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望湖楼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赏析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他那时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可是诗人朝远处一看,却知道这不过是一场过眼云雨,转眼就收场了。远处的群山依然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这片黑云,顺着风势吹来,也顺着风势移去。还不到半盏茶工夫,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静。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

  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这二十八个字,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作者功力的深厚,只是在表面上不着痕迹罢了。

创作背景

  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本诗是其第一首。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辽鹤重来,不见繁华,只见凋残。甚都无人诵,何郎诗句,也无人报,书记平安。闾里俱诵,江山略是,纵有高楼莫倚栏。沈吟处,但萤飞草际,雁起芦间。
不辞露宿风餐。怕万里归来双鬓斑。算这边赢得,黑貂裘敝,那边输了,翡翠衾寒。檄草流传,吟笺倚阁,开到琼花亦懒看。君记取,向中州差乐,塞地无欢。
人生不满百,忧患况中年。
藜苋工为崇,参苓那得钱。
不虞波及晋,聊复火攻燕。
一笑遭秦厄,残书累腹便。

逐日轮蹄走四方,来来去去为何忙。无人肯问山林乐,举世争趋名利场。

以道自脩身是宝,无求何用智为囊。爱梅栽竹平生语,吐出清风六月凉。

竟指秦淮作战场,美人扇上写兴亡。
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

寒螀啼断槿园空,万树凋伤八月中。只有南山苍桂在,一株花发向秋风。

沅兰澧芷赋南游。路悠悠。不胜愁。赖有故人、情重代绸缪。

家室艰难无限事,嗤仲路,只轻裘。

飘然书卷客荆州。尽可留。更无忧。十幅蒲帆、遍访洞庭秋。

他日归来同话旧,歌郢曲,答齐讴。

天门直北八公西,杏栱梅梁脱蔽亏。金叶卷空飞鸟影,冰纨浮入茂林姿。

裁云丽服卷娥踏,熨齿纹线楚客辞。十二玉帘浑轴水,瘦龙捎月叫参差。

旧隐金鳌下,榕蕉间橘林。他乡频引睇,先垄镇萦心。

世泽溪流远,哀情海水深。楹间悬钜榜,一顾一沾襟。

月出山疑欲雪,夜凉天易成秋。
老去还能觅句,兴来何必登楼。

朵中飞下玉霄神,仙韵娇姝一粉真。冰晓浴乾银浦水,雪篱愁损草堂人。

名姬骏马空词笔,废苑荒台老战尘。冻野苍茫天四惨,两行啼雁独伤春。

老妻病女去淮西,慈母居吴鹤发衰。
我独天涯听夜雨,寒灯三和照相思。

鹧鸪声歇日曈昽,山谷溪桥煖信通。花柳村村自生意,青鞋布袜逐春风。

相逢尽道看花归,惭愧寻芳独后时。北海已倾新酿酒,东风犹锁半开枝。

扫空红紫真无敌,看到云仍未可知。但愿倚阑人不老,为公长赋谪仙诗。

涧水奔山啮石根,逆流百折趋铁门。铁门山上垒培在,居民曰是陈公屯。

瓦砾崩翻烧黔黑,荒冢草白天黄昏。犹传壬午世反侧,函谷关溃无完邑。

我公陟巘辟巉石,率民坚守勿降贼。贼移檄文谓公语:弹丸区区何自苦?

公挥炮石击贼军,双眦俱裂詈狗鼠。黄巾万众并牛力,飞镞满眼天地黑。

累卵难支巢树倾,苍颠黄口遭刲磔。更张空弮无所惧,齿龈血颈僵不仆。

同时哲嗣亦罹殃,遗民负土营双墓。吁嗟乎!天柱地维昔崩摧,金城铁瓮空崔嵬。

北门锁钥堕燕蓟,上东门亦军延开。迎降倒戈满眼是,公独守死何雄哉!

春来杜宇犹啼血,瓦棺不朽常山舌。落落青松三尺堆,常照嵩峰万古月。

湛湛秋露滋,开此檐下葵。清馥随轻风,丹心耀朝辉。

惜哉未能久,久已成空枝。芃芃园中草,春秋长萋萋。

没我阶前兰,欺我石上芝。寒霜一朝下,亦复相披离。

岂如南山松,夭矫挺奇姿。春风与秋霜,荣瘁两不知。

谢公见我多愁疾,为我开门对碧山。
君若欲来看猿鸟,不须争把桂枝攀。
水中之月不可取,收揽结成湖上亭。
天光沉沉射虚白,夜色耿耿含空青。
曷来穷冬所见异,但有破块黏枯萍。
吾心皎洁竟何似,本自无物谁当铭。

西山拿得落檐前,飞翠侵帘夕更妍。心远地偏如靖节,江湖处处是斜川。

左右邹枚幕里宾,樗材也许奉清尘。棋敲暖玉甘饶子,诗效寒郊肯让人。

兔魄乍亏三日照,桃花依旧十分春。选楼开处多闲暇,倩问朝天酒几巡。

栩栩寻芳遍绿郊,几丛梅影翅轻捎。红牙有谱依花按,白板无腔信羽敲。

打破冷香风入拍,翻残腻粉月当梢。檀心一点枝间逗,争得莺梭燕剪抛。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