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好端端地在朝廷里做官,因为什么事要翩然辞官引去?遥望湖海上满滩沙鸥白鹭,远处船儿微露半帆笼罩着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怅怨,济时有良策又能对谁倾吐?路过垂虹亭下不妨暂系小舟,那里著名的鲈鱼堪煮。
我甘愿拼死一醉,真诚地挽留你住。我将含泪高歌一曲,送你踏上归乡之路。踏遍江南江北,你将要归向何处?天下大事那么多全没有解决,大好年华就在这无结果中渐渐消逝。举头一笑问湛湛青天,青天也只沉默无语。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李御带珙(gǒng):李珙,作者的友人,《宋史·杨巨源传》中有“成忠郎李珙投匦,献所作《巨源传》为之讼冤”(巨源,蜀人,平吴曦后,为四川宣抚安丙倾轧,被杀),此李珙或系其人。御带:也称“带御器械”,官名。为武臣的荣誉性加官。
红玉阶:红色的台阶,此处代指宫殿。
翩(piān)然: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汀(tīng):水边平地。
济时:拯救时局。从:跟,向。
垂虹亭:地名,在今江苏吴江县虹桥上,建于宋仁宗庆历(公元1041年—公元1048年)年间。宋代许多文学家都在诗词中提到了它。扁(piān)舟:小船。
鲈堪煮:晋代吴江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脍,于是慨然叹道:“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便辞官返乡。鲈(lú):鲈鱼。堪:可。以上两句写李珙将回故乡隐居
拚(pàn):舍弃,不顾惜。
悠悠:众多的样子。浑:全。
冉冉:形容时间渐渐过去的样子。

鉴赏

  此词是送别之作。“御带”,又为“带御器械”,是武臣的荣誉性加官。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词的开头即问友人李珙何以辞官,可见这不是一般的聚散迎送,牵动肚肠的也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问何事”,语气也显得比较重。可是下文却没有回答。而是写李珙辞官后的逍遥生活。“湖海上、一汀欧鹭,半帆烟雨”,写其“翩然”之状:出朝后漫游湖海,与鸥鹭为友,出没于烟波雨浪,显得多么自在、轻快。“海客无心随白鸥”,似乎友人对这种境遇还很满足。作者这里有意引而不发,使人感到飘逸的表象下隐藏着别种意绪。“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这里是回答了,经过上面一番周旋,显得有很重的感情份量。辞官后遨游江海固然自在浪漫,但辞官实是无奈之举。虽有报国之志,济时之策,怎奈落得“空自怨”

  “从谁吐”,用问句表达出来,其中含有无奈、落寞、怨恨、孤独等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垂虹亭位于吴江长桥头,这里是南宋连贯东西水路必经之地,李珙离临安往西自然经过这里。这里还有一处著名的古迹:晋代吴江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脍,于是慨然叹道:“人生贵在适志,安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哉!”便辞官返乡。后人在这里建有鲈乡亭。“垂虹亭”地名融合典故用在这里很合适:友人经过此地正是鲈肥堪脍时节,可尽地主之谊;友人亦是辞官归去,正与张翰同怀,可谓异代知音,不妨小住。并且有用张翰“人生适志”安慰友人之意。“鲈堪煮”,“堪”字耐人寻味,除了传达出主人殷勤款留之意外,还替友人表达了心里的多少不得已!

  “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可以说,这里才是送别之题,上片全是题前之意。由于题前之意写得很充分,别意就显得分外珍重、深厚了。“留君住”须“拚一醉”,这种态度表现出了多么执着、灼热的感情,“歌一曲”中有着多少依恋、怜惜。“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友人此去,怅然若失,仿佛在追循友人足迹似的。顺承上句,这种意思是明显的。

  可能还有别的意思。李珙大概是四川人,四川人来下江做官,路途遥远,一旦罢官就有流离之感。吴潜友人吴泳也是四川人,在写给吴潜的信中就说:“西州(指四川)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如果是这样,那么“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就有双层含义:一为问询,一为慨叹,即罢官之后很可能“无所于归”,天地之大,难道没有你容身之处?其中的关切、忧虑表露无遗。这与下面的情绪表现又是紧相联贯的。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还有收拾旧山河这样的大事业等待成就,朝廷本该多多任用贤才,但李珙这样有志又有才的人却被迫辞官漂泊江湖,这真让人又痛惜又悲愤。“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不理解,因而发为天问。“一笑”,是被悖谬所激怒的笑。读到这里,读者可以想见作者在向青天发问:人世间的举措何以如此荒唐,是非何以如此颠倒?“天无语”,他得不到回答,陷入了深深的悲愤之中。

  这首送别词写得悲郁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理解、对其遭遇的深厚同情,同时也对朝廷的昏愦表示了强烈愤慨。这些情绪的表达是有层次的推进,词中的几个问句显示了情绪推进的节奏,结句达到了高潮。从全词不难看出,作者通过抒写李珙的遭遇,寄予了个人的身世感慨,所以这首词亦是自况。在当时的环境下,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是爱国人士的普遍命运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八月,吴潜任平江(今江苏苏州)知府时,李珙辞官途经此地,作者为了送别李珙作下了这首词。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猜你喜欢

儒门传礼法,妇道有初终。石窌重封贵,金章上寿同。

含饴谈往日,吹棘怆来风。绋路刍灵隘,春朝里巷空。

蓬莱水弱波连天,五城十二楼空传。
行人欲至风引船,不知路出巫山前。
巫山仙子世莫识,十二高峰作颜色。
暮去朝来雨复云,却将幽恨感行人。
江流东下几千里,日日饥鸦噪船尾。
灵帐负生酹酒浆,古庙烟青客遥指。
崧高漫说甫与申,道帝况有昭君村。
蛾眉妙手不能画,枉学瑶姬梦中嫁。
黄牛白马江声寒,昭君传入琵琶弹。
汉庭无人楚宫远,阳台寂寞空云间。
君家此画来何许,照水烟鬟欲相语。
要须媠服令侍旁,不用作赋回枯肠。
木香架下春未饶,累累丛蕤方弄娇。
含香不吐有时发,只须十日晴光牢。
满腔酝藉固有在,花心雅欲投金焦。
逐时消遣老者事,颇与酒兴无花妖。
不妨掇缬细咀嚼,与知味者相招邀。
而况逢迎骨肉亲,酒无清浊和粕浇。
百年此乐能几日,今日何日何花朝。
谁知醉无以将还自愧,终不如独醒君子赋离骚。

霜汀野岸清宵月,偏照蓬窗不寐人。遥想塞垣千里共,可怜名宦阻相亲。

蜀冈精气滀多年,故有清泉发石田。
乍饮肺肝俱澡雪,久窥杖屦亦轻便。
炊成香稻流珠滑,煮出新茶泼乳鲜。
坐使二公乡思动,放杯西望欲挥鞭。
越梅半拆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暖觉杏梢红,游丝狂惹风。
闲阶莎径碧,远梦犹堪惜。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
日入酉,但愿父母得长[寿]。
身如松栢色坚政,莫学愚人多饮酒。

翚岭插天际,百折征途艰。浮云向人起,蔽此全鄣山。

耳边水声急,激涧流无还。千大瞰深黑,去我咫尺间。

失足岂可道,慎矣方跻攀。

断桥斜路水声平,茅舍疏篱月色新。
千里故人如念我,不妨早寄一杖春。

跨鹤曾来不记年,洞中流水绿依然。紫箫吹彻无人见,万里西风月满天。

燕子初归,芙蓉乍老,苍苔院落桐阴小。一帘疏雨晚来晴,繁香不断寒花袅。

著谱人非,餐英事杳,风流未必今时少。且须痛饮读离骚,灵修岂肯捐芳草。

爱山端有素,拘俗亦可怜。
昨守当少郡,不识隐静山。
羡师来又去,愧我复何言。
尚期无久住,归送我残年。

黼黻青城焕景光,紫檀黄道蔼天香。凤韶曲变初终奏,龙衮衣明上下章。

共喜圣时修旷典,更从春享议明堂。吾皇饮福神灵毕,却进公卿万寿觞。

无德惭为天下先,湖山归计好加鞭。霜深尚有篱边菊,风劲全无叶底蝉。

三弄瑶琴歌素月,一樽浊酒醉苍烟。凤池分付夔龙去,万顷潇湘属湛然。

汉宫佳人班婕妤,香云一箧秋风初。网虫苍苍恩自浅,犹抱明月冯夷居。

至今生怕秋风苍,三月三日才一见。对天摇动不如烹,肯入五云清暑殿。

春回笔底露潜机,为怯高吟且遁肥。又见牛鞭春到日,羞披鹑结旧来衣。

雪随著处分单厚,梅不关人自密稀。归计商量今始定,乐哉心事看云飞。

千万买青山,百万筑园墅。海天共结邻,黄鹤忽高举。

前年风雪中,送君还乡里。今年暮春天,别君凤里里。

单车走滇南,中道靡所止。东西感鸿飞,岁月惊马齿。

旧时欢燕深,离索复于此。他年再相见,须鬓可知矣。

努力供奉班,圭璋式朝士。

海上三神山,上有学仙侣。泠泠紫箫声,吹作飞侣语。

回飙荡溟海,散落成烟雨。岂无知音者,一振九苞羽。

持之献天庭,上以奉明主。

老来霅上经过少,不复虚常拜皎然。
窥庙野童惊古像,拊碑山客慕先贤。
雨多乱穿城过去,日上苍山绕郡连。
隔港木兰摇客棹,浦荷香散碧云天。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