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原上草或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传诵千古。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浩然长独往,万古无知音。纵与烟霞别,终存水石心。
幽人通语默,相得在高深。寂寞笙歌外,闻声不可寻。
周辙东迁叹黍离,巍然王业遽陵迟。千年白鹿空原外,争似呦呦在囿时。
绝代红颜众所降,休将春色怨秋江。若耶溪里分明见,一入吴宫自少双。
露湿蔷薇,香萦芍药,依移艳挹春亭。蓦地飞来,罗襟粉坠星星。
东风吹断江南梦,倩何人、轻唤愁醒。更难凭、草留旧迹,裙化它生。
忆曾邻苑寻芳去,有彩衣幻影,画本题名。团扇低徊,谢庭知否重经。
应怜雨暗烟枝冷,问何如、烛夜孤萤。嘱从今、珍重花房,莫再飘零。
七宝装成,风云月露供描写。浣花笺纸界乌丝,尺幅龙光射。
□□酒旗□□。□□□、□□□诧。剪烛重翻,焚香细读,寸襟顿谢。
伫看春风,杏花压帽容相亚。状头合付谪仙才,人镜芙蓉下。
方显文章声价。不负了、题桥司马。□□□□,新句添来,玉堂清话。
大峨秀拔九峰横,三水东南汇郡城。明发换船过佛脚,沫濛黄浊府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