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送李御带珙

饯税巽甫。唐入以处士辟幕府如石、温辈甚多。税君巽甫以命士来淮幕三年矣,略不能挽之以寸。巽甫号安之,如某歉何。临别,赋【沁园春】以饯。

水北洛南,未尝无人,不同者时。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萧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诗。
归兮,归去来兮,我亦办征帆非晚归。正姑苏台畔,米廉酒好;吴松江上,莼嫩鱼肥。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长亭路,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唐代士子由幕府征召而授官的很多,如元和年间的石洪、温造即是。而税君以一个在籍的士人身份,来我这里三年了,我却一点也不能使他得到提拔。他虽然处之泰然,可我多么歉疚!临别,写这首词为他送行。
今天未尝没有石、温那样的人才,只是时代不同了。遇于时,则人才辈出,不遇于时,则命士如巽甫终是尘土销磨。凭交情,我和巽甫是再好不过了;但我们都是拙于吏道,把做官看得很淡薄,就中的得失怎么看得清呢?照说,凭我们的交情和我的阃帅地位,巽甫是不难求得一进的,结果竟这样!其原因除了上面提明的时代昏暗外,就是我的迂拙了。巽甫常常和自己夜间在楼台上谈论军事,在春原上凭吊古迹,激昂慷慨,以千秋功业相期许。三年来一无所得,归去是两袖清风。
你先回去吧。这是我俩的共同愿望,我已备置好远行的船,不久也要辞官归去。现在正是吴中米贱酒甘,吴松江上莼菜鲜嫩、鲈龟肥美的时候。我的住处和你一水相连,不妨经常趁着月色乘船造访。既然不久即将相会,那么,在长亭折柳送别时。又何必回首依依不舍呢?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饯:设酒席送行。
税巽(xùn)甫:作者友人,生平不详。
处(chǔ)士:古代不曾入仕的士人。
辟(bì):召募,征召。
命士:名士。
略:稍。
挽之以寸:尽力引荐,此为谦词。
不同者时:不同的是时代。
交情兰臭(xiù):此处形容作者与税巽甫情投意和。
绸缪(móu):情意缠绵。
宦情:作官的心情。
期:希冀。
落,凄凉。此指清贫。
姑苏台:春秋时吴国建造,在今江苏苏州市姑苏山上。
吴松江:即吴淞江,源于太湖,汇入黄浦江人海。
折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依依:形容柳枝柔弱轻舞的样子。

赏析

  上片开头三句即直接发议论感慨,说江北跟当日石、温辈所在的洛南一样,不是没有人才。可是时代变了,石、温辈能得到知遇,而税巽甫却遇不到。“不同者时”,语气干脆有力,愤慨之情可见。“赖交情兰臭”四句,转到叙述两人的交往和友谊,实则赞扬对方的品德、志向和才能。意思说,我们两人志同道合,气味相投,都把做官看得象轻云一样淡薄,更何况做官的得失也难以预料呢?“夜观”三句,进一步叙述他们交往的具体情况:两人曾在夜间一同在楼观谈论军事,在春日的郊原上凭吊古人,慷慨激昂地以千秋功业互相推许。这里赞扬税巽甫是位关心国家大事,有志报国的有识之士。也表示他之所以谋求出仕,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报国。他们“论兵”,足以表现对当时宋、金对峙局面的关心,对国势的担心。可是,这种人却不被任用,流露了对当局的不满。结句说税巽甫清贫如洗,行囊里只有诗作。这一方面赞扬税巽甫的高洁,安于贫困。一方面也说明税巽甫的潦倒。

  下片开头写得非常别致。作为送别,诗人不是表示挽留,抒发惜别之情,而是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归去来兮”,似乎在催促对方归去,还带点庆贺的意味。这不仅仅指税巽甫,还包括诗人自己在内,是承上片“宦情云薄”而来。意思是说,你先回去吧,这是我俩的共同愿望。所以下面紧接;我已备置好远行的船,不久也要辞官归去。这句补充上面的意思,也是过渡。“正姑苏”四句,描绘想象家乡的美好情景:现在正是吴中米贱酒甘,吴松江上莼菜鲜嫩,鲈鱼肥美的时候。这里用晋张翰的典故。词人与张翰同为吴地人,但归去的目的不同。张翰是“贵得适意”,而词人却以表面豁达的话语,表现内心的不满与愤慨,也是对友人的安慰。言外之意是说,像税巽甫这样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不被任用,可见当政者的腐败无能。这样的政府没有可以作为的。不如退隐吧。“我住”三句,进一步设想归去后,两人交往的融洽情景;我的住处和你一水相连,不妨经常趁着月色乘船造访。这里不写其他交往情况,而只写月夜乘船。一来是本地风光,显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二来是以月色、水光为背景,表现两人退隐后的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和高洁的友谊。最后又归结到送别,紧承前面的意思,提出:既然不久即将相会,那么,在长亭折柳送别时,又何必依依不舍呢?

  这是一首类似“壮行色”的送别词,特点是不伤别,反而鼓励归去而诗人的矛盾表现在:一方面为友谋官不得而歉疚,另一方面又安慰对方不当官也罢,我马上也回去了。在平淡的措辞中,隐含着对现实的极度愤懑情绪。

创作背景

  李曾伯于淳祐二年(1242)任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此词当作于是时,小序所谓“淮幕”当指淮东制置使司幕府。词乃为友人幕僚税巽甫饯行而作。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西皞司分昼夜平,羲和停午太阴生。
铿锵揖让秋光里,观者如云出凤城。
岐路穷无极,长江九派分。行人随旅雁,楚树入湘云。
久在征南役,何殊蓟北勋。离心不可问,岁暮雪纷纷。
万柄风荷秋渺然,百钱又买过湖船。
菰蒲鸥鹭浑相识,惊怪人间已十年。
蓬山俦侣赋西征,累月边庭并辔行。
荒碛长驱回鹘马,惊沙乱扑曼胡缨。
但期绣陇成千顷,敢惮锋车历八城。
丈室维摩虽示疾,御风仍喜往来轻。

溪上蒸霞千万枝,隔林黄鸟愿春迟。不催洞里秦人老,解使宫中汉女悲。

酷暑今年直破秋,固应宋玉厌荷稠。一朝雨势翻天至,两月炎威掠地收。

陋巷谁知颜氏乐,清时空抱杞人忧。漳滨好在刘公干,何日青山烂漫游。

塞曲咿呜催断肠,氈车轳辘载啼妆。
汉家近属三千客,性命如丝寄虎狼。

一段春愁雨带来,空令怀古更徘徊。深宫不与闲人到,枝上年年生绿苔。

多时南北地,今复过东山。未遂登临愿,终身负恧颜。

心虑灰凝,妙圆德备,威仪无缺。杳杳禅安,冥冥色碍,壶里风光泄。云霞来往,虎龙吟啸,捧弄木童神悦。廓胸臆、洪饮冲和,坦荡醉吟时节。笙歌鼎沸,鸾凰风舞,纵横自在行列。满目祥光,盈空瑞霭,隐隐飘红雪。拍怀冰莹,弃襟月冷,壮贯道情明彻。傲真境、真乐真欢,出尘妙

檐头鸟影案头蝇,鹅鸭沟渠渐渐腥。想见高人延客罢,披衣岸帻坐寒青。

不容天上妖蟆食,却许山中狡兔眠。
两日见岩成二绝,丫头不老月长圆。

凤炬尚留残泪,鸭炉犹袅馀香。鸟声惊起江南梦,檐额透晴光。

淡淡烟笼竹径,霏霏露湿花房。粉须闲数芳丛里,蝴蝶上钗梁。

有酒不饮史不读,二十男儿长刺促。雌剑化去雄剑愁,箜篌一声神妪哭。

黄者地,青者天,火云烧日桃花然。鸦啼碧烟作人语,梧宫秋苑三千年。

旋风吹釭杀蛾茧,吴刀绞肠雪丝软。雕陵不少秃尾鹊,洛下空题黄耳犬。

去年有家归不得,打门索逋作士色。今年欲归归无家,翠烛冷照棠梨花。

事可挨时只管挨,两般要紧且安排。先赊隔岁宜春酒,预买隆冬著火柴。

口味偏多逢笋蕨,脚头还少代靴鞋。去年深感邻翁召,紫蟹黄鸡尚记怀。

昃月下前丘,清光不尽收。洞云三叠晓,野水一湾秋。

烟翠流长笛,空香堕小楼。回瞻飞鸟处,信宿在峰头。

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沈。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
看灯螃蟹月前供,迓鼓金销画领中。
帘卷重楼灯乍试,柳稍风暖雪初融。
山风嘘冷信,檐溜管离情。
管磬升,膻芗集。上公进,嘉币执。信以通,僾如及。
恢帝功,锡后邑。四维张,百度立。绵亿载,邈难挹。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