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赏析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千门万户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替换成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二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你喜欢

阙下游多日,溪边过几春。数图人欲活,一笔自如神。

不写俗中态,漫留云外身。丹青如模我,道貌似山人。

无身尚拟魂相就,身在那无梦往还。
直到他生亦相觅,不能空记树中环。
渭川通野戍,有路上桑干。独鸟青天暮,惊麏赤烧残。
高秋辞故国,昨日梦长安。客意自如此,非关行路难。

侯第珠为帐,金闺钿作车。水沉香炷博山炉。今夜极欢娱。

顾影双龙镜,更衣百宝襦。画眉深浅入时无。笑指月生初。

抛得白云溪畔宅,苦来燕市历风尘。才人命薄如君少,贫过中年病却春。

空白凝云颓不流,牧龙丈人病歌秋。寻诗北岭截珠树,老夫饥寒龙为愁。

呼龙耕烟种瑶草,若为失意居蓬岛。泓泓水绕青苔洲,鲤鱼风起芙蓉老。

肮脏无聊但独愁,未基降服作秦囚。
分羹正值偿私憾,食肉安能有远谋。
祈死难沽正日酒,苦寒谁赠王雪裘。
包羞忍耻随缘分,深愧空餐自讼休。

泉以沙故浑,草以风故靡。谁能表独出,屹若柱立砥。

先生抱懿德,取喻当奚以。孤高衡岳松,清润湘江水。

信宿双符峡,滩高不敢牵。洪涛迷望眼,飞沫洒吟肩。

众力千钧勇,微生一线悬。垂堂念明训,吾命付苍天。

一叶为衣双足赤,何年入山不火食,宫中歌舞犹能忆。

犹能忆,空徘徊,白日晚,阿房灰。

,芭苇弥望,朔吹乍静,山气乍昏复明,起与仲羲登桥纵目,霜月遍野,情怀恍然,口占纪行,求仲羲印可朔风吹破帽,江空岁晚,客路正冰霜。暮鸦归未了,指点旗亭,弭棹宿河梁。荒烟乱草,试小立、目送斜阳。寻旧游、恍然如梦,展转意难忘。堪伤。山阳夜笛,水面琵琶,记当年曾赏。嗟老来、风埃憔悴,身世微茫。今宵到此知何处,对冷月、清兴犹狂。愁未了,一声渔笛沧浪。

内府颁金帛,教酬贺节盘。两宫新有旨,先与问孤寒。

竹径桃源本出尘,松轩茅栋别惊新。
御跸何须林下驻,山公不是俗中人。

云阳山下雨初晴,南上高原见石城。山路无人花自发,竹林终日鹧鸪声。

濑水何泱泱,携篚向水旁。
低头事漂洗,不惜湿罗裳。
晨出未暮归,老母在高堂。
三十不愿适,焉知绣鸳鸯。
道逢困丈夫,行乞良可伤。
一饭妇女仁,况有残壶浆。
终焉感礼义,出词何慨慷。
贞洁恐无知,清流见肝肠。
悲哉伍子胥,百金何足偿。
惟有鸱夷心,可与增辉光。

扃钥何为者,幽居拟陆浑。烟霞藏道气,风雪炼诗魂。

苍翠山排闼,澄鲜水抱门。蘼芜如可采,惆怅赋王孙。

金素动四野,佳气集林塘。
中天圆景来,冉冉扬清光。
芳池含微波,流萤曜中堂。
良觌侈高会,促席飞华觞。
楚舞振鼍鼓,吴歈定空桑。
丝竹间哀响,云霞乍低昂。
人生宇宙中,欢宴不可常。
名园秀且丽,秋夜清且长。
醉歌淹永夕,清光未遽央。
气和高厚格,珍符开地脉。
匪禾匪禽鱼,连枝比目翮。
要先净客呈,双双满阡陌。
今秋合穟禾,来春两岐麦。

买陂塘旋栽杨柳,池亭检校公务。团茅时复羲皇上,惊梦每来窗雨。

东望渚。却不似西偏,略约连双屿。于时语语。待柳色环堤,荷香入座,方足倚阑趣。

园丁戆,直把廉名自许。端如司马家吕。十年护得檐前桧,莫咏蛰龙奇句。

谁酌醑。试共看东皋,五斗先生谱。明当仿古。要渠列箕畴,牖县羲画,学取晦翁圃。

才到松陵即是家,满堂佳客满园花。
看花揖客须清赏,休向人间俗子夸。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