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五绝形式的咏物寓慨诗。前面两句,以对比出之:“惭君”写葵,“叹我”自谓,寓意相辅相成。作者为自己当时无力雪冤自保、终至被迫流放夜郎的艰险处境发出无可奈何的低吟。对葵叶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葵菜,一说是向日葵,两说都通。根据杜预注《左传》,以为葵指向日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此诗由“卫足”联想到“白日”,当时受到杜注影响。向日葵的叶子始终护卫着它的根,李白由此产生惭愧的心理,从而叹息自己却移根走他乡为异客。
后面两句,则是表明作者的希望。李白期待着白日能够分一点光来照耀他,使他能够返回故乡守护故园。李白由“葵”联想到“日”,盼望朝廷赦免他,这与《上崔相百忧章》“覆盆傥举,应照寒灰”两句寓意正同。只是在《上崔相百忧章》里,作者在希望得到昭雪的同时,多少还表达了愿为朝廷效力的心意;而《流夜郎题葵叶》的最后两句,只是希望归隐故园,了此残生,情绪更加低沉了。不过后来他尽管遇赦了,一点点白日之光已经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他仍然未能“还归守故园”。
李白“凡所著述,言多讽兴”(李阳冰《草堂集序》)。这一特点在此诗中表现很突出。由葵叶之“卫足”反衬自己之“移根”,愧叹自己的“无能”自解冤狱。又借“白日”的“分照”,比喻“皇恩浩荡”,盼望朝廷宽宥,放自己回故园和亲人团聚。
此诗纯用寻常语,词意平易浅近,不像李白长篇歌行那样,表现出睥睨一切的浪漫主义情调。通过浅言淡语挥斥幽愤,透露出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对朝廷给予自己不公正待遇的控诉,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十分感人地传达出诗人南流夜郎途中的真实思想情绪。
此诗写于李白长流夜郎途中,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诗人在流放途中见到葵叶,触景生惰,遂写下此诗。
契丹始自幽州侵,石晋称臣祸古今。孙饭未知何所啖,帝羓已在杀胡林。
周宗薄伐关南复,宋祖销兵燕蓟沉。景贤相继开辽国,隆绪长驱向德深。
澶盟全倚寇莱力,报聘重烦富郑心。南北休肩逾百载,重熙清宁果嗣音。
延僖不竞辽乃蹙,女真满万孰能禁。夹山天祚亡宾铁,黑水完颜号白金。
纵使六州归宋室,空城惟见绿云阴。
火云秋未收,商气夕乃至。凉飙动木末,梧叶萧萧坠。
广庭延伫久,月影半在地。银河淡无波,疏林皎初霁。
轩南最幽旷,竹露酒寒翠。清阴下藤萝,馀香冷荷芰。
披襟爱晚凉,枯坐竟忘睡。夜久钟漏沈,流萤在衣袂。
斯文不可见,犹欣识之子。端如逃虚空,而闻跫音喜。
历历海南事,细话倾我耳。悠悠世上情,毁誉私彼己。
是事姑置之,斯文长已矣。风味契渊明,流落逾子美。
从来直如弦,多作道边死。寄声柳柳州,未用斩曲几。
色浓柳最占春多,景物皆宜入画图。
苍翠云峰开俗眼,薄罗衫子透肌肤。
但能落落疏朝市,不必遥遥羡镜湖。得向晓窗闲挂玩,始知名画有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