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即评价。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但是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金兰意气昔论文,燕坐朝霜竟夕曛。千里驱驰来僰道,十年羁旅共滇云。
交游落落晨星散,踪迹悠悠水国分。江北江南从此隔,何时何地再逢君。
鸣佩来朝自旧京,承恩南下暑风轻。云中远树连瓜步,江外危楼绕石城。
去去樯乌犹在望,翩翩竹马正相迎。汉廷不久徵黄霸,记取吟坛此日盟。
复社名流谁与班,间披隐迹白云间。浮家远泛双溪水,曳屩晴游三洞山。
梅福吴门名已晦,赵岐北海老方还。寓贤为立徵君传,鸾鹤高风不可攀。
陶翁昔年怀隐德,手种黄花只一色。南山杯酒义熙年,北窗枕簟羲皇宅。
九霄原是儒家子,作画多年胡昩此。丹青入手劳心思,不极妖艳心不止。
我闻菊品三十六,此画模写犹未足。世情每自逐时好,隐德谁能识幽独。
愿君笔端改常度,剥落繁华反贞素。万里风霜摇落馀,一枝秋色长如故。
兵馀重到古禅关,无限伤心四望间。林下点头皆炮石,门前战骨似丘山。
剑池屡变珠光赤,盘石犹沾血点斑。白发破衣耆旧在,独怜宁老不生还。
包山妙笔摹玉溪,端石砚刻神仙姿。沈郎得之日临池,雪窗更和无题诗。
风阵阵,雨濛濛。宵短衾寒睡不浓。醒着欲眠眠着醒,声声又到五更钟。
碧云暮合。不教预赏中秋月。凉生楚观风初歇。山影沈沈,相对两奇绝。
湘人怅望黄金节。只愁酒散仙舟发。凭谁为与姮娥说。
明夜虽圆,空照人离别。
独桑代作鼓,剥取鼍皮蒙。远从炎汉末,留驾梵王宫。
忆昔丧乱初,群雄相交攻。阵云迷夏口,烽火照江东。
艰难百战余,冀以树丰功。如何逞淫奢,霸业转蒿蓬。
萧条金粟山,台殿何穹隆。六时闻梵放,万虑息虚空。
渊渊斋时鼓,间兹清夜钟。空堂但一振,吼怒惊罴熊。
昔作三军气,今伴佛镫红。世谛有时尽,净业无时穷。
怀哉阅尘劫,谁复论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