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乱愁如织”点出全篇主旨。重阳本来是登高之佳节,由于风雨凄凄,只能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但“千崖秋色”,寂寞凄凉,会使人泪水滂沱。“白发”四句直抒“老眼”登览之所感。“神州泪”说明词人是为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而极度伤心洒泪。“神州”二字曾在词人词中反复出现,说明恢复中原是他念念不忘的头等大事。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常恨世人”三句则有更深寄托。词人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的狂客行径,每年在重阳节登高,总喜欢提起东晋孟嘉落帽的故事,把它称扬一番,毫无现实意义。“若对”两句,是说如自己这样的忧国志士,并不追慕魏晋风度,但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却又无能为力。词意至此急转直下,壮志未酬,词人在感愤之余,觉得自己既不能改变这种局面,在此佳节也只能赏黄花以遣怀,借酒浇愁了。“鸿北去”,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下片批评当时的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表达出词人对国事和民生的极端关注。全词写景寓情,叙事感怀,以议论为主,借题发挥,感慨苍凉。主旋律是英雄失路融家国之恨的慷慨悲歌,意象凄瑟,既豪放,又深婉。
汧流入城郭,亹亹渡千家。不见双池水,长漂十里花。
师是马迁才,探奇禹穴来。重临江水阔,好灌豫章材。
滴滴寒声搅夜眠。行云似与楚山连。百川到底终归海,一水元来不护田。
□□□,□□□。□□□□□□□。□□□□□□□,□□□□□□□。
生平向大雅,遂得窥外屏。青嶂排杰阁,绿竹净西轩。
乌几罗莴轴,鸟迹辨《三坟》。愧予蠡管测,睹此摇心魂。
眴目宛委洞,旋面海若门。缱绻日云夕,篝灯还细论。
兕觥湛绿醑,麈尾发玄言。把臂须臾间,鄙怀难具陈。
云镂残阳一线金,西风吹雨破层阴。归鸦怪得红翻背,返照依依在远林。
十年关陇得春偏,户有城南尺五天。昨夜台躔照吴楚,梦中黄鹤亦欣然。
路向西南尽,江连汉沔深。旌旗秦栈晓,橘柚楚祠阴。
落日孤村戍,秋风万里砧。黑貂应已敝,谁识曳裾心。
邹鲁儒风湮,嬴秦强力逞。苏张舌肆矛,申韩智设阱。
典籍付劫灰,仁义弃荒梗。亭长马上来,功成亦侥幸。
苟且由萧曹,因循及文景。卓哉江都相,晁贾非可并。
三策本《春秋》,反覆诫修省。正谊与明道,功利所亟屏。
至今两庑祀,千秋日星炳。管子霸者佐,思以富强骋。
官海始熬波,国用因不窘。后世桑孔辈,锱铢收几尽。
淮南百万租,设使俾专领。趋膻如蚁蝇,处浊同蛙黾。
谁令先生居,一朝作金矿。我兹瞻荒祠,三叹中耿耿。
幸有遗井存,悠然自清冷。独来?寒泉,对之涤心影。
暖铺深缸快此身,迷离乐事总无因。畏途久悟时情幻,薄俗难容物态真。
与我周旋宁作我,因人成事不如人。桃符换却穷门面,领取霜毛几番新。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