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
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云映。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注释
关河令:《片玉词》“关河令”下注:“《清真集》不载,时刻‘清商怨’。”清商怨,源于古乐府,曲调哀婉。欧阳修曾以此曲填写思乡之作,首句是“关河愁思望处满”。周邦彦遂取“关河”二字,命名为“关河令”,隐寓着羁旅思家之意。自此,调名、乐曲跟曲词切合一致了。
时:片时、偶尔的意思,晴:一作“作”,暝:黄昏
伫听:久久地站着倾听。伫,久立而等待。寒声:即秋声,指秋天的风声、雨声、虫鸟哀鸣声等。此处是指雁的鸣叫声。
照壁:古时筑于寺庙、广宅前的墙屏。与正门云对,作遮蔽、装饰之用,多饰有图案、文字。亦谓影壁,指大门内或屏门内做屏蔽的墙壁。也有木制的,下有底座,可以移动,又称照壁、照墙。
消夜永:度过漫漫长夜。夜永,犹言长夜。

赏析

  这首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词的上片写日间情境,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寓情于景;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

  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庭”即满庭。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留下的是更加深重的寂寞之感,也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在沉寂之中推出了过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凄苦。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此时此刻,人非常希望自己尚酣醉之中。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难以忍受。这首词全无作者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这首词不仅切合音律,而且精于铸词造句。“秋阴时晴”,一个“时”字表明了天阴了很久,暂晴难得而可贵。“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含蓄生动。寒声者,秋声也。深秋之时,万物萧瑟寒风中发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声。词人笔下的孤旅伫立空庭,凝神静听的寒声,是云外旅雁的悲鸣。南飞的雁都因浓云的阻隔而不能一面,自然凄苦的情景。整首词中几乎一字一句均经过刻意的琢磨。可以说通篇虽皆平常字眼,但其中蕴含有深挚情思。这也是周邦彦词的一大妙处。

  全词取境典型,结句直接抒情。全词以时间为线索,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感情步步推进,格调清峭,情味淡永。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猜你喜欢
二分春是雨,采香径、绿阴铺。正私语晴蛙,于飞晚燕,闲掩纹疏。流光惯欺病酒,问杨花、过了有花无。啼鴂初闻院宇,钓船犹系菰蒲。林逋。树老山孤。浑忘却、隐西湖。叹扇底歌残,蕉间梦醒,难寄中吴。秋痕尚悬鬓影,见莼丝、依旧也思鲈。黏壁蜗涎几许,清风只在樵渔。
今年十月温风起,湘水悠悠生白蘋.欲寄远书还不敢,却愁惊动故乡人。
一角玉麟寒,何心獬豸冠。
满腔秋沆瀣,披腹玉琅玕。
讲入经三昧,书成义不刊。
阳城遗碣在,老泪不胜弹。
惆怅留春留不住。欲到清和,背我堂堂去。飞絮落花和细雨。凄凉庭院流莺度。
更被闲愁相赚误。梦断高唐,回首桃源路。一饷沈吟无意绪。分明往事今何处。

庐阜东北际,岧峣五峰尊。中岩穹林绕,青天白云屯。

郡阁有佳眺,徙倚空朝昏。今晨幸休暇,发轫北郭门。

牵萝出林端,蹑屐跻云根。高寻却深宦,小憩欣潺湲。

古殿宿寒霭,新甍丽朝暾。扶藜陟东冈,夙昔规曾轩。

却倚千寻峭,前窥百泉奔。长风卷浮埃,江湖渺相吞。

结架虽未谐,雄瑰已难论。同来俱胜流,晤语仍王孙。

已践支许诺,不惭夙尚魂。赋诗纪兹日,岁晚期相敦。

玉女潭头,张公洞口,好段烟霞。记往日尊前,长安有约,何年此地,同炼丹砂。

飞舄云间,拂衣天上,几阵清风送到家。忽报道,有仙翁驻节,太守公衙。

相逢一笑天涯。指玄圃、沧洲路未赊。把万种丹经,从头参透,玄关一窍,认取无差。

犬吠白云,莺啼修竹,策杖春江送去槎。更看取,待银蟾秋满,丹桂生花。

风俗忧思深,在昔言汾绛。
之人隐其间,白首甘陋巷。
毕力事诗书,岂特专记诵。
编年作通记,起周迄炎宋。
甲子二十五,迴环补遗空。
予闻春秋法,尊王正一统。
维持生民纲,树立大邦栋。
上贤若游夏,鸟兽于麟凤。
三传自名家,讲解或失中。
区区休预徒,左驰困羁控。
排闢侵异端,寖久成蠹虫。
仲淹著元经,刘蕡比奴从。
去圣日弥远,斯言谁折衷。
犹胜儿女曹,烟云费嘲弄。
君於春秋学,勤劳务包综。
向时耻飞箝,画策尚禽纵。
羌戎负恩德,王师压秦雍。
边圉重疮痍,堪为贾生慟。
庙堂诛贼谋,谓与天下共。
诏书入岩穴,丐告嘉谋贡。
使者出河东,辄以姓名送。
朅来游京邑,天门如可羾。
岧嶢双浮云,下有千人{宂辱}。
扳缘逐声利,激射苟禄俸。
蹭蹬不敢前,抚心愈疑恐。
短翮无吹嘘,微芳少培拥。
客舍逼隆冬,萧条残雪冻。
悠悠晋溪上,水石挂清梦。
长谣复西归,孤怀不偶众。
身穷见节义,物由何时用。
美田随意耕,寒鱼倣经种。
夜堂素琴横,晚案青蔬供。
决然顾予别,芜音强吟讽。
持归传里閈,亦足侑罍甕。
家临浙水傍,岸对买臣乡。纵棹随归鸟,乘潮向夕阳。
苦吟身得雪,甘意鬓成霜。况此年犹少,酬知足自强。

诗翁老去百年灰,皮肤剥落真实在。诛茅筑室傍幽林,泉石烟云动光彩。

酸寒不作郊岛态,尚友渊明向千载。但欣妙语笔端生,不管流年暗中改。

邻家有景借脩竹,野径无风馥芳茝。人嫌柴门雀可罗,自倚奚囊富成海。

我闻公名嗟已久,向风每恨平生昧。袖诗过我岂宜蒙,公才较丕几十倍。

要从柳州斗雅健,未许公羊誇辨裁。别来又见秋风高,抵掌论文几时再。

尊中绿酒已堪酌,篱下黄花行可戴。幸无俗物恼幽人,祇可剧谈佳客对。

方侯况是社中酒,辨舌澜翻似秦代。公来当为折简呼,园有佳蔬更同采。

雅集何须画作图,风流自可追前辈。

平生无计医凡俗,每思开轩学种竹。息斋此画自何来,坐觉寒阴满书屋。

断根入地吴蚕僵,密叶排云威凤翔。洒洒清风照长渭,濛濛翠雾浮清湘。

人世韶音久不作,有材如此转零落。龙笙凤管归何处,变作秋声撼厓壑。

紫阳山高白日寒,幽人自倚疏帘看。秪恐六丁下收拾,夜半失却青琅玕。

征辽东。敌失据。威灵迈日域。公孙既授首。群逆破胆。咸震怖。

朔北响应。海表景附。武功赫赫。德云布。

澹香亭前春可招,雪花千树开璚瑶。溶溶夜色照寒影,二月东风吹不消。

昆山仙人天上客,烂醉花阴坐瑶席。仙姝采香云满衣,酒醒但觉春无迹。

人生欢乐苦不多,百岁流光若掷梭。

古来荣达已尘土,对此不饮将如何!

山中覆鹿拾蕉叶,眼底生花二月明。不道人生俱梦里,新诗犹话梦中情。

寄迹画茅下,深山树绕村。清风来竹榻,明月顾柴门。

志业千秋远,书香一履存。鸟啼花落处,随意蹑云根。

洞庭不生月,径可无此楼。月出渺渺波,我在楼上头。

湖为涤我心,月为刷我眸。涤刷两无尽,相与成湛秋。

月乃对仰卧,似欲载我浮。君山来枕席,手引潇湘流。

澄洞露表里,毫发无潜幽。却顾叫退之,底用多骚愁。

希文稍欲遣,果已能乐不。余子固不记,古今几浮沤。

道人岂知道,乃能喜我留。勉为吐此诗,庶免为楼羞。

劲风疏雨深秋节,古寺重扃独坐人。菊色未开期有待,萸香欲佩使谁纫。

登高莫作西城望,把镜须怜白发新。持酒劝君休惜醉,定知归日不盈旬。

萧洒殊庭西,玉室青孱颜。
华阳隐邃道,元盖浮尘寰。
紞紞天鼓鸣,烂烂岩屋斑。
谁悬隔凡石,此已非人间。
群仙本容物,为我开重关。

玉楼赴召太匆匆,一线难延恨未穷。好月不圆成谶语,微云共话想清风。

于今弥觉多情苦,此后愈知世事空。苦海无边欣解脱,劝君莫再忆寰中。

西笑相逢忆古欢,《骊驹》催唱且盘桓。入关师自因卢植,被褐交谁得井丹。

岁暮河梁人结发,天涯风雨日加餐。黔山渐水东南望,容易相思识路难。

维校在乡,示民有防。
入孝出悌,为忠为良,
斯邦家之光。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