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首联“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紧扣题目,直抒胸臆。日暮时分,四野幽暝,纵目远望,路途还很遥远,诗人在怅然间,登临苍凉的古城,心情更加寂寥。一开篇诗人就借眼前实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寂的氛围。正所谓“樵童牧竖,并皆吟讽”。他同类题材创作,如《郢城怀古》:“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陆”;《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总辔临秋原,登城望寒日。”都类此。
中间三联由首联生发,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次联“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衰败的城墙头,晚归的鸟雀、乌鸦聚集在一起悲鸣着,不时又阵阵惊起,“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城下灌木丛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远处,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阳的余照,原野的露气洗净了傍晚的昏暝,显得明媚一些。诗人内心的幽郁,似乎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一个“余”字,一个“晚”字,仍然抑郁着写景抒情的基调:“霞景”虽明艳,但毕竟是“余照”;“露气”虽清新,但毕竟是“晚清”。
经过中间三联写景抒情手法的精心铺垫,诗就自然地过渡到尾联的强烈抒情:“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意谓:肃杀的秋风固然可以使万物凋败,而我的心志岂能就此消失!结得极妙,呼应首联,如果说开始的“怅然临古城”,只是诗人淡淡的自我喟叹,抒发内心的惆怅落寞,那结束的“此志安可平”却是诗人对现实的强烈抗议。
此诗风格刚健,语言洗练,与魏征的《述怀》、虞世南的《结客少年场行》都是初唐诗坛不可多得的佳篇。
武林佳气日萧萧,夹道长松入望遥。黛色总疑天目雨,寒声不辨浙江潮。
含凄风自枯鳞起,倒影云随偃盖飘。非值有心同竹箭,悬萝争敢附高标。
翠羽啁啾半欲栖,玉鳞寂历未教飞。罗浮管领春无恙,真得金门倦客归。
殿阁山形转,凭虚俯石栏。閒悰偶登眺,胜界得疏宽。
峦髻青堪绾,峰眉翠欲攒。石圭端士拱,沙印细纹刊。
藤蔓悬苍壁,泉飞泻碧湍。万甍分井闬,半塔渺云端。
岐虎苔斑润,林龙箨蜕寒。提壶会朋戚,白战再登坛。
步过梅关西,忽忽如梦归。屈指十五年,始踏乡土坨。
爵新人惟旧,安足为盈亏?维有耿耿心,七圣不能迷。
七圣如皆迷,神明自合知。手写王道疏,奉赋同游诗。
岂谓天盖高?自是诚悃微。乘流下曲江,矢心酌武溪。
焚香拜两贤,俯仰正悽悲。悽悲无奈何,歌啸徒嘘欷。
天上谁开白玉堂,东垣列宿共辉光。画屏雪映蓬山雀,锦帐云凝汉署香。
严尹世交怜杜老,扬州诗兴属何郎。连云骑省乘风露,月过秋河夜色凉。
乱山北走如游龙,岱宗屹立东溟东。胚胎元气孕万有,独踞震位鞭群雄。
我来二月雨新霁,喜见突兀凌苍穹。云声涛影接咫尺,呼吸似与神灵通。
天梯万仞不可以径度,朱阑一线悬长虹。峨峨南天门,双阙缥缈中。
秦观日观左右峙,俯视下界青冥濛。摄衣直走太清宫,两袖浩浩来天风。
齐烟飞青吴练白,混茫八极畴能穷。海水一变河一勺,何论凫绎兼龟蒙。
惜哉西山去我远,举首不见扶桑红。手折秦松下山去,半岭星月摇青空。
我闻蓬元仙药寿无极,青天跨鹤何匆匆。笑谢山灵约息壤,誓晞绿发寻崆峒。
徘徊绝顶欲何之,悽绝斜阳欲落时。烟树苍茫一怀古,低头遥拜亚夫祠。
清时韬略属文儒,百里干城望不孤。跃马气应吞黠寇,登陴功许殿全吴。
承宣政绩谁方驾,经济勋阶此发途。愧我请缨建素志,尚余衰鬓老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