙筌。岂惟栖凤侣,亦以遁鸿贤。
方士骑茅狗,宫人采石莲。褰帷瞻窈窕,拄笏怅攀缘。
阴井邀雷驭,阳崖起电鞭。聊游凌绝顶,不为学神仙。
离家无数里,客思便侵凌。久拨炉无力,频翻被有棱。
孤蟾如得伴,哀雁拟伤矰。怪底寒清冽,推篷露气凝。
黄叶敲门霜绕庐,西风吹到故人书。一年离绪秋尤苦,四海知交老渐疏。
贫对青山空入画,别添华发又盈梳。不缘良友相垂念,谁向榆关问索居。
东望高峰云色苍,罗浮仙侣进璚浆。天悬南极流新彩,人自西围纳晚凉。
笔削瑞麟推独步,陆沉金马旧为郎。秋槎早见使臣节,邸吏惊传太守章。
束带倦看车马迹,拂衣初遂芰荷裳。邺侯架积秘书府,范蠡船归越女妆。
三径行吟年不倦,千金结客气犹狂。人情翻覆聊长啸,身隐文章半未藏。
嵇阮林中双眼白,纪群膝下列星光。庭业宝树枝枝起,鼎就金丹岁岁长。
欲赠白云蒲艾色,遥分绮席荔枝香。今朝笠履频增胜,自道园公醉几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