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把此诗赠给歌者,诗人采用由远及近、步步引入的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歌者歌唱艺术的敬佩,同时又透露出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
第一、二两句描写歌唱环境。“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写长安的酒家歌楼,这是一个引子。这两句诗,采用了由远而近、由外及内、步步引入的手法。天空,一轮明月;地上,万家灯火,街市上行人车马来来往往,展现的是一幅繁华都会的景象。接着便是一座高楼的外景,明月的清辉照着高楼,照着它周围盛开的鲜花。
画外音,是声声动人心弦的歌声。再接下去是酒楼上,灯红酒绿,年轻的歌女在演唱;一曲之后,便是一番斟酒、敬酒、举杯、言笑等景象,这两句诗把时间、地点、环境、宴席、歌者、听者,还有歌助酒兴的欢悦气氛都表现出来了。词简意丰,有虚有实,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第三四两句描写歌清酒兴。歌,愈听愈动情;酒,愈饮愈有兴,歌声更比酒“醉”人,所以三、四两句不言酒而单写歌。而且,诗人不是对歌者或歌声进行描绘,也不是直接抒发对歌声有怎样的感受,而是说:“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据说鹧鸪有“飞必南翥”的特性,其鸣声像是“行不得也哥哥”。
《鹧鸪曲》就是“效鹧鸪之声”的,曲调哀婉清怨,为这个曲子所写的词,也大多抒发相思别恨。尽管诗人在开头二句极力描绘了春风夜月、花前酒楼的京国之春,从后二句中自称“江南客”,可看出诗人的思乡之心,早已被歌声所撩动。如果这位歌者再唱出他熟悉的那首“佳人才唱翠眉低”的《鹧鸪曲》,难免产生“游子乍闻征袖湿”(《鹧鸪》),终至不能自已了。因而诗人向歌者请求莫唱《鹧鸪》了,充分体现了歌声具有使人回肠荡气的魅力,同时又深深地透露出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
诗人把此诗赠给歌者,实际上是意味着诗人正是歌者知音,深深地透露出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诗人也期望歌者能够成为这“心声”的知音。这就使听者、歌者在感情上得到了交流和融合,取得了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辞浅意深,曲折感人。
唶女商中丞,胡不冠而惠文。逍遥坐高堂,谁令六师。
女张皇高,天下有白日,不照将军之门。唶女中丞,白日又不照未央。
肘腋之祸私所详。欲言未言以彷徨。唶女中丞,曷不为良臣,势迫难为良。
念欲为忠臣,忠臣罹祸殃。甲士三十万,东西若风云。
唶女中丞,自有君子六千人。不愿隶大将军。愿隶主上察不臣。
唶女中丞,雷霆蔽天来,一何殷殷不收。脱女惠文之冠,三木而囊头。
朝备席上僚,暮列庭下囚。唶女中丞,养犬吠发宵人之奸。
后宫乃得脯腊,养犬以饔餐。唶女中丞,编槿衡御,阑入之暴臣。
陬者乃得剪撤,编槿以为薪。诏使驰入壁,欲归定远符。
前庭族将军,后庭出赦书。肉如崤赐大餔。健儿擦血马喷珠。
还我冠,冠中丞,争呼四望追锋车。唶女中丞,覆盆之光独不开。
饮丝茹纶向泉台。日出之日胡为哉。
春风作意淹愁客。晞发弄琅玕、千条碧。脉脉空谷佳人,翠袖无言正相忆。
过雨嫩苔生、流光湿。
莫是拥髻灯前,翩然独立。认他桃花红,梨花白。剧怜■里都■,朱霞天半无人识。
高唱紫云回、消受得。
苍山蜿蟺蟠九龙,石泉混混流其中。下灌吴田数千顷,泽物岂止煎茶功。
支分馀润及草木,松杉枯柏青蒙茸。只今无锡天下济,锻冶不复炎烟红。
鼪鼯群啸丛祠空,遗像者谁桑苧翁。波泉酹地荐蘋藻,俯仰千古怀清风。
生计萧疏空掩门,平生不受等闲恩。
须知饮啄由天命,岂虑星霜到鬓根。魂梦只能随蛱蝶,荣枯安敢问乾坤。
老来自喜身无事,明月清风酒一樽。
三百年来第一家,修篁古木静无哗。先生东郭兼南郭,处士山涯又水涯。
好事每愁花易落,留宾不厌酒频赊。梅颠绰有元龙气,尚恨窗棂面面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