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倚杖临寒水,披襟立晚风。相逢数君子,为我说濂翁。
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大门江南英,诗名重当时。儿时得其藁,同辈争诵之。
不及拜诸门,常恨生苦迟。只今诸孙子,籍甚皆能诗。
大篇每投我,孰非黄绢辞。我诗不成句,落笔为众嗤。
如人食土炭,嗜好终不移。君何独赏味,与众真异驰。
相望巷南北,不面令我思。歌声亦若哭,此意谁当知。
阿大一门杰,相为尘外期。风流竹林会,应许仲容随。
知君重毫素,好手不可遇。壮哉昆崙方壶图,对此兴与精灵聚。
云来气接巫峡长,影动倒景摇潇湘。湘妃汉女出歌舞,矫如群帝参龙翔。
大江东流去,忽在天一方。初月出不高,照我征衣裳。
忆昔北寻小有洞,青枫叶赤天雨霜。先生有道出羲皇,晚有弟子传芬芳。
神仙中人不易得,今我不乐思岳阳。蔡侯静者意有馀,戚联豪贵耽文儒。
致身福地何萧爽,几岁寄我空中书。
习习堂前燕,弱羽讵能飞。仰视沧浪天,哺我黄口儿。
新妇初来时,父母教礼仪。娩婉事君子,动止勤自持。
入厨涤百器,夙兴夜寐迟。未知姑性情,便欲摅所思。
一语违尊章,憔悴无光辉。君子为弥缝,大义终无亏。
同心依所天,德音矢莫违。
宋家是谁误天下,文山叠山两人者。半壁残山一叶舟,舟山又是□山也。
少帝魂归蜀道鹃,孤臣血藏胥涛马。欲从海国辟乾坤,除是龙王水宫瓦。
仙霞关外降旗起,几人死为忠义鬼。木石难填精卫魂,江潮自没零丁垒。
衣冠无地瘗梅花,一片丹山山下水。
文士侈言兵,希取印如斗。积误非一朝,冠至如斗朽。
召募烦中枢,司农劳税亩。竭粟养骄兵,渐积成敝笱。
卒尔襄阳城,藩封失其守。城陷鼓声死,日落大旗走。
曾闻赐尚方,三载专征久。勉死谢三军,徒为军国丑。
嗟彼泄泄人,处堂不思咎。悲忧草野人,抱膝徒白首。
纤云捲尽星河淡,疏萤乍飞幽径。树杪筛风,萝乍挂月,山气经秋先冷。
流光不定。看点点吹来,槐烟破暝。十载离乡,旧游回首漫重省。
新凉初散馀暑,瑶阶曾见处,梧坠金井。罗扇轻挥,珠帘巧入,浴后画栏同凭。
添辉弄影。想静映琴书,自生吟兴。此夕天涯,照人清漏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