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赏析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千门万户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替换成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二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你喜欢
荷花兼柳叶,彼此不胜秋。玉露滴初泣,金风吹更愁。
绿眉甘弃坠,红脸恨飘流。叹息是游子,少年还白头。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女唱儿歌去踏青,阿婆笑语伴渠行。只亏郎罢优轻杀,櫑子双担挈酒瓶。

霸气沙陀,至今尚记,晋王兴处。浑水东环,桑乾西绕,总惯长城去。

不甘龙碛,遥连凤阙,一任紫埃为主。怕胡雕、车轮两翼,欲衔上、白杨树。

青草明妃,黄花主父,毅魄未成尘土。猎得沙鸡,烹来半翅,酹酒真怜汝。

袭秦才疏,和戎命薄,涕泪空然如雨。回鞭好、紫骝尚识,雁门归路。

奕奕祥光报令辰,融融淑气转洪钧。开门聊自占风色,展刺先欣见故人。

晴日笑谈惊隔岁,暮年光景喜逢春。桃符历日年年事,一度相看一度新。

受命当年记饮冰,此心无染即禅灯。紫薇分省含香署,风味居然一老僧。

秣陵一夜商飙起,散露凝霜万馀里。九皋有鸟号胎禽,日盻岭云睨江水。

忆从羽翮长毰毸,十载回翔紫禁来。曾陪朱鹭听仙乐,几逐铜乌绕帝台。

丹砂顶爱江头浴,白雪翎羁省中宿。恋阙虽驰北望心,思乡每奏南飞曲。

踉跄辽海路霏微,何须人识是令威。浮丘纵接崧高去,缑氏临霞不似归。

归去兮,有双翼。四百峰前阿耨池,三千年后轩辕石。

秋月兮婵娟,秋风兮翩跹。君不行兮何迟,吾将期汝朱明耀真之洞天。

秋风团扇情,夜雨长门意。高鸟既已逝,前鱼自当弃。

贱妾白头吟,知君怀异心。祗知茂陵女,不忆临邛琴。

凤殿临瑶水,龙舟锁白云。楼台疑上汉,箫鼓忆横汾。

池岂昆明凿,波犹太液分。昔年浮万里,兰桂咏缤纷。

矍铄精神鬓未斑,翛然清坐对云山。
儿孙满眼生涯足,赢得壶中日月閒。
草熏风暖接长亭,一曲骊歌倒醁醽。
怀古更投玄石赋,舣舟闲采紫茎萍。
醉抛隋岸杨花白,吟过淮山桂树青。
可使长离终鎩羽,渊云辞藻掞天庭。

去来来去匆匆,可怜侬。惆怅谢家明月小亭中。

何处见,谁为辨,梦无踪。那得燕儿衔出一春红。

小戴青云器,明经正显行。以兹先后甲,知尔庙廊情。

樗栎人俱弃,凰麟世必清。经年无一字,何以慰平生。

荆溪滔滔向东注,长桥束之川后怒。
英风飒爽白昼昏,此是孝侯斩蛟处。
客船逆上帆下樯,何如悬水泝吕梁。
百稿攒石双橹健,进退咫尺千丈强。
我来偶值冻雨作,且近孝侯祠下泊。
平生忠孝侯所知,世途更似风波恶。

仲春冻初解,阳气方满盈。旭日照原野,万物皆欣荣。

是时可种桑,插地易抽萌。列树遍阡陌,东西各纵横。

岂惟篱落间,采叶惮远行。大哉皇元化,四海无交兵。

种桑日已广,弥望绿云平。匪惟锦绮谋,祗以厚民生。

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暑气肆郁蒸,炎炎畏长昼。科跣衣不船,宁为礼法囿。

维彼青琅玕,檀栾蔚深秀。坐卧于其中,清风满怀袖。

常愿对此君,免俗不辞瘦。

风雨篝灯一载情,送君翻笑别君行。漫将老泪沾双袖,已被狂名误半生。

杜甫秋吟多感慨,坡公春梦太分明。前途亦有谋生策,负郭闲田莫废耕。

江南秋月多,江北秋风早。不悲秋夜寒,独悲客心老。

昨夜梦魂中,见君颜色好。妾本薄命人,憔悴安足道。

抽毫欲赋东南奇,云山好景惭有遗。
平波荡漾照湖渌,扁舟忆得游春时。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