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开头,点出季节“秋后”,接着选写了两个带有秋天特征的景象:“亭皋木叶稀”和“关塞雁南归”。“晓云”二句,用拟人化手法,描绘晓云散尽、宿雨来时山间之朝暮变化。一“瘦”字写出了山腰的线条,清晰又柔和;一“肥”字点出了秋雨后水面宽阔的情景。云去山瘦了,雨来水肥了,极有趣味。以上四句道出了自然界奇妙无穷的变化,用笔洗练,秤色俱佳。秋天,对于文人来说,本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借秋景写凄冷之情是词人们的惯技,而这里则不然。词虽写秋风扫叶、大雁南飞,但不动声色、不露凄寒之感,在写法上似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词人直接呈现秋后物态,差不多看不到词人把景物作为自己情绪的烘托,但词人闲适、宁静的心情,以及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却可感人。其含意与王维《山居秋暝》“随意香芳歇,王孙自可留”相近。
过片抒怀,叹自己年迈,自愿过这种恬淡、与世无争的生活已久。忘机,与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中“忘机”义相同。“沙鸥”一句化用了孟浩然“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夜泊宣城界》)句,但形象更具体含蓄。沙鸥与人相对,本在画中才有可能,这里沙鸥见人不惊,说明人鸥相处已久。词人飘然一身,正像广阔天地间一只孤独的沙鸥。但词并无飘泊无依的感伤,相反宕开一层,写“柳溪父老”、“溪南旧钓矶”,转而急止。这一笔,回应“久忘机”,又让读者体昧到作者人世的机巧之心确已荡然无存,寄托的是淡泊而活远的情怀,写得超然。
这首词上下片乍看好象没有直接关系,其实是横云断岭,似断实连。上片四句秋景,已淡淡地暗示了词人的心迹,即;春天的芳华消歇了,秋景也佳,我自可留在山中。这种恬静执著的情怀,暗度下片,为下片定了基调,其内容也是“天梯石栈相钩连”的。下片的中心是“久忘机”。正因为山中有无穷的景致可供欣赏,在这儿,他可以得到灵魂的休息,可以保持着一种独立的不媚世俗的人格,所以他人虽老,仍不改初衰,喜与沙鸥为伴,与“柳溪父老”为友,自甘恬淡一生。这里正是“金针暗度”手法的妙用。
万里长空送远飔,马头西向禁垣辞。郑公听履星俱下,列子乘虚气可骑。
狂似山城吹帽客,恍如尘海泛槎时。诗人莫讶天将雪,雪后寻春更有诗。
翠霭朝轻,红云昼暖,石乳玉苕乍茁。斑筠初织青丝笼,恰是吴姬相约,春纤其撷。
香刺蒙蒙沾缀露,应摘尽、金蕾珠蘖,携轻篓、带笑归来,衣染暗香绝。
却早柴扉半掩,红泉初汲,中妇拍茶才歇。蒸凝青琼,焙来绿髓,制就些些雀舌。
看云鬟影动,幽意引奇芬初泄。倦文园、自来消渴,仙掌分尝,瓮瓯斟涧雪。
昨日满香馀,梨园兴不虚。学翻新谱曲,閒说古人书。
已具青盐榼,聊扳白鹿车。飘然无俗虑,乐意竟何如。
双崖对立削铁成,上摩天阙与云平。俯视不测烟冥冥,石梁横跨通人行。
堕井窥见天光明,不知日月何方生。怒涧穿石势建瓴,雪瀑飞卷鹭羽轻。
海鳅喷喝潮倒倾,龙公捧檄驱雷霆。阿香推车无暂停,两甄合战铙鼓鸣。
万马蹴踏虏帐惊,铜山碎裂宵匉訇。闻者震掉心怦怦,胡乃以琴为之名。
琴含太古移我情,大弦春温小弦清。九十一声无此声,或者缥缈仙之灵。
爱此幽险飞驭经,华山毛女招媌娙。东阳石室幽不扃,曲罢月落霜峰青。
世上传说惊聋盲,大书深刻不可更。此意是非谁与评,狂吟付与黄猿听。
河桥欲别惜分违,把袂相看到夕晖。好向一官思报称,愿从同榜借光辉。
青青草色留人醉,片片杨花逐马飞。此景不堪频怅恋,岭民翘首望君归。
《唐棣》解未思,素绚识礼后。有意无意间,妙悟难授受。
旁通信可参,时世讵容苟。《雅》《颂》尚铺张,义显不忧蔀。
《国风》主谲谏,比兴无科臼。自非大小序,圣人亦束手。
毛郑及孔疏,仰若山与斗。郑樵生也晚,私智力攻掊。
一唱而百和,涂泽杂妍丑。但涉男女词,概出淫奔口。
安得起诗人,一一为之剖。
季琯灰融,盛寒里、梅香乍放。元道是酿成和气,间生名将。
马革裹尸男子志,虎头食肉通侯相。更胸中、十万拥奇兵,人皆仰。
腰金印,垂玉帐。忠胆锐,雄心壮。倚辕门几望,北州驰想。
且倒长江为寿酒,却翻银浦千寻浪。算时来、一笑洗胡尘,迎天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