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秋声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秋天的肃杀之声突然响起,渐渐的能听到声音,淅淅萧萧的风声似乎没有停住的意思。这风声惊到了倦于行旅的人。对着油灯望着影子自我感叹,不由得站起来吟诵愁赋。风声断断续续的,便尝试到旅院里仔细听听。可是风声在哪里呢?但庭院里只有高树,还有落满台阶的树叶。
仿佛进入遥远的梦境。正好老来不堪听取凄凉的秋声,有着生病憔悴的样子。本来是山里的庭院。却想到边疆鸿雁的孤鸣,台阶下的蟋蟀的秘密私语。雨打芭蕉之声与雁唳蛩鸣之声相应和。我无处可躲避。这种闲愁,夜越深越痛苦。
注释
秋声:时至秋日,西风起,草木凋零,多肃杀之声,曰秋声。
商飙(biāo):指秋风。古人把五音与四季相配。商音配秋。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因以商指秋季。
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
倦旅:指倦于行旅的人。
青灯:光线青荧的油灯,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
吊影:对影自伤。极言孤独。愁赋:度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断续:意指风声不定时断时续。无凭,无准或不定之义。何许:何处。但:只,只有。
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
老耳难禁:老来不堪听取凄凉的秋声。
边鸿:边塞的鸿雁。孤唳:指鸿雁孤鸣。砌蛩:台阶下的蟋蟀。
数点:指雨滴。更著:更加上。

赏析

  王沂孙在咏物词上有较为独到之感觉。《扫花游·秋声》是从欧阳修《秋声赋》中转换而来。周颐《蕙风词话》中首评论其为:“以性灵语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 这首词有很新颖之处,无论在咏物赋情,还是在布局构思上。在词中表达了一种倦旅思归、欲归不能、老病缠身的难言之痛、亡国之恨和身世之悲。

  欧阳修在《秋声赋》云“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发端三句即由此化来。“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写秋风乍起,秋声随作的声势。古代用五音和方位配春夏秋冬四时,商声主西方属秋,秋风故云商飙。概括了欧阳修洋洋洒洒几十字所作的描写。“乍发、渐、初闻、还住”一系列动作,将秋声散在的听觉形象写得起伏宛然、张弛有致,将秋风秋声写得姿态卓立、声势宛然。“顿惊倦旅”,写词人闻秋声感羁旅之苦,词人的境遇较为凄惨。“顿惊”与“乍发”呼应,将秋声与情怀拍合一处。笔势转折。秋声是人惊起时所闻,倦旅之怀是闻秋声所发。咏秋声意在于其情,故意境顿深。“惊”字承前之秋声,熔铸行旅之梦被打断的缘起与惊醒后的神态;启后之倦旅,它又是对秋声触目惊心的心态。“背青灯吊影”,写词人身受漂泊不定、孤寂不堪的羁旅之苦,和一种凄凉的心境:形单影只,独影孤灯,本已情伤。灯影的幽冷摇曳动荡不定,秋声相和。使人倦旅之心顿生,只好借赋咏,抒发心中愁绪

  下面由心情又转写秋声。“断续无凭”这里则写有意追寻秋声。“试立旅庭听取。”一句以“听取”的方式追寻时断时续终于悄然无息的秋声,通过客舍到旅庭的转换,为从听觉转至视觉作了巧妙而又自然的过渡。以下秋声已住,无处追寻,仿佛秋声留下的足迹。“无凭”是感觉,“但有”是视觉,树叶落后更觉峥嵘。在秋声中徒增冷寂和凋零。此段写法独到,即见无处寻声,却有迹可见的水尽云生,在凝重质实中见出清刚流转。

  上片秋声是所闻、所感、所见。“迢递归梦阻”是上片“顿惊倦旅”的进一步铺陈。“归梦”为秋声所断,在“倦旅”中,思乡之情段段。“归梦阻”之“阻”,一表归梦为秋声所断,二表时间渺渺,空间遥遥,梦醒后也有家难归。有家不能归,是为不幸,归梦都难成,又何幸焉。客居的孤寂中闻秋声且见落叶飘零之形色,愈益感发他老病交加的凄楚,比之倦旅之情,悲苦过之矣。“阻”所隐含的秋声惊梦,“老耳难禁”暗示的凄楚秋声,均处处遥遥切合题旨,含蓄而曲折,想象较为丰裕自如。

  既然归期遥遥,就只有异乡秋夜遥想故乡,自我慰藉,词人在秋声中展开对故乡想象:孤雁唳鸣,寒蛩哀吟,雨打芭蕉,透露出凄惶孤寂的意味。比之异乡所闻秋声,愁苦交织,令人肠断心碎。思乡或归家能解脱愁怀,岂料客居愁,归家更愁。“避无处”,这愁又是与秋声相感发的,秋声无处不在,此愁也无有已时,这是秋声所感发的愁怀的第三层曲折。将秋声与愁怀推至悲苦不堪的极致,笔致极为拙重含蓄。“这闲愁,夜深尤苦”,愁而曰“闲”,是以轻淡之笔写郁结之情。绾合种种愁思一处,在夜深人静、无可诉说的背景之中,显得格外“尤苦”。

创作背景

  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朝诏告天下寻访隐居埋名的人士,征辟任用南士,并责成各级官府严加督视。宋亡后一直隐居会稽的王沂孙在这一年被强征而起,出任庆元路学正。这一首《扫花游·秋声》,便是他出任庆元任上,日夜思念故乡并渴盼早日归家的心迹流露。
王沂孙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猜你喜欢
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嗟尔同衾。
曾不是志。
宁彼冶容。
安此妬忌。
丈夫少也不富贵,胡颜奔走乎尘世!
予年已壮志未行,案上敦敦考文字。
有时愁思不可掇,峥嵘腹中失和气。
侍官得来太行颠,太行美酒清如天,
长歌忽发泪迸落,一饮一斗心浩然。
嗟乎吾道不如酒,平褫哀乐如摧朽。
读书百车人不知,地下刘伶吾与归!
三世儒科独隐沦,功名岂必在吾身。
早看伯氏囊荷旧,晚喜郎君谏草新。
绛县人存疑甲子,论衡书就困庚辛。
遥知会葬车千两,絮酒淋漓卧冢麟。
本无踪迹恋柴扃,世乱须教识道情。颠倒梦魂愁里得,
撅奇诗句望中生。花缘艳绝栽难好,山为看多咏不成。
闻道汉军新破虏,使来仍说近离京。

欲晓铜瓶下井栏,铿锽金殿发清寒。似闻人世南风热,日上墙东问几竿。

白草黄沙笑雁臣,衣裳鳞介已非真。岂知捧翟犹宾粤,未必分茅可擅闽!

南国羽书氛欲净,西京露布墨应新。上游谁拥龙骧节,日毂亲扶出汉津?

十八滩头石齿齿,百丈青绳可怜子。赤脚短衣半在腰,裹饭寒吞掬江水。

北来铁骑尽乘船,滩峻船从石窟穿。鸡猪牛酒不论数,连樯动索千夫牵。

县官惧罪急如火,预点民夫向江坐。拘留古庙等羁囚,兵来不来饥杀我。

沿江沙石多崩峭,引臂如猿争叫啸。秋冬水涩春涨湍,渚穴蛟龙岸虎豹。

伐鼓鸣铙画舰飞,阳侯起立江娥笑。不辞辛苦为君行,梃促鞭驱半死生。

君看死者仆江侧,火伴何人敢哭声!自从伏波下南粤,蛮江多少人流血。

绳牵不断肠断绝,流水无情亦呜咽。

适意平生水竹居,雌黄在手为藏书。久看英子声名早,常恐良朋过往疏。

方喜安舆迎綵袖,忽惊平陌走丧车。青松翠柏新阡路,常使行人泪满裾。

修行之士,功勤不小。识五行、逆顺颠倒。妙理玄玄。玉炉中、龙蟠虎踞,金鼎内、炼成至宝。阳神离体,杳杳冥冥,刹那间、游偏三岛。出入纯熟,按捺住、别寻玄妙。合真空,太虚是了。

哭友魂初返,兄今复讣音。杞忧元不寐,颜乐秪须寻。

江海投胶意,乾坤揽辔心。成言俱寂寞,胜事竟销沉。

邦国贤豪尽,关河涕泪深。瓣香与絮酒,咫尺到山阴。

重向高堂举宴杯,四年牵强北门回。故园风物都如旧,多病襟怀遂一开。

白发耻夸金络骑,绿阴欣满铁梁台。因思前彦荣归者,未有三曾昼锦来。

忝位台司岁月深,中书自笑不如岑。殷周礼乐真予事,唐舜规模本素心。

郑五每惭难作相,胥靡终欲强为霖。陇西妙语虚推奖,舒卷寒窗尽日吟。

潞河依旧向东流,曾共髯郎十里舟。何处不看今夜月,关山偏解忆洮州。

安排流水落岩前。
碧床酒盎香拍浮,吴姬粉醉不识愁。
黄金手挥博歌头,夜半春回杨柳楼。
麟符虎节烂龙光,势重侯藩壮帝乡。
那复谢玄将淝水,政烦汲黯守淮阳。
咄嗟万户无穷惠,清净三州已试方。
余事不妨哦妙句,韦郎韵胜寝凝香。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无量妙义门,皆从此经出。

大义开田创祖基,分明书契示传持。
儿孙不肯遗先业,乞食年年役路歧。
思晴好,晨起望篱东。毕竟阴晴排日子,大都行止听天公。且住此山中。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