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自春来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自入春以来,见到那绿叶红花也像是带着愁苦,我这一寸芳心越显得百无聊赖。太阳已经升到了树梢,黄莺开始在柳条间穿飞鸣叫,我还拥着锦被没有起来。细嫩的肌肤已渐渐消瘦,满头的秀发低垂散乱,终日里心灰意懒,没心情对镜梳妆。真无奈,可恨那薄情郎自从去后,竟连一封书信也没有寄回来。
早知如此,悔当初没有把他的宝马锁起来。真该把他留在家里,只让他与笔墨为伍,让他吟诗作词,寸步不离开。我也不必躲躲闪闪,整日里与他相伴,手拿着针线与他相倚相挨。有他厮守,免得我青春虚度,苦苦等待。
注释
是事可可: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无兴趣。一切事全含糊过去。可可:无关紧要;不在意。
暖酥:极言女子肌肤之好。
腻云:代指女子的头发。亸(duǒ):下垂貌。
无那:无奈。
恁么:这么。
鸡窗:指书窗或书房。语出《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艺文类聚·鸟部》卷九十一引)。
蛮笺象管:纸和笔。蛮笺:古时四川所产的彩色笺纸。象管:即象牙做的笔管。
镇:常。
和:允诺。

赏析

  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篇,具有鲜明的民间风味,是柳永“俚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词以一个少妇(或妓女)的口吻,抒写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妇形象。这首描写闺怨的词在宋元时期曾经广为流传,受到普通民众,尤其是歌妓的喜爱。到了元代时,关汉卿更是把它写进了描写柳永与歌妓恋情的杂剧《谢天香》里。

  上片,通过艳丽春光和良辰美景来衬托少妇的孤寂之情。开头三句,写春回大地,万紫千红。少妇因此反而增愁添恨。这里暗示出,过去的春天她曾与“薄情”者有过一段火热的恋情生活。次三句,写红日高照,莺歌燕舞,是难得的美景良辰,而她却怕触景伤情,拥衾高卧。接三句,写肌肤消瘦,懒于梳妆打扮。这和《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精神是一致的,表现出爱情的坚贞不渝。未三句,揭示出这位少妇之所以“倦梳裹”的真正原因:“恨薄情一去,音信无个。”作者在上片用的是一种倒叙手法,不仅总结上片中的三个层次,而且还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内心活动和感情的直接抒发。

  下片,极写内心的悔恨和对美好生活向往。头三句,点明“悔”字,反映出这位少妇的悔恨之情。继之,又用“锁”字与此相衬,烘托出感情的真挚、热烈与性格的泼辣。在特别重视功名利禄的封建社会,一个闺中少妇为了爱情而敢于设想把丈夫“锁”在家里,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反叛行动。这位少妇的举措,可以使人联想到《红楼 梦》中林黛玉对功名利禄,对仕途经济的批判,而且与柳永《鹤冲天》词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脉相通的。中六句是对理想中的爱情生活的设想和追求。他们坐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吟诗作赋,互相学习,终日形影不离。结尾三句明确责示对青春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它不仅吸取了民歌的特点,保留了民间词的风味,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者没有采取传统的比兴手法,也不运用客观的具体形象来比喻和暗示自己爱情的炽烈与坚贞,而是采取感情的直接抒写和咏叹。词中,感情的奔放热烈带有一种赤裸无遗的色彩,明显地具有一种市民性。这是柳永生活时代都市高度繁荣的客观反映。

  从思想上看,这首词明显带有市民意识。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语言通俗,口吻自然,纯用白描,这说明柳永在向民间词学习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扩大了“俚词”的创作阵地,丰富了词的内容和词的表现力。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追求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

艺术特色

  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篇,具有鲜明的民间风味,是柳永“俚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词以一个少妇(或妓女)的口吻,抒写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妇形象。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它不仅吸取了民歌的特点,保留了民间词的风味,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者没有采取传统的比兴手法,也不运用客观的具体形象来比喻和暗示自己爱情的炽烈与坚贞,而是采取感情的直接抒写和咏叹。词中,感情的奔放热烈带有一种赤裸无遗的色彩,明显地具有一种市民性。这是柳永生活时代都市高度繁荣的客观反映。

  从思想上看,这首词明显带有市民意识。市民阶层是伴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它较少封建思想的羁縻,也比较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男女授授不亲”的封建时代,它表现出一种新的思想面貌,反映文人词里,就形成了《定风波》中这位女性的声口:“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语言通俗,口吻自然,纯用白描,这说明柳永在向民间词学习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扩大了“俚词”的创作阵地,丰富了词的内容和词的表现力。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追求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上片融情入景,以明媚的春光反衬人物的厌倦与烦恼情绪。下片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反映歌伎对自由幸福生活渴望追求。这首词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作之一。

  柳永以前,词坛基本是小令的天下,它要求含蓄、文雅。到了柳永,他创制了大量的慢词长调,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柳词所写的一对青年男女,实际上是属于市民阶层中的“才子佳人”,是功名未就的柳永自己和他青楼中的恋人的化身。所以,为了要表现这样的生活和心态,柳词就采用一种从俗的风格和从俗的语言。

  柳永的这种文学追求和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宦场失意后落魄文人和知书识文的风尘女子极易产生共鸣,这首词就是这种共鸣的产物。难怪元曲大家关汉卿会据此把柳词摆上舞台,用另一种方式传唱这种非正统的精神。

  对于当时的市民群众来说,也唯有这种毫不掩饰的热切恋情,才是他们倍感亲切的东西。因而,这种既带有些俗气却又十分真诚的感情内容的词作虽得不到正统文人的认同,却能市井间不胫而走,以至达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诵歌的地齿。从艺术上看,这首词是对传统词风的一种俗化。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猜你喜欢

吴牛三十角,久与牧相忘。忽忆淮南路,春风满柘冈。

天将南北分寒燠,北被羔裘南卉服。寒气凝为戎虏骄,
炎蒸结作虫虺毒。周王止化惟荆蛮,汉武凿远通孱颜。
南标铜柱限荒徼,五岭从兹穷险艰。衡山截断炎方北,
回雁峰南瘴烟黑。万壑奔伤溢作泷,湍飞浪激如绳直。
千崖傍耸猿啸悲,丹蛇玄虺潜蜲蛇。泷夫拟楫劈高浪,
瞥忽浮沉如电随。岭头刺竹蒙笼密,火拆红蕉焰烧日。
岭上泉分南北流,行人照水愁肠骨。阴森石路盘萦纡,
雨寒日暖常斯须。瘴云暂卷火山外,苍茫海气穷番禺。
鹧鸪猿鸟声相续,椎髻哓呼同戚促。百处谿滩异雨晴,
四时雷电迷昏旭。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鱼跃岂通清远峡,雁飞难渡漳江东。云蒸地热无霜霰,
桃李冬华匪时变。天际长垂饮涧虹,檐前不去衔泥燕。
幸逢雷雨荡妖昏,提挈悲欢出海门。西日眼明看少长,
北风身醒辨寒温。贾生谪去因前席,痛哭书成竟何益。
物忌忠良表是非,朝驱绛灌为雠敌。明皇圣德异文皇,
不使无辜困鬼方。汉日傅臣终委弃,如今衰叟重辉光。
高明白日恩深海,齿发虽残壮心在。空愧驽骀异一毛,
无令朽骨惭千载。
芳径春归花半开,碧山波暖雁初回。满楼月色还依旧,
昨夜歌声自不来。愁眼向谁零玉箸,征蹄何处驻红埃。
中宵吟罢正惆怅,从此兰堂锁绿苔。
门底秋苔嫩似蓝,此中消息兴何堪。乱离偷过九月九,
头尾算来三十三。云影半晴开梦泽,菊花微暖傍江潭。
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

我生安归指菰芦,美此积水来寄居。循湾常记一枯树,到门犹隔千畦蔬。

子知吾居第几湖,枉用相存命肩舆。舆中万态入诗眼,助子吟思清而姝。

寻常叩门客有几,自谓敝老真吾徒。如何乘兴适相左,此段堪画谁能图?

街西道人微有须,湖壖居士皙且癯。武昌城中悄来往,孤绝颇似双浮屠。

市人或指讶二子,何许流落行垂枯。岂知阅世意皆倦,握手中有千欷歔。

斜街诸邻不可呼,存殁聚散痕欲无。当时痴肠那复热,剩有世议穷揶揄。

明年计君决北向,与我暂合终当疏。涪翁有语会记取,一面全应胜百书。

房栊深几许,濛淡梨花月。有酒且共持,莫待飘成雪。

梧叶冷,柳荫斜。新月横拖一缕霞。青天亦有霜娥怨,独恨狂夫不忆家。

身忝蓬莱客,抠衣谒使臣。麈谈频款曲,樽酒屡殷勤。

政事钦前迹,诗书耸旧文。话言犹在耳,不忍哭公坟。

山上新亭好,红尘不可侵。雨阶幽草合,风径落花深。

野水浮晴色,平田下夕阴。城中公子少,日日就登临。

泪雨飘愁,酒潮流梦,惜花人又长征。见说兰桡,前头已泊旗亭。

垂杨原是伤心树,怎怪它、踠地青青。向天涯,一样缠绵,各自飘零。

开筵且莫频催酒,便一杯饮了,愁极还醒。且住春帆,听侬细数邮程。

压船烟柳乌篷重,到江南、应近清明。怕红窗,风雨潇潇,一路须稳。

露叶犹青,岩花迟动,幽幽未似秋阴。似梅风带溽,吹度长林。

记当日、西廊共月,小屏轻扇,人语凉深。对清觞,醉笑醒颦,何似如今。

临高欲赋,甚年来、渐减狂心。为谁倚多才,难凭易感,早付销沈。

解事张郎风致,鲈鱼好、归听吴音。又夜阑闻笛,故人忽到幽襟。

柔风吹断靡芜死,岁岁春芳付流水。
西岩尤剩昔时云,斜阳照出行宫址。
香魂去不还,野鸟愁空山。
轻罗绣作苔,花斑苔花斑。
空山冷夜深,露泣西施井。
但吹花信风,莫作妒花雨。
我欲采琼枝,换得同心住。
汉武年高慢帝图,任人曾不问贤愚。
直饶四老依前出,消得江充宠佞无。
昨日看摇落,惊秋方怨咨。几经开口笑,复及看花时。
世事空名束,生涯素发知。山山春草满,何处不相思。
弱柳金塘上,春浓岸岸连。
树深停野骑,花送渡江船。
燕蹴初晴雨,乌栖欲暝烟。
沿洄正延伫,落日掉歌还。

元日津门雪,严寒茅岭风。文章思作者,涕泗诔吾翁。

瞬息十年事,魂伤半亩宫。夜台如可卜,心迹喜相同。

紫姑箕转异香焚,邻女相期卜素心。几度含羞娇不语,指环笼袖拜深深。

世情冰尽。算耐久祗是,陇头芳信。惆怅人间,几千年□,留得陆郎馀韵。朔云解识花意,遮断疏狂蝶粉。岁寒了,狂风传香远,月移影近。清润。无点涴,不曰坚乎,如玉真难尽。除宋广平,与林和靖,肉眼有谁能认。仙丰道骨如许,相对霜髯雪鬓。长健也,好年年管领,春光随分。

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州。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