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猜你喜欢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閒飏粉丝荷苇外,数声惟欠叫秋阴。
虚堂隐几时悬看,增得沧州趣更深。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沧浪风绉鸭头波,中有高人养太和。怪石换金清兴远,华堂收佛善缘多。

花街山院青春醉,玉管云笺白雪歌。未信閒名羁绊得,试教衫色绿如何。

蜻蛉川,硪碌野。铁菁穷崖,飞鸟不下。魋结成群行,白日腥风洒。

系我氂牛驱笮马,金鸡庙前无行者。使君坐紫城,枹鼓卧不鸣。

苍山平,洱水清。守犬无夜惊,行商达天明。白羽蠹,青苗生,南山踏歌北山耕。

愿留使君住,只愁使君去。畏途前番君不闻:高车驷马亦使君,劫商毋下殷车轮。

长成离乱后,相见尔应稀。客况缘愁壮,家山入梦微。

荆门天际合,汉水望中非。旧好犹能识,东陵一布衣。

世道已翻云,人情多下石。笑语何芝兰,胸次丛荆棘。

所以高允心,犹恐负黑翟。然诺重千金,怀哉不可得。

河山满目,蓦惊心又到,黄公垆侧。腹痛一杯遥酹汝,不暖秋坟愁骨。

世更谁容,天胡此醉,特造龙蛇厄。西州重过,马挝撞处都折。

尚记跂脚狂呼,濡头泥饮,醉舞参军鹘。历历都如前日事,讵料竟成长别。

万种消沉,一身潦倒,泪尽西家笛。为君惆怅,夜台可有明月。

白沙消息苦难真,军事危如火上薪。老去未能生报国,愁来只与死为邻。

豺狼夜啸逃亡能,貔虎秋惊战伐尘。怅望天长一条路,王师何处渡淮津。

列岫屏开倚碧空。翠峰重。是谁点染画图同。起云中。

峰欲断时何物补,借云封。如迎似送傍孤篷。忆龙峰。

昔闻燧人氏,造火遂生人。世风既变易,戎器亦时因。

用之苟失御,祸克难具陈。悟彼燎原端,何况云霓屯。

嗟嗟逐兽子,岂复忧积薪。弗戢将自焚,愿以书君绅。

江南好,白下早春来。三阁斜阳新第宅,六朝细雨旧楼台。

庾信合重哀。

飞下翩然云锦衣,风流未忍此邦违。
相逢敢觉吾文进,太息空持此道归。

风静绣帘闲。燕语梁间。小楼诗酒忆当年。今日西窗重剪烛,细雨轻寒。

花事正阑珊。又唱阳关。夕阳春水木兰船。斜立画屏烟篆冷,月到阑干。

爱竹能留客,无君不可居。相亲思德茂,得意左心虚。

坐啸谐清韵,行吟动翠裾。请看佳士照,左右尽林于。

行天无巽风,卉木谁敷荣。出地无奋雷,句萌谁挺生。

维人有韵语,油然畅其情。入乐应群籁,天人斯合并。

轩律肇元气,虞歌配元声。洋洋盈耳哉,神听其和平。

毿巾几幅蹙鳞鳞,四面清香拥幻身。
夜半梦回花也笑,想君不是饮美人。

我游匡山夏将杪,赤日青天万山绕。忽然风雨动地来,震气果雷离电绕。

一川烟霭失东西,万里乾坤错昏晓。香垆高峰危欲堕,石门细路人心剿。

江翻那闻得计鱼,木拔岂有安巢鸟。须臾云过雨脚收,依旧晴晖著丛筱。

群山历历在眼前,恰似凭高日方晓。谁将此景入画图,数幅生绡盘礴了。

吴丞此画绝代无,张公此诗古来少。读诗观画兴未穷,北窗风凉退自公。

使君意消三伏中,未可鞭箠催青铜。

白沟河上夕阳时,下马荒原吊古祠。北渡中宵荒扼吭,南冠孤愤漫题诗。

鬼谋曹社家同破,龙去崖山事不支。太息残碑焚野火,六陵荒草共凄其。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