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注释
陂(bēi):池塘的岸。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寒漪(yī):水上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注释
陂(bēi):池塘。
衔:口里含着。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漪(yī),水波。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信口:随口。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鉴赏

  宋诗与唐诗中的不少写景之作,都是诗中有画。但唐人诗中之画,多为妙手天成;宋人却更多是有意为之。尤其是南宋末年,一些作家常以七绝的形式,进行这方面的艺术实践。使你感到这些诗本就是题在画上的。此诗是其中的较有成就者。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诗前两句写背景。首句“草满池塘”是说节令已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借鉴谢灵运《登池上楼》名句“池塘生春草”,但以“满”字易“生”字,显出节令的不同。“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次句写远山落日。用一个“衔”字,形象地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况,与杜甫“四更山吐月”的“吐”字同见炼字之工。又用一个“浸”字,写落日青山倒映水中,与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句情景非常相似。诗围绕池塘为中心,以池塘中的绿草与澄净的池水,带出青山与落日,中间以一“浸”字作维系,使池塘显得很热闹,色彩也十分绚丽。

  后两句表现了乡野黄昏晚景的可爱,村童牛背吹笛,悠然自得,纯朴无邪而快乐。

    诗人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们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故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在此之前,张舜民《村居》诗有“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句,与这首诗比,画面中少了个天真烂漫的牧童,代之以牛背的乌鸦,以显出村晚的萧瑟。同样的农村景色,因诗人的心情不同,摄取的画面便不同,一是充满情趣,一是惆怅落寞,因此诗家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当是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很可能为宋度宗年间)。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猜你喜欢
饿走抛家舍,从横死路岐。
有天有雨粟,无地可埋尸。
劫数惨如此,吾曹忍见之。
官司行赈卹,不过是文移。
老境流年速,春风几日晴。
清尊花下怯,白发镜中明。
蝴蝶迷幽梦,仓庚愧好声。
良辰一尊酒,钟鼎可忘情。
日照花,七香车。
歌舞平阳第,经过赵李家。
西母池边宴罢,赠南枝、步玉霄。绪风和扇,冰华发秀,雪质孤高。汉陂呈练影,问是谁、独立江皋。便凝望、壶中珪璧,天下琼瑶。清标。曾陪胜赏,坐忘悉、解使尘销。况双成与乳丹点染,都付香梢。寿妆酥冷,郢韵佩举,麝卷云绡。乐逍遥。凤凰台畔,取次忆吹箫。

金华山下赤松乡,何日横门杜短墙。皮几鹑衣甘淡泊,竹阴花径任徜徉。

雨馀静听溪流激,风过时闻稻米香。缄负此心刚未遂,羡渠陶子傲羲皇。

轺车十月四方来,奈尔辞天独未回。远在荆南淹蜀盗,祇从极北望燕台。

子山涕泪秋难尽,杜甫干戈老更催。牢落梅花江阁迥,肯?棋局负深杯。

闻道姑苏郡,东南近海潮。圩田多夏潦,场圃减秋苗。

平易遵前训,烦苛革旧条。更应持洁慎,玉帛此乡饶。

紫天银水渡辛夷,藻帐雕屏解佩时。
金朔窗中窥阿母,小姑堂上忆兰芝。
初宵已有窗针乐,欲曙还成弄杼悲。
若比人间更肠断,万重云浪寄微辞。
持功打坐,礼上哦吟。餐霞辟谷看经。符水精专存想,嗽咽劳形。多迷房中之术,服还元、水火为凭。且不罪,这般般功法,错了修行。若悟无为大道,绝攀援爱念,喜怒尘情。意静心清精秘,气结神凝。自然性停命住,起真慈、功行双成。金童诏,便携云跨凤,得赴蓬瀛。
甲子乾飞雨,元宵湿陨星。
风柔行阵阵,月淡下亭亭。
木笔侵凌碧,来牟掩映青。
东皇收拾急,暖涨赴沧溟。

郎从月下看吴钩,妾向郎前问所由,闻道敌人今未灭,将欲西去觅封侯。

春江雨过水溶溶,短棹孤篷有钓翁。钓罢归来天向晚,一桡咿嘎月鸣中。

瑞霭祥光满户庭,高瞻黼座俨威灵。赞传行礼黼官肃,工奏登歌众乐停。

对越圣容深穆穆,降临神驭远冥冥。江湖翘首层霄上,愁绝孤臣两鬓星。

五茸城里旧遗氓,廿载才通一姓名。正喜论文起东阁,乞身疏巳入承明。

曝背茅檐披布衲。心闲岁晚无纷杂。比屋柴扉常昼阖。

梅香洽。倦眠纸帐容身榻。

一任山溪冰尽合。瑶林琼榭风吹飒。芋栗慢煨烧短蜡。

整肴榼。声声爆竹除残腊。

河朔受诏书,移官向湖外。
初问禁法茶,次问丁外税。
税口徵四百,茶利高十倍。
老死及充军,县籍方消退。
采摘不入官,公家定科罪。
何以升平时,遗民犹未泰。
何以在位者,兴利不除害。
我愿罢秩归,天颜请转对。
一言如沃心,恩波必滂霈。
孤峰耸高桂,千载同一日。
秋气正飞霜,天风落丹实。
纷纷宝砌傍,颗颗露珠密。
始自月中来,又从骊颔出。
香浮古佛刹,光照高僧室。
吴越饶珍异,金玉非俦匹。
尝咏贤人诗,未载史臣笔。
至矣天竺山,山灵诞奇物。
学佛从来境界多,不能降伏便成魔。
降魔能用无心法,六贼倾城尽倒戈。

赵州有四门,门门通大道。玉泉有四路,路路透长安。

门门通大道,毕竟谁亲到。路路透长安,分明进步看。

岁晚未归客,西凤门外寒。

燕子矶根急浪舂。浪痕遥飐水灯红。无数帆樯先后发。

乘月。阿谁能唱大江东。

呼起当年吴大帝。贪睡。不知船上有英雄。独立柁楼吞沆漭。

箫响。一声惊起万鱼龙。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