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且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 ,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 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鉴赏二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猜你喜欢
中草药夜怀归梦趁虚,柰无黄耳寄家书。
高人不问闭门后,征士应思遣戍初。
压栋排檐能拉朽,穿帘入隙解乘疎。
遥知山谷皆封路,食绝肠饥有怒狙。
地胜祠仍古,春馀物遍华。
山云时抱石,佛雨不萎花。
岭挟楼梯峻,岩牵殿墄斜。
淙溪雨环佩,怪蔓走龙蛇。
供坐僧飞钵,香园客戏沙。
吾游真草草,深意负青霞。
梵宇出林杪,暝色敛烟树。
钟声有针中,听於无听处。

玉钤森万骑,金鼓肃群雄。扫穴三苗窜,旋车百粤空。

风生云无帐,雪压碧油幢。火烈消穷北,呈祥应岁东。

朝端张孝友,炮鳖待元戎。

几夜频听雨,经春不见花。蘼芜青渚燕,杨柳白门鸦。

拙宦危机远,工吟癖性加。闲坊车马少,不似住京华。

北京一崩沦,国史遂中绝。二十有四年,记注亦残缺。

中更支与贼,出入五轇轕。亡城与破军,纷错难具说。

三案多是非,反覆同一辙。始终为门户,竟与国俱灭。

我欲问计吏,朝会非王都。我欲登兰台,秘书入东虞。

文武道未亡,臣子不敢诬。窜身云梦中,幸与国典俱。

有志述三朝,并及海宇图。一书未及成,触此忧患途。

同方有潘子,自小耽文史。荦然持巨笔,直溯明兴始。

谓惟司马迁,作书有条理。自馀数十家,充栋徒为尔。

上下三百年,粲然得纲纪。索居患无朋,何意来金陵。

家在钟山旁,云端接觚棱。亲见高帝时,日月东方升。

山川发秀丽,人物流名称。到今王气存,疑有龙虎兴。

把酒为君道,千秋事难讨。一代多文章,相随没幽草。

城无弦诵生,柱歾藏书老。同文化支字,劫火烧丰镐。

自非尼父生,六经亦焉保。夏亡传禹贡,周衰垂六官。

后王有所凭,苍生蒙治安。皇祖昔宾天,天地千年寒。

闻知有小臣,复见文物完。此人待聘珍,此书藏名山。

顾我虽逢掖,犹然抱遗册。定哀三世间,所历如旦夕。

颇闻董生语,曾对西都客。期君共编摩,不坠文献迹。

便当挈残书,过尔溪上宅。

初疑云母光相射,又似秋蝉翼乍枯。
智慧有灯千佛共,菩提叶巧一孤灯。

清词曾寄,楚江头、俯仰又成今昔。想见当年挥彩笔,摇动三江七泽。

凡桂洲前,青云楼下,剩有烟霞迹。灵岩玉洞,真是神仙窟宅。

何时双舄飞来,一筇相伴,共领看山敕。却把平生诸翰墨,留记名山石室。

我爱桥翁,江南才子,一代文章伯。山中无事,芳尊但少佳客。

问客复何为,昨日发东平。袖中出短书,心知自刘生。

一片香烟,气摄湖州,神得大苏。甚桃枝香栉,春巢纤翠;

蝉蜎玉润,秋滟明蜍。八尺吴缣,六宫楚黛,抵过千金肘后壶。

晴窗玩,感云林清閟,画阁榛芜。

因之高筑神庐。抱嶰谷箫魂寝馈俱。看飞尘下隔,红蛾扫劫;

雕霞上拥,青鸀衔觚。侍研环屏,东庭西洞,镜里双鬟绝代姝。

还君问,问蛎墙缺处,补种梅无?

新凉初入我庭中,满座清风孰与同。
已喜故人来聚首,好坏堪明月更当空。
满倾浊酒休辞醉,剩作新诗莫讳穷。
屈指如今诗酒社,有谁胸次得如公。

种田莫种黄泥沟,嫁女莫嫁莲花洲。沟田年年发秋水,洲家顿顿餐穄子。

结姻仍是旧姻家,但求佳婿足桑麻。朝出负薪暮汲水,日助锄苗夜纺纱。

柳林霜重争收叶,菜圃天乾独灌瓜。渠侬不劳乏生路,但解治生劳不苦。

祇恐青黄不接时,嫁衣典尽饥难度。幸免饥寒愿即伸,终身荆布敢辞贫。

茫茫天道那堪问,此辈偏多孤寡人。

四海张公子,才华重缙绅。早从枢府辟,已践属车尘。

通籍联清禁,严更列近臣。周庐金帐晓,岩室玉墀春。

马湩挏官酒,熊胹少府珍。青冥多雨露,黄道焕星辰。

往事疑皆梦,浮名笑此身。冯唐虽磊落,颜驷竟逡巡。

岁月黄尘老,关河白发新。还家见江总,举事识陈遵。

春水桃花鳜,西风笠泽莼。扁舟五湖客,阳羡一归人。

我惜交游晚,相期意气真。冥鸿何杳杳,斥鴳自踆踆。

斜日横江路,寒云隔水滨。何时谋一壑,卜筑愿相亲。

清泉自盥沐,丱发不冠巾。看尽世间事,争如林下人。

啸云岩谷应,坐石鹿麋亲。莫弃茅庵去,白桃花又春。

一枝瑶柄倚风清,两面红妆斗日明。张孔断魂埋玉井,尹邢妖魄寄金茎。

双鸾俯镜东西照,百子分房向背荣。若使此花还解语,好将兰臭与谁平。

泠泠秋阁大江临,中有幽人襺玉琴。一自《霓裳》檀板歇,几回铁瓮戟枝沈。

孤钟断续迷寒雨,冷焰高低起暮阴。此日孝然如可作,白头肯负紫芝心。

能持净意作□家,解驾牛羊白鹿车。
嫌阑砌前栽树少,怕空不种后园花。
菩提上□因修得,佛果无生证有涯。
此处涅盘观境□,自然捷路到龙花。

绝壁崚嶒雾泽深,巨灵仙掌擘千寻。缘崖震色鼋鼍窟,坐石惊心虎豹林。

落落断碑从藓蚀,累累荒冢尽蹄涔。河山满眼俱陈迹,把酒临风对夕阴。

江草江花剩吐芳,怜君何事滞均阳。
有怀空写愁边句,无伴同传旅次觞。
云暖探奇凌翠巘,风平鼓棹泛沧浪。
逢人为报家乡侣,吴客而今作楚狂。

石上仙人去不回,洞门深锁白云堆。鹿行涧底窥瑶草,鹤过松阴步紫苔。

初起无心成久立,子房多病盍归来。等閒识得寻真路,千树桃花次第开。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