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长忆西山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常常回忆灵隐山的风光,那里的灵隐寺、天竺山、冷泉停我都曾经游览过。山里气候宜人,就算是三伏天也如清秋般凉爽。
时常看见白猿攀上高树,长啸一声便不见了踪影。告别西山之后,我曾多次将所见美景画下来,但始终觉得画中峰峦不如实景美丽。
注释
酒泉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有二体:一见于敦煌曲子词,双调四十九字。宋代潘阆依之,因忆西湖风景而作,故一名《忆余杭》。一多见于《花间集》,自四十字至四十五字,句法用韵彼此大同小异。此二体均以平韵为主,间入仄韵。
西山:即灵隐山,一名武林山。上有北高峰。
三竺:山名。有上竺、中竺、下竺之分,各建有寺。
冷泉亭:唐时建,在飞来峰下石门涧旁。几行游,一作“旧曾游”。
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时间。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三伏也用来特指末伏。
白猿:相传晋代慧理曾养白猿于飞来峰西的呼猿洞。
啸:撮口长呼。
画阑:彩绘的阑干。此代指画廊。
欠峰峦:欠,欠缺;不足。此指画中的山峦不够美。

赏析

  这首词写对杭州西山的回忆。上片以“三伏似清秋"写出灵隐寺、玲泉亭古木参天,凉爽宜人;下片以白猿攀树,长啸远去,写灵隐山冷清幽静,最后以画不如真景,反衬灵隐山峰峦之美。该词词意含蓄沉稳,绘景采用白描、想像和反衬等表现手法,清幽神奇,自然美感。

  “长忆西山”,起句点明题旨,然后直接进入回忆。“灵隐寺前三竺后”句用两个地名词和两个方位词,带出了寺前山后的一切风景点。后来苏轼《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诗用“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来写此间景物,便是脱胎于潘阆的。“冷泉亭上旧曾游”,冷泉在灵隐寺前。上句是远景大景,这句是近景小景;在展现了广阔的背景以后,再专门回味游览冷泉这一名胜时的情形,自然也有举一点以见全貌的作用。以上两句是全篇中唯一正面写景的地方,但句中只标明地点方位和说明旧日曾经亲游,至于这里的风景到底怎样美好,作者却不直说。这样写可以让读者驰骋想象,他们有可能填补出比任何笔墨、色彩都多得多、美得多的景象来,这是艺术空白的妙用。“三伏似清秋”,意思是说在这里游憩,即使酷热的三伏天也如清爽的秋日。如果说前两句写景只点出景在哪里,是使用了艺术的拙笔的话,那么这一句在无边的美景之,上精心捕捉山光物态的神韵,则使用了艺术的巧笔。

  下片“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声何处去”,这两句是想象。冷泉亭左侧有呼猿洞,相传晋代僧人慧理曾蓄白猿于此。这两句虚事实写,更添了西山灵气。从内容上看,作者在这两句中似乎还在通过白猿的长啸而去,怀念杳无踪迹的慧理,然后再通过对慧理的追缅,遥寄自已许身湖山、与猿为侣的愿望。“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意思是说:别后因为甚思西山而不可得,只好找来西山的画图频频观看,但那上面终究找不出真山峰的美质来。这里用图画作为反衬,西山的灵姿秀气因此更为突出了。“欠峰峦”,指缺少峰峦,实际上是说没有好的峰峦。“画阑,说在诗人所处的地方多次凭阑而望,终是看不到西山那些优美的山峰。这样当然也通,但少了西山比图画更美丽这层意思。

  这首词抒写作者对杭州西山的深挚眷恋,表达方法含蓄隐曲,选词炼句也以不露机锋为主,因而词风可入沉稳一路。此外,词中写景,交替使用了白描、绘神、想象、反衬等多种方法,可是偏偏不去用力刻画西山的具体形象。这种写法,虽然不像精雕细刻的风景诗文那样,能够让人以读当游,然而作者却便于利用自已强烈的感受去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以至产生急欲亲往一游的迫切愿望,因而别有一种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本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潘阆曾寓居钱塘(杭州),宋真宗时,潘阆起复为官,后来没有再回杭州。他“长忆”而唱《酒泉子》,当是这时期的词作。
  潘阆(?~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猜你喜欢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几处白烟断,一川红树时。坏桥侵辙水,残照背村碑。
春景照林峦,玲珑雪影残。井泉添碧甃,药圃洗朱栏。
云路迷初醒,书堂映渐难。花分梅岭色,尘减玉阶寒。
远称栖松鹤,高宜点露盘。伫逢春律后,阴谷始堪看。
施食乌鸢喜,持经鸟鼠听。
杖藜矜矍铄,顾影怪伶俜。
门静行随月,窗虚卧见星。
拥衾眠未稳,艰阻饱曾经。

一息秋来误壮图,扬名身后喜诸孤。平生乐易归何处,恐逐清风落有无。

万紫千红变绿时,高门广路绣弧垂。
梅梢暗结和羹实,蚕簇初抽演綍丝。
首占夏时天已许,名喧春牓世方知。
家傅鼎甲寻常事,不比寒儒漫浪期。

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

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

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

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

怒雷噀雨吹尘沙,樛枝草树纷笼加。
可怜荷屋风不定,但有白红三数花。

么凤丛边鹤膝枝,孤山清梦水仙祠。觉来寒影谁能写,苦忆逃禅老补之。

雄佛光寒射早秋,南征曾共伏波谋。万营貔虎胸中算,八阵龙蛇掌上筹。

谁识淮阴堪拜将,独知定远合封侯。汉家武略多名帅,功在云台百世留。

白云终日望,方喜见庭闱。鼎食三牲养,貂冠五綵衣。

回班仪未举,反哭事俄非。寂寞苕溪路,安舆去不归。

学道当知髓与皮,圣门壶奥要探窥。十年来往临平道,争信山中有许奇。

壮心忽忽剧悬旌,秋气能令客子惊。白雁不闻云外过,清霜先向鬓边生。

铜驼巷陌周东土,金凤楼台邺北城。千古繁华俱一梦,空馀草木战风声。

离居才几日,兰叶春风生。门外即流水,片帆东下轻。

野处寡新友,良辰多远情。思君如草色,迢递向芜城。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小孤山断大孤山,翠锁中流第一关。惆怅芙蓉江上客,天寒日暮不知还。

别来多雨更多风,野水苍茫浸碧空。
惆怅数枝憔悴柳,不堪持赠胆瓶中。
花夜雨。渺渺绿波南浦。擘絮晴云山外吐。凝情谁共语。
十二玉梯空伫。闲却琐窗朱户。久客念归归未许。寸心愁万缕。

郡斋随处有鱼悬,为政人歌奕世贤。两粤风猷谁易并,一官留滞尚难全。

离筵共对朱明月,归日孤眠紫帽烟。千古岘碑还堕泪,君看陵谷几时迁。

旧时月过女墙头,风雨摧颓废不修。
地老天荒无处问,松声滩响替人愁。
祥刑使者来何暮,吊古诗篇清更幽。
收拾江山入怀袖,却归讲席进鸿畴。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