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两句描绘的是主人公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独处孤室的不寐者看着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寂静的长夜中,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这位寂处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诗中并无明确的交代。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因此,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宗教清规对正常爱情生活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三、四两句,正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实写照。
但是,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作者终身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牛李党争的实质就是太监当权,本诗就是讽刺太监当权的黑暗、讽刺宪宗的皇权旁落。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嫦娥》即是“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类诗的典型。
天吴紫凤颇文华,凭取花纹认世家。三百年来夸衣被,葵能卫足竟如花。
悯册哀荣绝,鲜原卜兆安。世家金穴旧,大隧玉衣寒。
何意簪花柰,空遗刈畹兰。神游泰陵庙,永护月衣冠。
心展会有时,迹乖难重期。自我别林岑,倏焉周二期。
物灵赏不延,神往情讵移。想像北池游,回桡骛南漪。
乱插山花枕石眠,敢将落帽慕前贤。醉来不管牛童笑,狂态随他到处传。
迎晖堂上绚朝曦,车马联翩婺水涯。绣黼共看排阖日,烂衣自爱过庭时。
西关气返青牛驭,南极光分紫凤蕤。欲识大年何处问,皂囊字字五千词。
新裘到箧稀,敝裘藏箧久。视旧如视新,心自忘可否。
读书慕前哲,晏生是吾友。一裘三十年,见重鲁东叟。
细数交游四十春,期君寿域作天民。白云不护寿前石,黄壤先埋席上珍。
五尺丹旌书处士,一编藻句记诗人。伤心未及灵輀送,重对青山泪湿巾。
沈沈起视夜何其,风动琅珰月乍移。兜率有天应待我,庐陵无米更思谁。
从来衲子轻漂泊,自古诗人重别离。汝到故乡凭致语,诸公且莫问归期。
我有先生学行独不群,籍籍声华动八闽。我窃绪馀尚一荐,嗟吾先生兮始自贡途充国宾。
先生不见伊吕当年无科第,自有功名万古新。困龙若际风云便,方潭勺水可腾身。
虽然先生早了环中趣,否泰由来都是春。此行如遇成都卜,只问忠与孝,不问屈与伸。
节逢寒露风初凛,景入秋深山色臞。欲就闾阎访隐逸,恐惊村巷罢传呼。
丛花作伴堪乘兴,斗酒相须不用沽。借问东君谁得似,贤哉广受汉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