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有开始降下白霜;满树的叶枝现在已经有红有黄。
试着登上高楼,冷冷清秋的凉意更是深透入骨;再没有春天的景色那样朝气蓬勃使人欣喜若狂。
注释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晴:一作“横”。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碧霄:青天。
深红:指红叶。浅黄:指枯叶。
入骨:犹刺骨。
嗾:使唤狗。这里是“使”的意思。

赏析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便引诗情到碧霄”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三四句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其二

  “山明水净夜 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写秋天景色,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别有特色的秋景,山水清净,夜 里还 会下霜,树叶有红有黄,在山间错落点染。景色清丽闲雅,如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让人肃然起敬。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后两句紧承前两句写道,如果你要是不相信秋景这样清雅美丽,可试上高楼一望,顿时会让你感到彻骨的清澈,心境澄静,心情肃然深沉,怎会像繁华浓艳的春天那样让人轻狂。诗人巧妙地暗用拟人手法,将秋天和春天比拟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用春季的轻浮反衬了秋季的端庄素雅。表现了秋之高洁和沉稳,反映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

  总结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刘禹锡这两首《秋词》所展现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有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猜你喜欢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门鹄犹残雪,林莺已唤春。相逢青眼见,不恨白头新。

猎猎翻归袖,僛僛落醉巾。小红齐破蕾,一笑为何人。

绿涨三家渡,红酣万户春。交情久客见,物态一时新。

缥缈凌波袜,淋漓漉酒巾。对花身已在,应解笑陈人。

河清不可恃,
人命不可延。
顺风激靡草,
富贵者称贤。
文籍虽满腹,
不如一囊钱。
伊优北堂上,
肮脏倚门边。
美景良辰二圣欢,时新络绎走雕盘。
固应慈孝移风俗,安用枭羹赐百官。

东郭阿㕙驼褐裳,清腹不著烟火香。姮娥唤入广寒殿,诏许捣药不许尝。

金丹炼成紫皇喜,玉臼自携银汉洗。偷将缺吻吸琼浆,蜕尽骨毛作仙子。

鬓丝吹落桂枝风,人间封作管城公。先生何许得尸解,貌如枯蟾带玄疥。

麒麟擘脯未必如,耶律晒羓差不大。先生锦心冰雪肠,银钩珠唾千万章。

管城奔命困书囿,阿㕙漆身嬉醉乡。老夫去年左车脱,匙抄烂饭犹戛戛。

太息再拜谢阿㕙,尚堪挂壁萦蛛尘,一饭瞻仰齿生津。

刚风轶飞浮,丛霄隐寥阔。其上仙者家,俯世尘漠漠。

慨我志远游,幽思无与豁。披云一长啸,曾举骑轇轕。

整袂谒灵君,授我一丸药。侍宴旬始宫,从游紫虚阁。

琅函閟道帙,许我抽玉钥。玄期记三生,广度有夙诺。

世氛日澒洞,帝念惨不乐。愿借万里风,从君驾鸾鹤。

鞭雷挥斗柄,夔罔并絷缚。扫清六合尘,景象回阊阖。

帝命不可稽,侍晨司校录。永劫保澄明,何问痴仙愕。

塞曲咿呜催断肠,毡车轣辘载啼妆。汉家近属三千客,性命如丝寄虎狼。

乞身閒退本何图,赐第俄然处帝都。报德未忘三捷奏,祈天且办一重炉。

阴崖石髓养根芽,半吐全开总是花。谩有国香谁见采,美人迢递在天涯。

白杨新叶嫩萧萧,野寺春归更寂寥。晓殿敲钟僧俗佛,鹘崙柏子满炉烧。

三门四种帙翩翩,百万争雄巧斗先。鏖战有文空没意,半枝无贯实堪怜。

年过老大非三十,事历艰难苦万千。多少行囊消索尽,再来不值一文钱。

古梅修竹两相亲,坐对高堂如大宾。空谷有人怜翠袖,雒阳无梦染缁尘。

岁寒清白能同趣,日暮平安是此身。三友若能同此隐,门前杨柳任芳春。

国昭惟茂,帝穆惟崇。登祥纬远,缔世景融。纷纶睿绪,庵蔚王风。

明进厥始,浚哲文终。

晓风熏麝馥,秋露染鹅黄。

别梦无端魂不定。容易春来,容易恹恹病。一缕新愁添绿鬓。

柔肠中酒何时醒。

极目层楼休去凭。望遍天涯,飞絮浑无准。敲断玉钗人不问。

隔墙怕见秋千影。

贵贱家家必有尊,如何舍祖事魔神。
细思父母恩难报,早转头来孝尔亲。

残照不回头。睇燕危楼。无心秋色有心愁。尽眼垂杨千万缕,踠地丝休。

重叠报章留。黯淡银钩。榆钱飞尽麦人收。长是断无人见处,芳草悠悠。

内外及中间,无处寻这个。
若舍内外中,又向鬼窟坐。
团团踏故迹,笑杀牛挽磨。
随处即个中,始显机用大。

吴淞残月夜,扬子落潮时。海色连江暝,沙痕逐岸移。

惊涛轮叶定,极浦塔灯知。一夕容安枕,荒荒晓角吹。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