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原上草或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传诵千古。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蕴雪含冰泌齿凉,两团绿玉许分尝。浮瓜待作南皮会,去赴新亭看月光。
古桂丛生处,严城画角秋。岚烟铄肤骨,仗剑倦登游。
旱甚米价踊,一饱愧易谋。所忻寇盗宁,稍见疮痍瘳。
夜半宿僧阁,露冷风飕飕。揽衣起彷徨,一水当槛流。
琮琤触鸣玉,静听声转幽。忆昨隘世网,江湖纷百忧。
孤吟对寥廓,四顾更添愁。有客听我吟,问我竹扉头。
燕歌类慷慨,楚声多怨尤。非燕亦非楚,胡然今夕讴。
谢客掩扉卧,烈鼾撼重楼。天明起饭客,别客下全州。
日光摇短砌,树色霭前村。哲人世已邈,流风今尚存。
密云迷楚岫,明月照柴门。芹拂芸香合,高斟带酒吞。
买田买近村,治圃治枕塘。枕塘易灌溉,近村便观望。
门前十余亩,双溪夹其旁。临轩一披襟,稻花微有香。
淅淅西人,垂穗日以黄。距秋尚半月,趁此日当阳。
招呼及疆以,钱缚一时忙,胡床但坐啸,嘉粒已登场。
朝游栖霞岩,午过栖霞寺。寺古风泠泠,松篁起清吹。
拾级登空亭,凉雨随客至。老僧能敬客,椒荈相妩媚。
久坐山雨歇,衣襟湿寒翠。听月期良宵,呼云与同睡。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
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
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市阛,引策芳畦赴林薮。
筱聚莫莫掩蒙密,泉滴淙淙下幽黝。山前岭洞转谽岈,石上洼尊列窠臼。
惊开玉峡贯长风,兀立苍檐出重阜。行觞古意付流转,座客当时记谁某。
庙堂迁谪殊未厌,泉石风流良不朽。留题南渡各依稀,托迹西江何伧丑。
寓公宴坐本偶然,我辈登临差不负。归来小艇剪漪沦,回望幽亭恋楹枓。
山翁有约褰白云,更挈黄柑泛瑶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