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都护骢马行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安西都护的青白色相杂的马,声名大噪,随着它主人东至长安。

这马身临战阵没有对手,全心全意帮助它的主人建立大功。

它跟随主人从遥远的沙漠地区来到这里,受着恩惠被豢养在厩里。

它不甘心接受伏枥豢养的恩惠,它并没有衰老,故时刻不忘建功沙场。

它腕促蹄高,踏地如铁,几次蹴踏就使层积的交河冰破裂。

它的毛色,散在各处,如满身云锦,奔驰万里才能见到身上汗流如血。

它雄俊绝伦,京都“壮年”都不敢骑乘它,骑术高超的人驾御它,风驰电掣地在城里奔跑,全城的人都知道它是一匹良马。

带上缰绳笼头老死并非它的志向,怎样才能出横门道,重新驰骋于战场呢?

注释

高都护:即高仙芝,唐玄宗时期著名军事将领。

都护:官名。唐朝置六大都护府,统辖边疆地区,都护府长官称“都护”。

骢(cōng)马:青白色相杂的马。

胡青骢:西域的骏马。

声价:名誉身价。

歘(xū):同“忽”。

临阵:谓身临战阵。

大功:大功业,大功劳。

惠养:犹豢养。随所致:随所托身之主人。

流沙:泛指西北沙漠地区。

枥(lì):马槽。

猛气:勇猛的气势或气概。

腕(wàn):一作“踠(wǎn)”,马脚与蹄相连接的部位。

踣(bó)铁:踏地如铁,比喻马蹄坚硬有力。踣:踏地。

“交河”句:言交河有层积之冰,马几度蹴踏之而破裂。

交河:西域河名,源出交河县,流经高昌县。

几蹴(cù):几次踩踏。

五花:唐人喜将骏马鬃毛修剪成瓣以为饰,分成五瓣者,称“五花”。

“万里”句:极写马的材力,必须万里,方见流汗。

壮儿:犹健儿。

掣(chè)电:闪电。亦以形容迅疾。

倾城知:全城无人不晓。

青丝:指马缰绳。

络(luò)头:马笼头。

横门:代长安城北西起第一门,是通向西域的大道。

赏析

  这是一首咏马诗,诗人借骢马的伏枥境遇、雄姿才力以及立功心愿,比喻自己困守长安的遭际和自己的才能襟怀,寄托自己施展抱负的愿望。此诗分四段,每段四句。起四句为第一段,叙写骢马立功西域;“功成”四句为第二段,写骢马的性格;“腕促”四句为第三段,写骢马的骨相才气;末四句为第四段,写骢马的志愿。全诗结构严谨,构思精巧,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段写骢马的来历。“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高仙芝是安西都护,他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骢马,随着主人东至长安,名声与身价也随之骤增。“此马临阵”二句,补叙骢马曾在边地立过战功,它虽是牲畜 ,却有人的感情。一心助主人建立大功。“与人一心成大功”句,深受清代诗歌批评家沈德潜激赏,可见它们都是杜甫颂马德的名句。

  次段“功成惠养”四句,描写骢马的性格。这一段诗意紧承上文,从前,骢马立功西域,如今,随主人入朝,受着恩惠被豢养在厩里。“飘飘远自流沙至”,意思是说骢马从遥远的沙漠地区来到这里。此句照应上文,与“来向东”同意,仍然是叙述骢马的来历。继而,诗人借用曹操《步出夏门行》诗意,称誉骢马的品格。老骥伏枥,尚且有千里之志,何况骢马并没有衰老 ,“雄姿”尚在,“猛气”犹存,因而,它不甘心接受伏枥豢养的恩惠,时刻不忘建功沙场。诗意透进一层,骏马的品格表现得极为鲜明。

  “腕促蹄高”四句,概述骢马的骨相形貌,二句写腕蹄,二句写身躯。“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据《相马经》载,良马腕须短促,促则力健;蹄须高厚,蹄高则坚硬。正因为腕促蹄高,踏地如铁,所以几次蹴踏,就使层积的交河冰破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五花,骢马毛色,散在各处,如满身云锦。这匹骢马是汗血马,奔驰万里,才能见到身上汗流如血。这两句已从马的形貌写到马的材力,与末段诗意紧相衔接。

  末段四句写马的才力和志向。“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电掣倾城知”,二句承上文诗意,继续写出马的才力。因为它雄俊绝伦,京都“壮年”都不敢骑乘它,骑术高超的人驾御它,风驰电掣地在城里奔跑,全城的人都知道它是一匹良马。“青丝络头”二句,照应“雄姿未受伏枥恩”,写出骢马向往西域战场,诗人代马言志,是说带上青丝络头,老死在槽枥间,这并非它的志向,它要冲出横门道,重新驰骋于西域战场上。横门道是去西域的必经之道,出横门道,意谓欲驰驱于战场。以感慨的语调结束全篇,更能点明全诗的题旨。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结构独到。杜甫的歌行,纵横跌宕,富于变化。此诗的篇幅虽然不长,但在结构上,颇见诗人的匠心。他并没有走从马的形貌写到它的品性、志向这种艺术构思的老路,就题落笔,从高都护回朝,写到骢马的来历,第一段叙骢马立功西域,第二段接写它因功成而受到惠养,第三段写马的骨相形貌,与第二段“雄姿 ”、“猛气”相吻合,又为第四段写马的才力和志向作铺垫。可以说,这样安排,不但层次清楚,而且很注重前后的关联,达到了更好“寓情于物”的审美效果。诗人将马的来历、形貌、品性、志向融合起来描写,分插各段中,其结构方法适应了连接联想的构思特征。

  其次,前后照应。诗歌十六句,共四段。诗人在段与段之间,前后衔接紧凑,前后相互照应,情感线索蕴含其中,筋脉联络,如走月流云,使马的形象生动,也有利于表现思想情感。

  再次,咏物特点。作为咏物诗,此诗摹写骢马的形貌、才力、品格、志向,句句写马,体贴入微,颇得其神理。诗人借着骢马的伏枥境遇,比喻自己困守长安的遭际;借着骢马的雄姿才力,喻写自己的才能襟怀;借着骢马的立功心愿,寄托自己施展抱负的愿望。杜甫确是一位“未受伏枥恩”、“犹思战场利”的、不懈地追求理想的诗人。可以说,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在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讲究韵律。这首诗的前三段,各押一韵(一、平声东韵;二 、去声寘韵;三、入声屑韵),唯独末段却是二句押一韵,“骑”、“知”,押平声支韵,“老”、“道”,押上声皓韵。沈德潜对此诗结句的用韵评价甚高。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九载(公元749、750年)间。天宝六载(公元747年)三月,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作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国。当年八月,平定小勃律国,虏获小勃律王。因这次战功,高仙芝被提升为鸿胪卿、代理御史中丞,并兼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天宝八载(749年)入朝,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天宝九载(750年),又出征讨伐石国。此诗当作于高仙芝入朝后、出征前这段时间里。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承时偷喜负明神,务实那能得庇身。
不会苍苍主何事,忍饥多是力耕人。
近郭畏嚣尘,移居在水滨。
江山千古意,松竹四时春。
宾客门无禁,诗书笔有神。
何郎好心事,鸥鹭亦相亲。
簸弄乾坤,灵蛇在掌。
露刃含霜,阿谁近傍。
歼厥渠魁未得时,蛰龙护匣牢收抗。
还他道地,剑州与太阿无两样。
携来剪月亭前,共聚五湖禅流,
拭目纵观,连声称赏。
小池初凿新得雨,一部鼓吹从何来。
有蟾正碧乱草色,时出汨没西南隈。
井干跳梁百不少,洞庭鱼龙何有哉。
能歌得胜莫入月,凉夜与尔俱忘回。

独倚博山峰小。翠雾满身飞绕。只恐学行云,去作阳台春晓。

春晓。春晓。满院绿杨芳草。

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
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
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
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
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
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
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
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
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
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夜气闻山腥,坐我万丈潭。手握骊龙珠,百怪供穷探。

若君临我侧,风髯飘以髟。两目睨日月,气和神则严。

君为我魂魄,我为君史监。根株固纠结,镰刃无能芟。

读之竟一烛,风力来助酣。起视苍莽中,天釜云如黬。

但露孤星光,炯炯南斗南。掷我手中珠,高下芒相参。

万事有犄角,谁来鼎之三?君知或我笑,笑我情亦甘。

志士变衣非变性,丈夫能勇亦能言。东郊不顾田二顷,爱子欢然弓两鞬。

黔水犀牛不解鸩,峡山猱子躁欺猿。蛮溪未足纡长策,会使天骄祭北门。

投林倦鸟暮知还,傍水人家户半关。
烟柳露荷摇动处,岸花樯燕送留间。
依稀似识城头鹤,仿佛曾游海上山。
张翰有灵应笑问,东归今见一人闲。

石湖园中数株石,堆向觉林僧子家。眼前醒醉若无语,领客绕庭唯看花。

济州城南寒雪飞,济州城北冻成围。
客情自古不称意,世事于今转觉非。
白马少年频唤酒,黑纱老妇泣无衣。
逢邮不寄江南信,却上高楼望雁归。

父母嫁妾时,遗妾双鸳绮。双鸳既同生,亦复与同死。

当知妾有夫,结言亦如此。妾夫今在远,妾身今独止。

恐为行露侵,莫与双鸳齿。饮恨赴长川,川竭恨乃已。

购得南山万岁杉。坚逾松柏健逾相。还邀天上公输子,来与麻姑斫宝函。

狸首媚,雉纹斑。到头受用有何嫌。从今更益无疆寿,高并南箕更上南。

空江微月落,不寐露沾衣。独鹳当矶立,繁萤贴水飞。

客怀秋更远,身计老多违。自愧非袁虎,高吟听者稀。

寂寂重寂寂,出门春草齐。
晚芳犹着树,江涨欲平溪。
山暝有时雨,村深何处鸡。
远山缘底恨,故作傍人低。
梦游山寺有余清,邂逅来游却自惊。
珍重秋风知客意,又吹好梦到江亭。
学诗如参禅,初不在言句。
伛偻巧承蜩,梓庆工削锯。
借问孰师承,妙处应自悟。
向来大江西,洪徐暨韩吕。
山谷擅其宗,诸子为之辅。
短句与长篇,一一皆奇语。
卓尔自名家,无愧城南杜。
君诗亦可人,羞作女工蠹。
正临百尺竿,到此方进步。
我性文字空,志在学农圃。
老矣甘摧颓,肯复事雕组。
少读三百篇,每自叹无补。
一念绝邪思,得处忘我所。
学诗如参禅,无舍亦无取。
立雪谩齐要,断臂徒自苦。
君欲问活法,活法无觅处。

青阳动微和,条条原上来。绿池解轻冰,芳庭散香埃。

粲粲桃李花,照耀初日开。永怀亭中人,春服宜新裁。

始兴江水色如墨,幽人卜筑江之侧。临流染翰几经年,洗耳濯缨聊自适。

牛刀小试非吾心,拂袖归来头尚黑。得鲜呼酒发浩歌,长啸一声江月白。

战退睡魔重酌茗,再披文卷眩生花。喜逢长夜身虽健,勉和新诗兴未佳。

风细猿声清似梵,月明杉影密如麻。腊寒灯炷飞蛾灭,何必殷勤护薄纱。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