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

五代·佚名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从悬挂在竿头的候风器测知风将要减弱,风大划桨觉得船也变轻了。即使不摇橹不划桨,船也还在前行。

眼前都是粼粼闪动的水波,往船前看,前面的山峰好像全都迎面走来。仔细看,前面的山峰并没有动,而是船在前行。

注释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五两:古代候风器。楚人候风器用五两鸡毛制作而成,悬挂在五两竿头,借以窥测风向和风力。

竿:即“相风竿”,竖在船上预测风向,顶上刻作鸟形。

长风:一作“张帆”。棹(zhào):船上的桨。

柔橹:操橹轻摇。橹,一作“虏”。施:使用。却:助词。

闪灼:形容水波的闪动。

子细:即“仔细”。

赏析

  这首词载于《敦煌曲子词》中,此词上片写船夫启航、扬帆的经过,下片叙舟中人行船所见。全诗篇幅不长,却多变化,借助行船及舟中人所见情景的生动描画,以轻快的节奏,传达出船夫愉悦的心情。

  起首“五两竿头风欲平”,是说原先船停泊在避风的港湾,好容易从候风器测知风向。五两,古代候风器。楚人候风器用五两鸡毛制作而成,悬挂在五两竿头,借以窥测风向和风力。李白有《送崔氏昆弟之金陵》诗“扁舟敬亭下,五两先飘扬”可证。风欲平,谓风力转弱,是为风向改变的前兆。复以“长风举棹觉船行”紧承上句。长风,大风,此指顺风。举棹,打桨。顺风挂帆,又是打桨。“觉船行”,着一“觉”字,其费劲缓慢可想。“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船到江上,不需举手之劳而船在乘风破浪,顺利行进。

  换头“满眼风光多闪灼”,波光明灭,闪烁不定。不说船行进的快速,而以“看山恰似走来迎”,化静为动,着重写出船行山迎相对运动的感觉。山,原本岿然不动,由于舟船行驶,映入舟中人眼帘的是仿佛山在迎面走来。这种疑动式是由视官造成的心理错觉。审美主体赋予静止的审美对象以动感,可以增强诗词展现的画面的趣味性。这在古典诗歌中用得较多,比如梁元帝萧绎《早发龙巢诗》:“不疑行舫动,唯见远树来。”庾肩吾诗句也有“只认己身往,翻疑彼岸移”(《随园诗话》卷三引)。李白《望天门山》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句。这些都是描写一种疑动的境界。但,在曲子歌辞里却并不多见。而此篇写得又早,弥觉可贵。煞尾又说:“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兜底点破,未免失之过于直露。

  这首词上片写启航、扬帆的经过,下片叙行船所见。乍看起来仿佛纯在写景,只字未及船夫的心情。其实不然。诗贵含蓄。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载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刘勰语:“情在词外曰隐。”所谓“隐”,不是一目了然的正面直说,而是借物达意,深文隐蔚,馀味曲包。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它借助行船及舟中人所见情景的生动描画,以轻快的节奏,传达出船夫愉悦的心情。押韵自由,“行”字韵重复又重复,却又非独木桥体,这是早期民间词的特点。

创作背景

  此词为敦煌曲子词之一,是唐代民间作品,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词意看,此词为代舟子言,或即为舟子所唱之歌。

  猜你喜欢
秋风忽起家山意,流落天涯叹憔悴。
古寺不挂寰瀛图,终南山翁何处至。
鹦鹉无言理翠襟。杏花零落昼阴阴。画桥流水半篙深。
芳径与谁寻斗草,绣床终日罢拈针。小笺香管写春心。
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九重天子寰中贵,五等诸侯门外尊。
争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属乾坤。

岁晚风号寒,琅玕半吹折。虽残栖凤枝,终抱凌霄节。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夹道开洞门,弱柳低画戟。
帘影竹华起,萧声吹日色。
蜂语绕妆镜,拂蛾学春碧。
乱系丁香梢,满栏花向夕。

皇华方北返,植纛指西风。蜀谓今清献,戎言昔富公。

民夷两心服,勋业百年同。赠与齐温国,功高报亦隆。

矞云贯月溶金波,碧烟羃树春婆娑。海珠泣红花露重,蜃脂流绛兰逶迤。

越罗复幕交流苏,绣襦结带明青蛾。金壶转刻铜龙湿,漏水溅溅辘轳涩。

辘轳沉沉轧银井,昼毂难淹夜愁永。起看青汉不成眠,不见双星见河影。

河明月淡斗横斜,通宵春思匝天涯。眉端心事说不得,自调新谱按琵琶。

秋风鼓大荒,万里长空来。忽然被群木,瑟瑟鸣声哀。

黄叶日夜落,蕙草庭中摧。鸿雁号云中,蓬转何时回。

顾惟仕京邑,二载兹徘徊。时哉岂所适,拙薄成嫌猜。

常恐夙昔意,零落随浮埃。不洁一以蒙,西子犹堪哀。

胡为复南陌,追逐相喧豗。

明晦每无常,人道岂不然。归云徂靡馀,日华耀清涟。

戚愉繄为谁,喟然想千年。姑苏宠宰嚭,越孤辞会山。

梅将辅番君,范子逝不还。乖岁君子贫,枉寻矜大贤。

时霖润万物,莸蕙乃同妍。东门可栖迟,归欤聿奚言。

吴生大士十六像,岁久尘昏蛛网丝。真物从来有真赏,息轩为作證明师。

人世红尘高没马,老禅方丈足清幽。
入门便觉气侯别,历耳似知天地秋。
不羡书生能作赋,却怜游子太多愁。
夜来树影飘零尽,明月无端生屋头。
山林自空闃,游人事幽讨。
岫{左山右晃}与云关。来迹可堪扫。
艮维矗孤峰,玉簪倚天杪。
桂水琉璃碧,洄洑下萦绕。
谽谺岩穴深,虬龙双夭矫。
坤倪露幽秘,造化殚奇巧。
胜概畜眼无,何方觅蓬岛。
悠悠世俗情,是非苦胶扰。
水中蟹何罪,徒劳愠心悄。
人厄困无妄,砾石埋深窈。
风月几年恨,山光惨萝茑。
星郎太岳孙,长城隐南表。
戎旃整且暇,高情恣登眺。
郊坰拥小队,一见颜色愀。
旧观俄顷复,洞户天重晓。
伤心日月乃,人世几番老。
山川不相似,岁久依然好。
吕岩标强名,往事人能道。
孟公谩惊座,子夏冠非小。
桃符录余庆,邲战城濮兆。
冥数今乃验,常情定谁考。
哦诗纪贞石,聊侑芳尊醥。
亢旱田禾稿,心香祷列仙。
沛来三寸雨,感动九重天。
却扇清无暑,挥锄庆有年。
神功归大造,志喜在吟篇。

柳晕新眉,浅痕匀绿和烟晓。海棠红了,只怕东风夭。

淡霁轻阴,暖梦惊寒悄。莺儿小。不知人恼。怪底纱窗搅。

几到坛边登阁望,因思遗迹咏今朝。
当时为有重华出,不是先生傲帝尧。
满眼春光万物华,小桥杨柳近人家。
谁将上下楼台月,化作金莲一夜花。

尽室遁江村,乍归未识路。却问路旁人,为指门前树。

痴儿各长成,有弟亦同住。病妻久卧床,淹淹迫岁暮。

独客苦思乡,还乡如客寓。二亲掩重泉,凄清感霜露。

回首望禾江,旧庐杳无处。信宿不遑安,又复出门去。

晨光吐熹微,溪上露华泫。林乌掠舟鸣,余星带云卷。

晨兴寂无人,残梦犹可缅。群动机未萌,天倪尚钤键。

勿虑何所图,无翳不待剪。山水静悠悠,理会是非遣。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