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瓦官阁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
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
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
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
灵光何足贵? 长此镇吴京。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凌晨即起,高攀瓦官寺中高阁,远远望去,金陵城尽在眼中。
北边是巍峨的钟山,南面的阁檐正对着浩荡的淮河水。
寺庙中传来的颂经声里,天花如雨乱坠;合奏的乐音如同天籁齐鸣。
两侧的庙廊鼓声隆隆,飞檐四角的铁马片在风中沉吟叮叮。
阁高耸入云霄,举头仿佛可以将日月攀缘。
钟山秋色萧条,霸王之气耗尽;悠久的历史有多少忧伤故事沉积。
夜幕中云海寥廓无边,巍峨的宫观几乎与云海齐平。
只有门匾上书写的“阊阖”,楼匾中提写的“凤凰”等字尚依稀可辩。
雷声隆隆,万山震撼,屋拱欲倾,神人来扶助。
灵光殿何足珍贵?用它可以长期保佑金陵城。
注释
⑴杨齐贤曰:《瓦官寺碑》云:江左之寺,莫先于瓦官,晋武时,建以陶官故地,故名瓦官,讹而为“棺”。或云昔有僧,诵经于此,既死,葬以虞氏之棺,墓上生莲花,故曰瓦棺。中有瓦棺阁,高二十五丈。唐为升元阁。《景定建康志》:古瓦官寺,又为升元寺,在城西南隅。晋哀帝兴宁二年,诏移陶官于淮水北,遂以南岸窑地施僧慧力,造瓦官寺。旧志曰“瓦棺”者,非也。据俗说云,瓦棺寺之名,起自西晋。时长沙城隅,陆地生青莲两朵,民以闻官,掘得一瓦棺,见一僧,形貌俨然,其花从舌根生。父老云:“昔有一僧,不说姓名,平生诵《法华经》百余部,临死遗言,以瓦棺葬之。”遂以寺名为瓦棺,本此。其说颇涉误诞,纵有此事,亦在长沙,与此无与也。不知“陶官”为“瓦官”,而易“官”为“棺”,殆附会而为之说耳。《方舆胜览》:升元寺,即瓦棺寺也。在建康府城西隅,前瞰江面,后据重冈,最为古迹。李主时,升元阁犹在,乃梁朝故物,高二百四十尺。李白诗所谓“日月隐檐楹”是也。今西南隅戒坛,乃是故基。
⑵《一统志》:钟山,在应天府东北,山周回六十里。汉秣陵尉蒋子文,逐盗死于此。吴大帝为立庙,因改蒋山。《舆地志》:蒋山,古曰金陵山,一名北山。其山磅礴奇秀,比诸山特高。
⑶杨齐贤曰:淮水即秦淮,源于句容、溧水两山间,自方山合流至建邺,
⑷《阿弥陀经》:彼佛国土,常作天乐,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花。天乐者,天人所作音乐,清畅嘹亮,微妙和雅,一切音声所不能及。雨花者,诸夭于空中散花供养。若雨之从天而下,故曰雨花。
⑸《埤苍》:“嘈嘈,声众也。”
⑹《法华经》: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孙绰《天台山赋》:“法鼓琅以振响。”李周翰注:“法鼓,钟也。”
⑺真西山曰:风筝,檐铃。俗呼风马儿。杨升庵曰:古人殿阁檐棱间有风琴、风筝,皆因风动成音,自谐宫、商。元微之诗“乌啄风筝碎珠玉”,高骈有《夜听风筝诗》,僧齐已有《风琴引》,王半山有《风琴诗》,此乃檐下铁马也。今人名纸鸢曰风筝,非也。⑻寥廊,宽广貌。
⑼《景定建康志》:按《宫苑记》:晋成帝修新宫,南面开四门,最西曰西掖门,正中曰大司马门,次东曰南掖门,最东曰东掖门。南掖门,宋改阊阖门,陈改端门。
⑽《江南通志》:按《宫苑记》:凤凰楼,在凤台山上。宋元嘉中建。
⑾《甘泉赋》:“炕浮柱之飞榱兮,神莫莫而扶倾。”颜师古注:“言举立浮柱而驾飞榱,其形危竦,有神于冥寞之中扶持,故不倾也。”
⑿《鲁灵光殿赋》:“神灵扶其栋宇,历千载而弥坚。”《后汉纪》:鲁共王好宫室,起灵光殿,甚壮丽。《鲁灵光殿赋序》:“鲁灵光殿者,盖景帝程姬之子王余之所立也。恭王始都下国,好治宫室,遂因鲁僖基兆而营焉。”
⒀吴京,谓金陵之地。

简析

  瓦官阁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位于南京。此诗明显不是战乱年代所作,估计作于中年。

  此诗流畅明快,一路对仗下来,可见李白的感动心情。几乎不用典故,明了清晰,白描风韵。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烛暗人初寂,寒生夜向深。
潜鱼聚沙窟,坠鸟滑霜林。
稍作他方计,初回万里心。
还家只有梦,更著晓寒侵。
范邵居洛阳,希夷居华山。
陈即为逸人,忠献为显官。
邵在范之后,陈在范之前。
三人貌相类,两人名相连。
满室天香仙子家,一琴一剑一杯茶。
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惹人间桃李花。

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

论思厌久,动莼鲈清兴,轻辞丹极。佩玉腰金归故里,光照湖山秋色。八座仪刑,九重尊宠,才大今词伯。汉家豪俊,一时谁是勍敌。
三径旧日家声,华堂深稳处,频开瑶席。春在壶中真自有,一境珠宫仙掖。谭尘挥风,罚筹如猬,数困尊前客。故应元放,举杯狂醉轻掷。
新阳一信并黄钟,春到分枝若木丛。
天为万人生李晟,朋来三寿颂僖公。
松林古佛烧香报,粟洞群仙注福同。
欲识东岩长寿相,只看台背更方瞳。

春光又到也,全不惜、霜鬓不禁愁。问归飞双雁,江南塞北,冰融风软,何处堪留?

莫轻弃、鱼波翻縠皱,鹭影挂银钩。但爱风高,黄沙眯目,为贪月冷,白草含秋。

垂杨摇荡处,绾不住、绿水去悠悠。饶有荇牵翠带,难系浮沤。

看彻踏青,眉皆黛蹙,相逢折柳,泪总珠偷。叹千金春价,一刻难酬。

红白芙渠千万朵。水仙恰试新梳裹。缟袂霞衣争婀娜。香霞堕。凌波忽载行云过。正好玩芳停画舸。尊前自唱无人和。惟有沙鸥三两个。飞近我。夜凉同向花间卧。

江左推人物,时清得俊髦。肺肝倾耿介,头角长英豪。

乡郡宾兴最,贤关誉望高。万夫角射鹄,一举独连鳌。

经术角儒馆,词章重省曹。主忧俄旰食,邦祸始秋毫。

彊寇来侵逼,敷天遍绎骚。奋身摅愤懑,衔命何腥臊。

深入边亭隧,坚持汉节毛。道途千里隔,忠义寸心牢。

归报龙颜喜,亲闻凤诏褒。功成侔李郭,政合付伊皋。

超擢升青琐,谋谟拱赭袍。百官瞻矩矱,八座次甄陶。

晚岁犹持橐,邻州暂梦刀。台星方两两,逝水忽滔滔。

上意长图旧,朝廷未闵劳。谢安几一起,秦失却三号。

伊昔身遐谪,公时首屡搔。交情如骨肉,仕路正风涛。

里闬期重会,泉台恨莫逃。终天吁永诀,雨泪滴香醪。

孤负黄花九月天,病多渐与酒无缘。妻贫犹问饔飧来,仆猾偏侵药饵钱。

愁极妄思千日醉,夜长静对一镫眠。登临妒杀西山客,碧嶂丹枫锦样鲜。

江湖载酒,遍青衫尘积。玉笛声中过三七。道飘零杜牧、惯解伤春,原不为、歌扇酒旗凄悒。

惺惺还惜惜,侬自怜花,此意何曾要花识。一霎画屏前、香梦迷离,尽后日。

思量无益。待提起重来、又伤心,怕门巷斜阳,落红如雪。

壮岁游南土,方春赋北征。暂开千里足,终复九霄程。

存殁应无愧,荣枯总若惊。堂堂公辅器,休系故园情。

猗欤太史诸王孙,生绡画出昆仑根。枯槎菌蠹厄野火,溪园秋雨琅玕繁。

天寒岁暮碣石蠹,囊书日见玄云翻。持向故山茅屋底,倚看屈曲大江奔。

回环太武迥嵯峨,樵采行行唱浩歌。韵绕高峰流旷野,声喧绝壑度平坡。

檐头日暮孤云伴,林外烟晴一鸟过。最好澎山饶逸兴,重开仙曲奏如何。

宿雨生晚凉,幽禽在高树。披衣出门看,溪流急如注。

草木被新渥,青山满公署。偶为城郭居,获此林下素。

邻家酒如渑,歌管朝夕度。此乐非我知,看书日还暮。

邑小如村落,城荒草木秋。人烟看寂寂,山鸟听啾啾。

稍喜民风朴,敢言吏治优。还将休息意,蚤夜共咨诹。

病随支遁偶行行,正见榴花独满庭。
瘦竹成林人不看,却应著得强青青。

穷边回首莽神州,浊酒难销壮士忧。沧海鲸钟铿碧浪,大江鼍鼓动高秋。

怀才世已思安石,献策君真过马周。休笑书生无骨相,请缨从此觅封侯。

莫买青萍剑,不如买铅刀。莫爱天池龙,不如驽骀骄。

铅刀尚一割,驽骀纷联镳。名驹与名剑,难用空尔劳。

读书慕古人,志意何嘐嘐。仙鹤刷健翮,高视淩层霄。

入世二十年,乃为时所挠。思欲易前辙,斑鬓已凋萧。

大木郁风烟,幽兰甘蓬蒿。古人不可作,吾其长寂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