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注释
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赏析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扬州大学教授刘勇刚认为,此词是秦观为寄情长沙义倡而作,写于湘南郴州,时间是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的七夕。公元1096年(绍圣三年)春,秦观从监处州酒税削秩编管郴州,长沙是必经之路。关于长沙义倡,洪迈《夷坚志补》卷二有较详细的叙述:“义倡者,长沙人也,不知其姓氏。家世倡籍,善讴,尤喜秦少游乐府,得一篇,辄手笔口咏不置”,秦观南迁,取道长沙,访潭土风俗,邂逅了这位艺妓。秦观观其姿容既美,出语真诚,遂亮明身份,艺妓又惊又喜,殷勤款待少游,遍歌淮海乐府。秦观与她缱绻数日,临别之际,艺妓表达了侍奉左右的心愿。秦观答应她,将来北归重逢,便是于飞之日。一别数年,秦观竟死于广西的藤县。艺妓行数百里为秦观吊孝,哀恸而死。艺妓的故事,“湖南人至今传之,以为奇事”。洪迈提到常州校官钟将之感其事,为艺妓作传,名《义倡传》。当时秦观贬谪的路还要往南走下去,他与长沙歌女不得不洒泪而别。到了郴州以后,秦观日夜思念他的恋人,但戴罪之身,人命危浅,相聚又谈何容易。其实《踏莎行·郴州旅舍》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沉重叹息也包含了对长沙艺妓的长相思。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七夕,秦观在郴州写下了这首《鹊桥仙》,借牛女双星的鹊桥相会寄托了他对长沙歌女的恋情。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猜你喜欢
曨曨窗影来,稍稍禽声集。
开门知有雨,老树半身湿。
剧谈了无味,远游非所急。
蒲团着身宽,安取万户邑。
开镜白云渡,捲帘秋光入。
饱受今日闲,明朝复羁絷。
万里无人独自行,得君逆旅尉东征。
聊同骑马相先后,共作诗词迭唱赓。
仆向洞庭骑雪渡,船从湖口带冰撑。
明年袍绿荆州去,遇有西人好寄声。
贱子无天幸,平生望六珈。
偶然同断梗,已复叹悲笳。
泪落升堂日,神驰送客车。
空惭名义重,桂省近年家。
清风起层阴,凉雨放疏点。
众木郁苍然,芳草绿苒苒。
山深无来辙,寂寞荆扉掩。
念远怅悠悠,残阳在西崦。

泛泛鵁鶄近,深深雀鹳闻。空潭不受暑,野竹半捎云。

公子收行盖,佳人晒舞裙。垂杨乱荇藻,日色冷纷纷。

静中见万物,各各有春意。收拾入襟怀,阳和散天地。

云中江树冷萧萧,溪上僧归倚画桡。
谁为秋风乘兴去,松窗先听富阳潮。

怪石嵚?俯水涯,垂藤联络树参差。花梢山色含晴霭,雨后溪光漾暮霞。

半晌吟蝉添野趣,数声清笛出渔家。披襟赤足苔矶上,坐对沧浪共品茶。

千秋洞屋锁江岚,县石钟声空自函。疑有精灵迟胜会,果然冠盖并幽探。

岩前把酒云挥袖,醉罢登舟花满潭。瘴海此游真浩荡,未须留滞叹周南。

琼树流清气,花飘晴雪香。暗凝翠云袖,微袭紫罗囊。

旖旎来东阁,芬菲满洞房。酒酣三嗅醒,吟断月昏黄。

或随流水或随风,一片西飞一片东。何似得沾香额上,艳妆犹说寿阳宫。

海内相过友,如公独爱余。恨无青玉案,空对子云居。

乞食言辞拙,谋生计虑疏。每惭知己厚,时复访樵渔。

烟水菰芦一钓横,偶然相遇说平生。姓名本未传人世,不用逢人变姓名。

画堂宴敞集群芳,侍女频添宝鸭香。茶鼎烟疏情话久,满栏花影正斜阳。

阿母瑶池宴穆王,九天仙乐送琼浆。
漫矜八骏行如电,归到人间国已亡。

猿鹤遥相诮,田园胡不归。春风原浩荡,小草自相违。

壮志那能老,青山讵可非。沈吟听玉漏,孤枕一镫微。

十万冤禽仗此行,谁知乞命事难成。包胥已尽滂沱泪,晋鄙惟闻嚄唶声。

自古天心悭悔祸,虽余人面错偷生。一身轻与全家别,何日残魂更入城。

风正凉。桂正香。月照当头树影墙。良宵暗断肠。

灯闪墙。月移廊。欲抚丝桐情自伤。声中求凤凰。

琼南漠漠海云西,瘴岭秋风客路迷。
涧水松萝猿共饮,夕阳烟树鸟空啼。
黎人射鹿归深洞,越女乘牛度晚溪。
更欲摩崖书别恨,古苔封尽不堪题。

冰纱贴体凉如水。一庭竹影风敲碎。烟漾月横竹。娇波泪暗流。

相思销玉貌。怕与愁人道。小楷界乌阑。银笺墨未干。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