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战乱的繁鼓声,惊破霓裳羽衣的轻歌曼舞,海棠春睡的亭北,骤然一阵凄风苦雨。歌断宴残,一片凄惶的玉啼金哭,这北掳一去是何等的不堪悲苦?骆驼背上,摇摇晃晃泪眼模糊,押解的铁骑,一路巡防一路催逼,惊悸不定从朝到暮。故都啊,城外一席冷宴,辞别得那么仓皇急促,北上的锦帆龙舟,空载衰残的春色归去。

远望江南如画的半壁江山,可叹江淮两岸拱手相送,已非吾土。受降城下如茫茫秋霜白草干枯,北去的残余生涯将是无尽的凄凉酸楚。这狭窄舟中粉拥红围,夜深时疲困睡熟。又怎能分辨哪是高贵的殡妃,哪是卑贱的奴仆?只有瘦影伶俜的她一怀羁愁对一点渔火,犹自将难言的凄哀在琴声中低诉。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等。双调一百零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鞞(pí):同“鼙”,军中小鼓。

霓(ní)裳(cháng):即《霓裳羽衣舞》,唐代宫廷乐舞。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词中是以安史之乱比喻元军入侵,攻破临安,并兼寓谴责南宋统治者沉溺酣歌艳舞,从而导致亡国之意。

海棠亭:即唐代皇宫中的沉香亭。因唐玄宗在沉香亭上曾将杨贵妃比为睡起之海裳,故称。

玉啼金泣:指被俘北行的后妃、宫女、王孙等临行时痛哭流涕。

驼背模糊,马头匼(kē)匝(zā):化用杜甫《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马头金匿匝,驼背锦模糊”诗句,描写北上途中羁旅行役的苦状。匼匝:环绕。

龙艘锦缆(lǎn):指被俘北上人员所乘龙船。

受降城:本为汉代接受匈奴贵族投降而筑的土城,故址在今内蒙古阴山北。词中是指宋朝向元朝投降的临安城。

粉阵红围:指被掳的宫女。

一搦(nuò):一把。

赏析

  上片“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起笔即点出德祐之难,词人用形象的语言,写亡国的巨变。朝廷还沉浸在欢歌乐舞之中,却突然被城外惊天动地的战鼓惊醒,战争的血雨腥骤然降落的皇城深宫。这里,词人借唐天宝之变写本朝之事,借历史来喻今,批判朝廷的败落。”玉啼金泣“兼用金人滴泪的典故,写易代被遣的悲哀,颇为贴切。“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化用杜甫“马头金匿匝,驼背锦模糊。”诗句,承上“此行良苦”,想象到敌国之地的亡国生活。“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三句,极言其“苦”。南下和北上都是亡国之事这三句,既是舟载北行的实况写照,意谓国运已尽、无力回天。“春”是押解出发的季节,象征南宋国运。“春归去”指南宋王朝的国亡如春天一样终结。“空”字浸透了徒唤奈何的深悲。

  下片转写船经淮河时的感受。“长淮”点题“淮河舟中”。“非吾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之意。望断长淮,美景色已非昔日色调,盖心情不同之故。“目断”“怅”,眷恋、凄婉之情赤者然墨上。“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三句借用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诗句:“受降城外月如霜”,再以设想之辞,想起以后的生活,心中泛起陈陈酸楚。汉、唐均有受降城,多在西北边塞但非一地。这里仅借用而已,不是实指。“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目光又从远方回到近旁。帝王、侍臣、后妃、宫女、等级原本森严,而今“粉阵红围”皆为囚徒,主奴难辨,不分宾主。在狭窄的小舟中,拥挤着入眠。唯独那位满怀愁绪,多愁善感的宫女,在孤灯下弹拨着琴弦,也撩拨着词人幽伤的心绪。最后“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直应词题“夜闻宫人琴声”收束全篇,含蕴悠长。

  上片重在铺陈背景,下片围绕题面。全词着重展示被掳北上、舟行淮河的见闻和感受,同时又将眼前实景及行程的记叙与回忆及设想结合起来,将时间和空间大为拓展,而且又统一在“惊”“苦”“愁”及“凄凉酸楚相交杂的感情基调上,显得跌宕起伏而又真切感人。

创作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南下,丞相伯颜率领大军攻到南宋都城临安东北的皋亭山。南宋朝野震荡,最后降元。后帝后、妃嫔及宫官三千多元被押北上燕京,词人其时为乐师,也裹挟其中。在途径淮河时,舟中宫女奏起琴,勾起了词人缕缕痛苦的情思,感怀而作下这首词。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猜你喜欢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有酒流如川。
有肉积如岑。

天欲晓,宫漏穿花声缭绕。窗里星光少。

冷露寒侵帐额,残月光沈树杪。梦断锦帏空悄悄,彊起愁眉小。

梧桐滴露鸣金井,夜耿耿、如年永。月明栖鸟数移柯,有似佳期不定。

华年迅速,碧霄迢递,别恨空心领。

青鸾怕见单栖影,任网遍,盘龙镜。盈盈一水隔双星,肠断羽迷鳞暝。

消愁凭酒,惟应无柰,酒与愁同醒。

两树繁花占上春,多情谁是惜芳人。京华一朵千金价,肯信空山委路尘。

群从凋零,怅家世、空馀双戟。算唯汝、过都历块,龙文虎脊。

我别西溪刚十载,数椽聊赁街东宅。有压栏、先世一枝红,君堪摘。

林下酒,床头易。吾与汝,交相惜。笑我今衰矣,子应努力。

王谢门风终自在,纷纷程李钱宁直。向渭阳、诗里说邹阳,悲畴昔。

薄卷红绡,断霞西角斜阳远。昼长无伴。闲去题花扇。

独倚阑干,看尽归鸦遍。轻云乱。凉风吹散。新月中天见。

神山有威凤,万里求其凰。十载未能遇,翩然归故乡。

邂逅梧桐阴,锦翼同翱翔。羽毛耀文采,顾盼生辉光。

竹实既云美,天运亦复昌。安能老丹穴,而不思明堂。

天风吹红云,灵匹此分张。岂不念栖息,何以酬文章。

一飞仪虞廷,再飞鸣岐阳。振羽还神山,比翼游扶桑。

拙哉共命鸟,委曲蓬蒿旁。

向前时,怜恰好。苦恨情悰较少。今已后,奈情何。情多恨转多。

枉周折。须把别。孤馆晓灯明灭。争得似,玉花骢。随君浪荡踪。

秋物足悲咤,丘园良考槃。翱翔摅结虑,徙倚纵遐观。

爽气使心厉,凄风令自单。酸念倚径托,那使百忧宽。

鸟下见人寂,螀啼知露寒。夕烟起城际,反照映林端。

伫立不能返,迷怀增屡叹。

满目虽多事,扁舟亦可怜。逢人皆乞食,访道不成仙。

兀傲开元老,峥嵘大历年。落花漫新句,风雨暮江前。

宁逢恶宾,不逢故人。此语闻自汉平津。我乃故人兼恶宾,驱车访君过十驿,不待折柬招频频。

同行弟兄及张、陈,挂杖蜡屐来缤纷。登君之堂君大喜,谓宾不恶席上珍。

君时第宅结构新,丹青雕刻皆绝伦,照耀嘉政之水滨。

君家近与曾家邻,曾家筑楼在市闉,高与凤山、狮岭同嶙峋。

东西土木同时作,我恰来作张老颂奂轮。两家宗谱兼旧姻,剪灯清谈夜达晨。

忘形不复拘礼文,曾家索酒面米春,林家索肴猩猩唇。

予取予求应如响,醉饱摩腹何轮囷。南游赤嵌有成约,明日举手别二君。

二君乃效下榻之仲举、投辖之陈遵,相留看竹东埔蜡,更请探胜龙门津。

挽断青衫不肯放,令我愁听浊水车辚辚。恶宾自谓岂知更遇恶主人,为君勉强半日倚装更酌酒数巡。

作诗诮君君不嗔,相与笑倒抛冠巾。

我本玄真老孙子,意托纶钓相娱嬉。浮玉山前一瓢酒,颇恨时无颜太师。

倚空台榭,爱朱阑飞瞰,百花洲渚。云岭回廊香径悄,争似旧时庭户。槛外游丝,水边垂柳,犹学宫腰舞。繁华如梦,登临无限情古。果见荒台落日,麋鹿来游,漫尔繁榛莽。忠臣抉目东门上,可退越来兵伍。空铸千将,终为池沼,掩面归何所。遗风千载,尚听侬歌白*。

峨峨天台峰,峰高几千丈。金乌浴海潮,飞出天门唱。

中有绿发翁,神清气豪宕。远继太傅踪,游观赤霞障。

著屐步云衢,鸣珂对天仗。翩然举飞翰,振铎螺川上。

文章若有神,班马不相让。诗兴秋云高,词气春涛壮。

兹辰涉大江,携诗远来访。延坐振文堂,高谈知雅量。

鱼来芹泮看,鹤去梅边放。孤云起东山,式慰群生望。

林卧避残暑,白云长在天。赏心既如此,对酒非徒然。
月色遍秋露,竹声兼夜泉。凉风怀袖里,兹意与谁传。
典刑还似鲁人初,四海衣冠归坐隅。
涕落寒芜嗟不见,月明蠏井白云孤。

金闺通籍况通家,奕叶朝绅沐宠赊。此别情怀分两地,秣陵烟树玉京花。

生交无百年,死交有千载。
百年追逐能几何,千载义魄犹相待。
死不知心,生交徒劳,
指天誓日儿女曹。羊角哀,
左伯桃,吁嗟此冢今蓬蒿。
浓香透彻泥丸顶,更恼诗肠卒未休。
安得此花长不老,尽回四序作清秋。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