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神女的祠庙依傍着十二峰,楚王的细腰宫依旧枕着碧绿的江流。潺潺流水和暖暖翠岚环绕着昔日宫妃的寝楼,悠悠往事真叫人感慨万千。
巫山从早到晚雨迷云轻,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般流逝。何必要猿楼声声传向孤舟,远行的旅客自有许多忧愁。
注释
巫山一段云:唐教坊曲,原咏巫山神女事。后用为词牌。双调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
古庙:指巫山脚下供奉神女的祠庙。
青嶂(zhàng):即十二峰。嶂:形势高险象屏障的山峰。
行宫:京城以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此处指楚细腰宫遗址。
枕(zhěn)碧流:意为行宫临水而建。
妆楼(zhuānglóu):寝楼,指细腰宫中宫妃所居。
云雨:指宋玉《高唐赋序》楚怀王梦中幽会巫山神女之事。
烟花:泛指自然界艳丽的景物
楼猿(tíyuán):巫峡多猿,猿声凄厉如楼。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该词通过描写古庙青嶂,行宫妆楼等景色,流露出词人对自然永恒而人世无常的感慨

  《巫山一段云》,当和《巫山女》、《高唐云》一样,受宋玉《高唐赋》的启示而咏巫山神女的故事。《教坊记·曲名》已予著录,足见早在盛唐就已流行于世。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李珣《巫山一段云》词二首下,注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如此二词,实唐人本来词体如此。”这首歌辞缘题发挥,保留了早期词的特色。

  起拍“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古庙,指巫山下供奉神女的祠庙。陆游《入蜀记》卷六:“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祝史(道观主事)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行宫,犹离宫,帝王出京临幸的宫室。这里指楚灵王所筑细腰宫遗址。《入蜀记》卷六:“早抵巫山县,……游楚故离宫,俗谓之细腰宫。有一池,亦当时宫中燕游之地,今堙没略尽矣。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奇丽。”从舟中远望过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峦,行宫以碧水为枕藉。古庙、行宫、山、水这些景点,一经词人用“依”、“枕”二字加以连缀,便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

  接着,用“水声山色锁妆楼”句。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妆楼”。妆楼,指细腰宫里宫妃的寝殿,位于山水环抱之中。以少总多。这里着一“锁”字,给人以幽闭的印象,由此也就很自然地会联想生活在这个“不得见人的去处”的宫妃孤寂难耐的心境;复以“往事思悠悠”收束上片,逗人遐想。

  下片写舟中所感。开言紧承“往事思悠悠”写到“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云雨”、“烟花”既以自然之景喻岁月无情,匆匆流逝。又暗示昔日云雨之梦,烟花之景与时俱逝。语意双关,愁思萦绕。词人联想,无论是神女还是宫妃,朝去暮来,春秋交替,总会引起孤寂难耐之感。结句“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词人抒写自己的感受:行客至此,不必猿楼已自多愁,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凄迷,情思低回留连。

  全词表现出岁月流逝,世事变幻和“行客自多愁”的个人身世之感,将吊古与伤今结合在一起,以沉郁真挚的感情、曲折蕴藉的笔调抒发出深沉的今昔兴亡之感,完全摆脱了缠绵悱恻的“儿女之情”。

赏析

  上片写望中所见。“古庙”二句,写古庙和行宫所处环境。“依”、“枕”都是拟人化的写法,不仅写位置形势,也富于感情色彩,有依恋不舍之情,感慨神女仍在,楚王已逝。并使整个画面富于灵感,处于动态之中。“水声山色锁妆楼”句中所写“妆楼”,用一“锁”字,烘托出一种幽深孤寂的气氛。这里以乐景写哀情,青山绿水,景色秀美,若有人常伴是一美事,然独处山水,无人作陪,自然引发愁思。由此也引发词人的遐想:“往事思悠悠”。

  下片写舟中所感。开言紧承“往事思悠悠”写到“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云雨”、“烟花”既以自然之景喻岁月无情,匆匆流逝。又暗示昔日云雨之梦,烟花之景与时俱逝。语意双关,愁思萦绕。词人联想,无论是神女还是宫妃,朝去暮来,春秋交替,总会引起孤寂难耐之感。结句“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词人抒写自己的感受:行客至此,不必猿楼已自多愁,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凄迷,情思低回留连。

  全词表现出岁月流逝,世事变幻和“行客自多愁”的个人身世之感,将吊古与伤今结合在一起,以沉郁真挚的感情、曲折蕴藉的笔调抒发出深沉的今昔兴亡之感,完全摆脱了缠绵悱恻的“儿女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前蜀覆灭(公元925年)后不久。词人乘一叶扁舟漂流三峡,凭吊巫山细腰宫遗迹时,遥想千年往事,联想起有关的传说和史事,写下了有咏史性质的词篇。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猜你喜欢
不随晴野尽,独向深松积。落照入寒光,偏能伴幽寂。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钟期不作伯牙死,琴堕云烟莽苍中。翠玉楼前几识子,山风吹散又西东。

见说斋坛閟,前朝太乙祠。莺边花树树,燕外柳丝丝。

宫御人稀到,辞臣例许窥。今朝陪豹尾,新长万年枝。

大禹昔导江,志济昏垫黪。中流龙负舟,圣心坚不撼。

其馀涉川民,临涛辄叹感。欲停苦不得,岂尽负勇胆。

嗟子前时归,妻病卧床毯。仓卒往视之,别我执手寁。

石头帆北张,天门日西晻。知止信不殆,贪进意犹欿。

风利急上驶,石险藏下黮。苟非神灵祐,已入蛟龙啖。

矶巨夜复昏,舟破木仅揽。念与子相亲,岁月溯髦髧。

白发终牖下,固当埋坎窞。焉可葬洪涛,含珠不投颌。

始闻涕为㫬,再见衷始惔。憙子命才脱,高吟味已醰。

得丧似失马,甘苦类食榄。人生托大化,阴阳听舒惨。

脩短要有命,不系避与敢。食案寝席閒,或逾锋锐憯。

不见王会稽,誓墓避世坎。岷峨万里外,欲溯三峡览。

世情外益忘,道味中愈憺。子置青溪宅,吾将共铅椠。

不然棹渔舟,相从八葭菼。更与傲风涛,衣蓑食藜糁。

不觉年年撚指过,急如催浪转长河。
鼎中日月知人少,世上阴阳识者多。
尽为资财损真性,皆因女色逐流波。
□□半有归泉路,忍把真元乱鬼魔。

邺都形胜带衡漳,风土相依即故乡。閒到白头真是拙,醉逢青眼不知狂。

城云无色日将暮,篱菊多花天有霜。世故莫谈心自远,随君好去卧沙庄。

春恨不禁听杜宇。买舟忽觅东鄞路。一笑轻帆同野渡。频回顾。吴山越岫俱眉妩。
何事匆匆分袂去。夫君小隐临烟渚。明夜月华来行坞。相思处。还应梦属清江舻。

骤来泉瀑乱,暂歇云流青。钟磬昼不响,空山自泠泠。

天鸡翔翥郁嵯峨,曙色逢春喜气多。恍是銮坡朝谒早,数声咿喔听鸣珂。

季月何多雨,经旬不见山。云师工蔽塞,羲驭久间关。

水已泽中满,寒应天际还。坏墙忧盗入,只益鬓毛斑。

泥金小简,白玉连环,牵情惹恨两三番。好光阴等闲。景阑珊绣帘风软杨花散,泪阑干绿窗雨洒梨花绽,锦斓斑香闺春老杏花残。奈薄情未还。

湘水沅江日夜流,青青兰芷满中洲。谁将幽意和香墨,写出潇湘一片秋。

文昌进士颜夫子,昔在筠阳最知己。春风携酒上坊楼,秋雨题诗洞山寺。

当时结交翰墨场,共言意气倾侯王。岂知风尘各惊散,此地不得同翱翔。

君今只在泸源上,我亦南还窜林莽。旧交零落海云空,梦里惊呼色悽怆。

往者山寇攻泸源,义门百口今谁存。况闻亲庭抱永痛,妻子夜哭沙田村。

欲归无家出无仆,两年访我城东屋。长林春暝风雨交,此日穷居转愁蹙。

柴门苦竹惟鸟啼,流水绕屋生春泥。苦无一钱沽酒饮,坐据寂寞如枯藜。

鼓笳连江清夜永,短烛孤帷吊形影。野麦陵陂老雁饥,寒风动竹枯萤冷。

知君豪宕轻黄金,感时亦复忧沈沈。青云若负壮士志,白日难照愁人心。

谁能短衣事骑射,空遣悲歌泪盈把。却望文昌从此归,东行定过匡山下。

匡山先生发如丝,十年不出真吾师。便须晏岁荷短锸,共来山中寻紫芝。

九十时。日告耽瘁月告衰。
形体虽是志意非。言多谬误心多悲。
子孙朝拜或问谁。指景玩日虑安危。
感念平生泪交挥。

象实魁梧,体巨貌诡。肉兼十牛,目不踰豕。望头如尾,动若丘徙。

银烛春光玉雪霄,翠帘歌管思寥寥。罗浮洞里花如织,谁立寒香背小桥。

天地日月如等闲,卢仝四十无往还。唯有一片心脾骨,
巉岩崒硉兀郁律。刀剑为峰崿,平地放著高如昆仑山。
天不容,地不受,日月不敢偷照耀。神农画八卦,
凿破天心胸。女娲本是伏羲妇,恐天怒,捣炼五色石,
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补了三日不肯归婿家,
走向日中放老鸦。月里栽桂养虾蟆,天公发怒化龙蛇。
此龙此蛇得死病,神农合药救死命。天怪神农党龙蛇,
罚神农为牛头,令载元气车。不知药中有毒药,
药杀元气天不觉。尔来天地不神圣,日月之光无正定。
不知元气元不死,忽闻空中唤马异。马异若不是祥瑞,
空中敢道不容易。昨日仝不仝,异自异,是谓大仝而小异。
今日仝自仝,异不异,是谓仝不往兮异不至,
直当中兮动天地。白玉璞里斫出相思心,
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忽闻空中崩崖倒谷声,
绝胜明珠千万斛,买得西施南威一双婢。此婢娇饶恼杀人,
凝脂为肤翡翠裙,唯解画眉朱点唇。自从获得君,
敲金摐玉凌浮云。却返顾,一双婢子何足云。
平生结交若少人,忆君眼前如见君。青云欲开白日没,
天眼不见此奇骨。此骨纵横奇又奇,千岁万岁枯松枝。
半折半残压山谷,盘根蹙节成蛟螭。
忽雷霹雳卒风暴雨撼不动,欲动不动千变万化总是鳞皴皮。
此奇怪物不可欺。卢仝见马异文章,酌得马异胸中事。
风姿骨本恰如此,是不是,寄一字。

桥枕东流路透西,桥边梵刹亦幽奇。人来问道不须问,抵听溪声悟佛机。

遁逸从来格自高,莫将泰岳比秋毫。
冷烟寒月真吾侣,瘦竹苍松是我曹。
霜树叶疏幽径出,云泉声急晓风高。
唯当话道闲吟外,时得工夫补毳袍。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