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苑》上说:“《如意娘》,商调曲,唐则天皇后所作也。”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而后太宗崩,居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武则天在感业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伏,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日子也充满了命运的转机。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她最有名的诗歌《如意娘》,史载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或许,正是这首诗,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发为尼的旧情人武媚。
《如意娘》一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梁王僧孺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夜愁示诸宾》)为此句所本。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
“朱”、“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照。眼前和一片寒冷碧绿触目伤怀,引起思虑万千。“憔悴支离为忆君”一句直抒胸臆。从外表写入内心,尽言思妇的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至此,这两行诗辗转写的是凄切,是寂寞,是深深地哀怨。情绪的流向较为单一。
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打破一二句的和弦,以全新的节奏和韵律再现诗的主题:“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意谓: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执著、决然、不掩饰、不造作的独特形象跃然纸上,李白的《长相思》写“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去明镜前”与此句构思相似。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它丰富了诗歌的情绪构成。“不信”句诉说着“断肠”的相思,也隐含着相思的无可奈何,相思的难以喻说。
《如意娘》写得曲折有致,较好地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是武则天的上乘之作,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看朱成碧后来成为唐宋人常用成语。李白诗:“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也可以说看碧成朱。辛弃疾词:“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柳亭诗话》载:李白的《长相思》一诗中有“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之句,据说李白的夫人看了这首诗,对他说:“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白听了后“爽然若失”。后来有“刿目鉥心、掐擢胃肾”之称的孟郊又写出了“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这样语出惊人的句子。但溯其本源,还是承袭了武则天的创意。
太宗崩,武则天居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在感业寺期间,武则天写下了她最有名的诗歌《如意娘》,史载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
玉冷空枝,香残褪萼。尺素缄情隔天角。西楼未忘掩扇语,东郊枉负湔裙约。
画堂春,绿窗月,尽抛却。
依旧写愁银翰弱。依旧忍寒罗衾薄。锦瑟尘弦恨谁托。
青陵怨长纵化蝶,丹山梦远无归鹤。任悠悠,小栏外,杨花落。
拄杖偏宜最上头,羽人何处访丹丘。四山春雨空侵牖,终日奇云不去楼。
欲与《黄庭》参《内景》,谁将紫字写灵修。古藤花发烹泉水,缘结烟霞拟再游。
神皋恣玄览,颢气肃凄清。暂释寰中窘,还寻物外盟。
佳期怜聚首,幽赏惬同行。地缩云房丽,岚收雾径晴。
凌溪千仞转,窥窦万寻萦。俄见霞标截,应知地轴横。
石梁临岝崿,茵阁阚欹倾。玉液秋常皎,瑶光夜愈明。
洞前驯白鹿,木末走文鼪。苦竹苞新萚,枯槎折细萌。
五衢翻弱叶,三秀被新荣。奇虑恣回转,孤踪绝送迎。
褰裳思采若,列坐或班荆。讯古高台没,寻幽曲沼平。
灵蒲犹莹剑,虚溜尚调笙。绛节翩翩下,铢衣漠漠呈。
琅函时自启,石鼎昼常烹。遗枣如誇汉,乘骡似避嬴。
柱留闻鹤语,啸落带鸾声。玄兔蟠荒灶,华芝结野楹。
登临摇落后,眺听古今情。井邑蝉联见,河山绣画成。
高踪超解缚,嘉咏类鸣嘤。尊至倾浮蚁,觞来汲巨鲸。
隐衣还制芰,狂兴欲餐英。大运多盈缩,朋情喜合并。
丹砂如可学,脱屣谢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