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惟心

三界惟心妙理,万物非此非彼。
无一物非我心,无一物是我己。
张伯端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猜你喜欢

日出习池游,晴檐水不收。几回经草暗,一径带花流。

汩汩何从至,青青自欲浮。但疑径雨涨,不似御沟愁。

静听鸣金谷,行迷失玉钩。凌波罗袜润,大是断桥头。

云锦山前鍊大丹,六天魔魅骨毛寒。一从飞鹤归玄省,烟雨潇潇玉局坛。

管籥分来二十年,何人从此得朝天。
介圭入觐由公始,莫把题名取次镌。
仙女下,董双成,汉殿夜凉吹玉笙。曲终却从仙官去,
万户千门惟月明。
河汉女,玉炼从,云輧往往在人间。九霄有路去无迹,
袅袅香风生佩环。

闻说秦人此避秦,碧桃零落旧时春。家移洞里难知姓,水到人间易问津。

山色溪声自今古,石床涧户空埃尘。洞前即是南征路,来往年华容鬓新。

日暖泥融燕子飞,海棠深浅注胭脂。
一杯社日治聋酒,报答春光烂漫时。

修真客,守弱志须刚。金鼎满添留命药,玉炉频爇洞真香。

心境总清凉。

通玄妙,独据法中王。诸魅群魔俱炉灭,三阳九气用兵强。

触处露堂堂。

黄金捍拨紫檀槽,推引柔荑品调高。
妃子和亲瞻马首,乐天送客驻江皋。
一时听罢嗟流落,千古声存诉切嘈。
青冢青前芜没久,宁知孤旅更萧骚。
两公千载士,出处不须齐。
好事赵明府,合祠元瀼溪。
清芬兰馥馥,往事草萋萋。
新额人瞻仰,知君手自题。

地势远连徐孺亭,穷南有客两曾经。檐前燕雀鸣相斗,潭里蛟龙困未醒。

乱霭苍茫侵树色,惊涛浩荡失天形。当时好景无同赏,对此悲歌孰为听。

败叶鸣空阶,号虫吊秋影。默默谁与娱,忧忧互相引。

达人感无生,志士抱遥省。苟无繁霜驱,安得腐草屏。

天心警虚华,物性趋严冷。徒深憔悴悲,此意谁能领。

独坐掩罗帏,愁看双燕飞。
思君不如燕,一岁一来归。

一峰巉岩白云中,双涧下出蟠西东。湍撞石斗雷电激,白日虚谷回松风。

风声浩汹泉声合,飞蔓樛枝青匝沓。岩深路暗不逢人,似有呼猿在相答。

此图此景真绝奇,彷佛梦中曾见之。手招仙人赤松子,照影太乙莲花池。

只今怀禄未能往,日日凭高增怅怏。故山更在彭蠡外,武姥仙坛俨相向。

仙坛楼阁开岧峣,流水百折通溪桥。我家草堂小河口,白沙翠竹寒萧萧。

瓜畦桑坞带原陆,五月柴门映江绿。田翁稚子笑相迎,醉折山花唱村曲。

缅思此乐安得同,万里愁绝孤飞鸿。卷图却寄山中客,他日来寻黄绮公。

宾主相忘间浊清,坐中谈笑杂歌声。道人嘿坐无分别,总是秋风万籁鸣。

一峰收云入,一峰放云出。一峰云不流,雨丝抽乙乙。

幸际天骤阴,山路较清谧。不然宝马车,十里纷填溢。

入门礼大士,绕栋香烟密。长老拙言词,大逊舍利佛。

侍御具辩才,颇似维摩诘。不著文字禅,慧力更无匹。

流连云树间,心意同閒逸。尘事未能祛,归舟遂迅发。

泉明抚松菊,薇蕨在西山。流水复何住,浮云空自还。

浩然悲落叶,隐矣怅衰颜。昨遇一缁叟,钟声夕照间。

夜诵香初烬,晨兴鬓尚蓬。风严凝水立,雨净见天空。

饮药殊无效,澄心间有功。不知天地里,何处是途穷。

日炙风吹知几年,玄中密意妙难传。当机若见首山老,直下应须了目前。

扫尽葛藤与知见,信手拈来全体现。
脑后圆光彻太虚,千机万机一时转。

螺发烟鬟矗万峰,行人指点梵王宫。鸟飞杳霭苍茫外,人在霏溦空翠中。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