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此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
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的意境。其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钗横鬓乱”,来反衬她姿质的美好。上片所写,是从旁观者角度对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观察。
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起来携素手,”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起而与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深人静的氛围,暗寓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时见疏星渡河汉”,写二人静夜望星。以下四句写月下徘徊的情意,为纳凉人的细语温存进行气氛上的渲染。以上,作者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斗转星移之运动,表现了时光的推移变化,为写女主人公纳凉时的思想活动作好铺垫。结尾三句是全词点睛之笔,传神地揭示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
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在艳羡、赞美中附着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妙,想象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
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倾倒。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瓜葛。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此词在宋朝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虎肉同类,更向驺虞骄。鸿飞大冥鹡鸰招,神龟刺促化阳鱎。
销冶干将成铅刀,黄金山重义秋毫。坦坦天衢趋侠邪,前车轴折后争誇,不臣县官臣私家。
珠琲络钩于阗珂,意气悦怿若春花。月请十百恒苦饥,名刺漫灭竟安之。
后衣露胫冠达剃,蒯缑一弹幡哉归。行路难,君自悲。
我昔南游向南国,轻舟浩荡随所适。雨缆朝辞楚岸沙,风帆远挂吴山色。
毗陵城东好山水,平湖方田渺萧瑟。锡山惠峰俱在眼,舟人野夫相与识。
谷口浮云乍有无,林间细路仍荆棘。锡山李侯邀我游,此兴岂待相促迫。
是时江湖足风雨,城郭半化为沟洫。苔深石滑苦不支,屐倒筇颠正愁剧。
匆匆挥手谢使去,还家仰天空叹息。向来经过信偶尔,岳麓险绝西湖僻。
宁知咫尺不相遭,恐是山灵阙题籍。潦倒谁开摩诘图,依稀尚有元龙宅。
元龙旧是湖海豪,作官十年归未得。挥毫赋诗本无意,况我与子同宿昔。
炎天倦眼藉披豁,从事索诗如传驿。却恐诗成卷送还,高堂素壁空相忆。
淡中庭暝色,初遣奠,夜寒凄。对草草杯盘,昏昏灯火,客里京师。
比量旧年心事,笑蹉跎、书剑向来非。谁着朱衣白兰,春风三拜龙墀。
山妻稚子竟何为。温饱汝嘻嘻。怅故国丘山,苍烟乔木,卿月空辉。
葵心要须倾日,道等闲、休遣镜鸾知。自信苍颜如铁,不堪双鬓如丝。
每念山东友,惟看海上云。几人仍绿鬓,万里寄回文。
霜木垂垂下,风花故故分。直须连夜饮,莫使百忧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