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送李御带珙

饯税巽甫。唐入以处士辟幕府如石、温辈甚多。税君巽甫以命士来淮幕三年矣,略不能挽之以寸。巽甫号安之,如某歉何。临别,赋【沁园春】以饯。

水北洛南,未尝无人,不同者时。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萧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诗。
归兮,归去来兮,我亦办征帆非晚归。正姑苏台畔,米廉酒好;吴松江上,莼嫩鱼肥。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长亭路,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唐代士子由幕府征召而授官的很多,如元和年间的石洪、温造即是。而税君以一个在籍的士人身份,来我这里三年了,我却一点也不能使他得到提拔。他虽然处之泰然,可我多么歉疚!临别,写这首词为他送行。
今天未尝没有石、温那样的人才,只是时代不同了。遇于时,则人才辈出,不遇于时,则命士如巽甫终是尘土销磨。凭交情,我和巽甫是再好不过了;但我们都是拙于吏道,把做官看得很淡薄,就中的得失怎么看得清呢?照说,凭我们的交情和我的阃帅地位,巽甫是不难求得一进的,结果竟这样!其原因除了上面提明的时代昏暗外,就是我的迂拙了。巽甫常常和自己夜间在楼台上谈论军事,在春原上凭吊古迹,激昂慷慨,以千秋功业相期许。三年来一无所得,归去是两袖清风。
你先回去吧。这是我俩的共同愿望,我已备置好远行的船,不久也要辞官归去。现在正是吴中米贱酒甘,吴松江上莼菜鲜嫩、鲈龟肥美的时候。我的住处和你一水相连,不妨经常趁着月色乘船造访。既然不久即将相会,那么,在长亭折柳送别时。又何必回首依依不舍呢?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饯:设酒席送行。
税巽(xùn)甫:作者友人,生平不详。
处(chǔ)士:古代不曾入仕的士人。
辟(bì):召募,征召。
命士:名士。
略:稍。
挽之以寸:尽力引荐,此为谦词。
不同者时:不同的是时代。
交情兰臭(xiù):此处形容作者与税巽甫情投意和。
绸缪(móu):情意缠绵。
宦情:作官的心情。
期:希冀。
落,凄凉。此指清贫。
姑苏台:春秋时吴国建造,在今江苏苏州市姑苏山上。
吴松江:即吴淞江,源于太湖,汇入黄浦江人海。
折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依依:形容柳枝柔弱轻舞的样子。

赏析

  上片开头三句即直接发议论感慨,说江北跟当日石、温辈所在的洛南一样,不是没有人才。可是时代变了,石、温辈能得到知遇,而税巽甫却遇不到。“不同者时”,语气干脆有力,愤慨之情可见。“赖交情兰臭”四句,转到叙述两人的交往和友谊,实则赞扬对方的品德、志向和才能。意思说,我们两人志同道合,气味相投,都把做官看得象轻云一样淡薄,更何况做官的得失也难以预料呢?“夜观”三句,进一步叙述他们交往的具体情况:两人曾在夜间一同在楼观谈论军事,在春日的郊原上凭吊古人,慷慨激昂地以千秋功业互相推许。这里赞扬税巽甫是位关心国家大事,有志报国的有识之士。也表示他之所以谋求出仕,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报国。他们“论兵”,足以表现对当时宋、金对峙局面的关心,对国势的担心。可是,这种人却不被任用,流露了对当局的不满。结句说税巽甫清贫如洗,行囊里只有诗作。这一方面赞扬税巽甫的高洁,安于贫困。一方面也说明税巽甫的潦倒。

  下片开头写得非常别致。作为送别,诗人不是表示挽留,抒发惜别之情,而是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归去来兮”,似乎在催促对方归去,还带点庆贺的意味。这不仅仅指税巽甫,还包括诗人自己在内,是承上片“宦情云薄”而来。意思是说,你先回去吧,这是我俩的共同愿望。所以下面紧接;我已备置好远行的船,不久也要辞官归去。这句补充上面的意思,也是过渡。“正姑苏”四句,描绘想象家乡的美好情景:现在正是吴中米贱酒甘,吴松江上莼菜鲜嫩,鲈鱼肥美的时候。这里用晋张翰的典故。词人与张翰同为吴地人,但归去的目的不同。张翰是“贵得适意”,而词人却以表面豁达的话语,表现内心的不满与愤慨,也是对友人的安慰。言外之意是说,像税巽甫这样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不被任用,可见当政者的腐败无能。这样的政府没有可以作为的。不如退隐吧。“我住”三句,进一步设想归去后,两人交往的融洽情景;我的住处和你一水相连,不妨经常趁着月色乘船造访。这里不写其他交往情况,而只写月夜乘船。一来是本地风光,显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二来是以月色、水光为背景,表现两人退隐后的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和高洁的友谊。最后又归结到送别,紧承前面的意思,提出:既然不久即将相会,那么,在长亭折柳送别时,又何必依依不舍呢?

  这是一首类似“壮行色”的送别词,特点是不伤别,反而鼓励归去而诗人的矛盾表现在:一方面为友谋官不得而歉疚,另一方面又安慰对方不当官也罢,我马上也回去了。在平淡的措辞中,隐含着对现实的极度愤懑情绪。

创作背景

  李曾伯于淳祐二年(1242)任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此词当作于是时,小序所谓“淮幕”当指淮东制置使司幕府。词乃为友人幕僚税巽甫饯行而作。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同居洛阳陌,经日懒相求。及尔江湖去,言别怅悠悠。
楚云眇羁翼,海月倦行舟。爱而不可见,徒嗟芳岁流。
老对白桂花。

壮志峥嵘不自神,低回聊此接波臣。虽非腰重真骑鹤,犹胜途穷强泣麟。

击节久怀洲上晚,空樽未放网边春。固知遗老能相契,翻愧公输作幸民。

上天停云,以阴以雨。我之怀矣,川路修阻。田园将芜,幼稚谁抚。

雁信来迟,鹤立以伫。田其以风,零雨其濛。自去梁溪,爰止西江。

一室萧然,卧于北窗。块独处此,人谁我从。岂无轩裳,谁适为荣。

人之为人,亦以有情。乱离瘼矣,弃家遐征。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今夕何夕,鹊袅庭柯。载植其尾,迭相鸣和。发书占之,远问为多。

兆而未至,怀哉若何。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在昔信陵君,谦劳实弘度。好士天下稀,宾客远倾慕。

救赵夺兵符,扫清邯郸雾。归来存大梁,秦甲詟东顾。

魏王木偶人,朽心自成蠹。谗言一以入,危石不可据。

日落西河阴,歌钟怨零露。

明月郾城头,汝水下潋滟。五更杨柳底,渡艇闻鱼噞。

水南人未起,行行一镫闪。镫尽天转黑,数星澹可觇。

冥行不知处,高下似原堑。此閒入蔡师,吾心为一念。

馆人邀我入,酒帜晓挂店。适已具晨炊,行早食定欠。

旁见妇孺喜,今年秋禾赡。军罢驿传稀,民吏安眠暂。

吾宁作典农,差愈棠溪剑。

朝来烟雨繁。金炉香缕翻。坐久还慵立,眠多愁梦烦。

掩重门、落花流水,依稀随断魂。

翠一畴,吴蚕作茧时。谢君分绿玉,写乌丝。江乡风味闲消领,读新词。

贾平章,木棉庵,何如半闲堂。

雅什曾歌岳降神,今看天上玉麒麟。舜弦一弄均和气,尧荚三收得令辰。

池到凤凰一指日,符分鱼竹未妨身。祈公戬谷终何拟,星有元台木有椿。

伯鸾自安田野性,季鹰谩有莼鲈兴。何似施生住日边,吴中山水壁间悬。

山水苍苍绝垢氛,看图不异在吴门。亭间一叟书长把,树杪飞流响不闻。

苍苔白石菰蒲绿,溪上谁人补萝屋。数拳晴雪见栖鸥,十亩凉阴翳高木。

我昔巢栖五老颠,松风桂月伴云泉。朅来委质事明主,敢念池鱼思故渊。

瑶枰谩想溪边奕,碧草空怀洞里眠。缄情划尔发长笑,清宵梦绕香炉烟。

韦编懒读厌窥陈,习气难除但耗神。
岂敢为师同颖士,从初作吏慕君宾。
数奇尝遇辰冲戍,运背难逢丙合辛。
居士於今称耐辱,天边斗柄又移春。

年垂九十碍丛林,历尽风霜岁月深。妙蕴岂能超佛祖,寸衷端可格天心。

百万王师下日边,将军雄略可图全。元勋未论封茅异,
捷势应知破竹然。燕警无烽清朔漠,秦文有宝进蓝田。
太平从此销兵甲,记取红羊换劫年。

刘君庐陵秀,胸次隘九州。倜傥负奇气,辛陈同侠游。

西登岘山首,北望多景楼。长歌过恸哭,志在复国雠。

异材世间出,高揖轻王侯。奈何攀桂手,不能占鳌头。

肆情诗酒间,文焰射斗牛。昆山非故里,遂为潘宰留。

五十死无嗣,埋骨东斋陬。世代倏变易,夷墓为平畴。

有司重封表,立阙树松楸。何人奠麦饭,凄凉土一抔。

建祠立神主,买田供庶羞。仁哉太守心,祭奠亘千秋。

事变将酬万,身分若化千。
凄凉辞古寺,辛苦问江船。
秋得村村雨,凉生树树蝉。
重哦五七字,还约四三年。

郁郁千尺松,所忧斧与斨。离离三寸草,所患牛与羊。

圣贤逢浊世,处身复何当。高明畏摧折,忠信虞毁伤。

祸福诚无门,天道宁有常。幸逢小丰岁,既饱无太康。

谨身以节用,暇则谈先王。为善实良图,敢谓有余庆。

凭高四望天沉沉,平芜远树横夕阴。
碧云吐吞献奇象,乃知造物得我心。
渔舟两两叠烟棹,白鸟出没沧波深。
悠然呼酒纳幽致,须臾寒月照古琴。

天门日丽海潮生,独泛扁舟向晓行。一道祥光浮紫翠,九重佳气郁葱菁。

星槎有路通银汉,仙侣如云会玉京。十载江湖劳梦寐,瞻依常切凤凰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