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登楼怀归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无事登上高楼远望,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
四野空空,只见流水,不见渡者。只有一只小船整日停在岸边。
黄昏时荒寂的村中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
这些多像我遥远而熟悉的故乡啊,想到这里,不由惊醒。
注释
引望:远望。
杳杳:深远的意思。
断霭:时有时无、忽聚忽散的烟气。霭,轻烟。
流莺:谓婉转的莺鸣。
旧业:祖上的基业,如房宅田地等。清渭:指渭水,源出甘肃鸟鼠山,横贯陕西渭河平原,东至潼关入黄河。渭水清,古人多与流入渭河而水流浑浊的泾水对举,称清渭浊泾。寇准的家乡在渭水北岸的下邽,他当时在湖北,所以有“遥清渭”的感叹

赏析

  首句“聊”字表明其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后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一“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作者就说自己登上高楼,伸长了脖子,向远处眺望,只见到无尽的春水,涨满了河中。这一联气势很宏大,给下文发挥情感留下了充分的余地。古人论诗强调起句要拉得开,压得住,这首诗正做到了这一点。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俯察。诗人从平野尽头收回视线,开始细细察着楼前底下有无别致的景色。原来在这片广野中,竟横卧着一条河流,水上还有一条渡船。不过,四野空旷无人,既不见渡者,连那船家也不知到哪去了。诗人不由好奇,便将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但是看了好半天,也不见有个入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转在水里飘啊悠的,诗人心里琢磨着:看来这条渡船自清晨渡入后,就一整夭地被船家撂在这儿了。

  这一联纯粹的写景句,宋人葛立方竟认为:“寇忠愍少知巴东县,有‘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之句,固以公辅自期矣,奈何时未有知者。”(《韵语阳秋》卷十八)这是从何说起,因此遭到清人何文焕的诘难:此联“乃袭‘野度无人舟自横’句,葛公谓其‘以公辅自期’,强作解矣。”(《历代诗话考索》)何氏的意见是正确的。寇准因为“平昔酷爱王右丞、韦苏州诗”(范雍诗序语),所以此地看见相仿景色时,很自然地受到韦应物《滁州西涧》诗的触发,便随手点化了韦句,而意境比韦来得丰厚,如斯而已,何来“公辅自期”之思。葛立方之说显然是穿凿附会。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写抬眼见闻。诗人伫望楼头已久,因此当他目光移开渡船,抬眼向荒村望去时,已近黄昏,村里入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所以冒出了缕缕轻烟。高楼不远处还有一座古寺,听得出有几只黄莺在那儿啼嗽着。

  也许是流水、渡船、炊烟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色的回忆,抑或是无所栖托的流莺的啼声唤出了诗人心中对故居的思念,总之,登楼见闻领出了尾联的怀归之情。此时,诗人不可遏止地怀念故乡来:在那遥远的地方,那清清的渭水流经的下邽,就是自己的故里,在那里,有自己的田园家业,有自已的亲人······迷离恍惚之中,诗人仿佛已置身故园,看到了家乡的流水,家乡的渡船,家乡的村庄。他完全浸入了沉思之中。蓦地一阵心惊,他回过神来:“此身还在异乡巴东呢!”这时,他的心头该有何感想,然而他不说了,就在“惊”字上收住了笔。

  由于写景是全诗的重心,对仗工稳、生活气息浓郁的中间二联景句就成了诗的中心。尤其“野水”一联,妙手偶得,浑然天成,更博得了赞赏。宋僧文莹《湘山野录》以为它“深入唐人风格”。王渔洋把它转引入《带经堂诗话》的“佳句类”内,连北宋翰林图画院也将此联作为考题来品评考生高低,这都说明这首诗以写景驰名,以致本来写得并不差的抒情句却为它所掩了。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律诗,有人认为“当是莱公谪外时所作”(见王文濡编《历代诗评注读本》上册),其实不然。它作于寇准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时期。大约是公元980年(太平兴国五年),诗人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说:“莱公初及第,知归州巴东县”,司马光《温公续诗话》道:“年日一九进士及第,初知巴东县,有诗云:‘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十二引《蜀道驿程记》亦道:“公在巴东有‘野水、孤舟’之句为人传诵”,另外葛立方《韵语阳秋》也有类似说法。此说当可信。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猜你喜欢
帘旌浪卷金泥凤。宿醉醒来长瞢忪。海棠开后晓寒轻,柳絮飞时春睡重。
美酒一杯谁与共。往事旧欢时节动。不如怜取眼前人,免更劳魂兼役梦。

舣舟山水县,暝霭翳孤篷。断港苕花雨,疏篱柿叶风。

炭烟迷坞黑,稻色入炊红。野兴资游事,閒情几处同。

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养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风情减后闭闲门,襟尚馀香袖尚温。魔女不知侵戒体,天花容易陨灵根。

蘼芜径老春无缝,薏苡谗成泪有痕。多谢诗仙频问讯,中年百事畏重论。

博士来从继体初,《五经》亦自劫灰余。航头古典欺人语,何处琅环觅异书?

一命金华忝制臣,山姿偃蹇漫垂绅。愧无忠孝酬千载,曾履忧危事一人。

陛拥春云严虎卫,殿开初日照龙鳞。白头万事随烟灭,惟有觚棱入梦频。

皇天无私覆,白日照不明。览镜见白发,无路通上清。

恶命如恶草,羞与萧艾争。春风鼓元造,吹我来吴城。

繁华久寂寞,车马犹肥轻。寄家盘门里,古寺如荒茔。

地顽藓皮厚,终日无人行。嚣譊故相远,妻女多轻惊。

朝闻勃姑声,暮闻姑恶声。声云苦复苦,朝暮难为情。

梨花照愁肠,痛似遭五兵。一杯寒食酒,谁与论浮生。

一曲清泠水,深如濯锦江。啭枝花底鸟,吠窦月中厖。

鱼罧通西泖,茶烟起北窗。许多幽隐趣,不让鹿门庞。

就徵一应诏,择退五称宜。古道甘藏拙,长谋曾出奇。

闽中新郡县,江上旧旌旗。落日芗溪路,令人有所思。

好去相羊乌角巾,却来躏踏软红尘。酒因觅睡方成醉,金为收书更觉贫。

屡入草堂难下语,少留药市恐逢人。可怜吊古凄凉意,只向扬家往返频。

罗帐香微冷锦裀,歌声永绝想梁尘。萧郎独宿落花夜,
谢女不归明月春。青鸟罢传相寄字,碧江无复采莲人。
满庭芳草坐成恨,迢递蓬莱入梦频。

陶山母氏兆,卅年始树表。未为守冢人,欲作移山老。

山远不可移,云深不可扫。趼足感秋霜,回首恋春草。

片石方且严,隆窊含窈窕。得之菩萨岩,携来仙人岛。

山形具体微,云气随心造。鸱夷隔绵邈,马鬣见环抱。

岂惟具袍笏,直令怀襁褓。供养琴书间,对影忆诗讨。

疏窗入晴晖,时有白云绕。

万个琅玕节日影,两堤杨柳蘸涟漪。鸣鸟一声林愈静。吟兴。未曾移步已成诗。
旋汲清汀烹建茗,时寻野果劝金卮。况有良朋谈妙理。适意。此欢莫遣俗人知。

十年丹扆梦中情,几向长安对月明。凤阙未曾开曙色,龙池先已听钟声。

焉知落落孤踪士,独抱区区万里诚。却恨相如献词赋,不将憔悴及苍生。

春三月,美景奈难留。恨逐桃花随逝水,情如芍药茁离愁。

往事付东流。

春灯绝胜百花芳,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耸处观祥光。

管弦喧夜千秋岁,罗绮填街百和香。欲识神君行乐意,姑循前哲事祈禳。

但虑彩色污,无虞臂胛肥。(段成式记,长安菩萨寺
有画维摩变,为俗讲僧文淑装之,笔迹尽矣,故兴元
郑尚书题句云云)。
老树根深络石顽,危檐飞栋插高寒。
为谁洗尽苍龙骨,成岭成峰上上看。

鹅鸭声中打桨行,放船天气趁新晴。风吹水面鳞鳞皱,波到桥心贴贴平。

绿树炊烟千缕直,青山夹岸一帆轻。渔村镫火穿篱出,舵底吟诗待月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