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远天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时令交替轮换。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可是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只有帘外的风月无思无忧。
注释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此调有几种不同格体,俱为双调,此词为三十六字体。
重:量词。层,道。
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
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
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亲人的思念。
帘:帷帐,帘幕。
风月:风声月色

鉴赏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

  这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

  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

  “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

  “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这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象“山远天高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后主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但也有一些抒发悲愁情绪的作品,没有后期复杂的情感,只是通过写词即兴抒发内心的情感,《长相思·一重山》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时序惊人翻手云,一樽聊共驻青春。
惜花栏槛围缯绮,留客杯肋煮荇苹。
愁外觅欢终淡薄,吟边得酒更清新。
休论二十年前事,目断长安陌上尘。
出宫墙外步冬暄,转憩黄花翠竹边。
一笑偈言非本色,相留清供亦前缘。
土酥饤洁昏眵醒,汤乳包香老齿便。
只恐醉陶终爱酒,难陪惠远共修莲。
甚矣天地闭,独放一花鲜。
未论色之洁,未论香之妍。
只於冰雪中,谁占生意先。
万物心自服,敢问何能然。
师心好善善心渊,宿因旷作今复坚。
与佛同生极乐天,观空利物来东边。
目有神光顶相圆,王公稽首拜其前。
笑谈般若生红莲,周旋俯仰皆幽玄。
替佛说法近市廛,骅骝杂□拥粉钿。
飘飘飞度五台巅,红尘富贵心无牵。
松下趺坐自忘缘,人间甲子不知年。

不炉话尽晚窗烟,閒剔春芽自煮泉。记取柳浪湖上月,隔花呼起放生船。

万树红芳带露残,独怜黄菊对霜看。东君不与花为主,一任西风落砌寒。

宝刀分惠过墙西,瘦比寒梅不肯肥。
只恐东风苦无赖,为君吹作玉花飞。

桄榔杖不妒春晴,扶我南园自在行。二月半多春富贵,万花中一老先生。

百年何幸半康健,自古难逢是太平。安得可人吴御史,一壶春酒共啼莺。

花影红摇帘缝。苔影绿浮波动。风雨霎时生,寒透碧纱烟重。

如梦。如梦。忒杀春光调弄。

颇闻东山盛行乐,坐想风前酒兴豪。
领略正应胸次别,吟哦更觉笔端高。

东南多胜境,郭外列高峘。乍觉岚屏展,应知嶂画难。

雾崖披半豹,冰岭裂层峦。玉笋形全肖,芙蓉影似刓。

仙鬟欹汉表,佛髻缺云端。岂少为山篑,偏宜侧面看。

开窗疑隐现,排闼杂青丹。蜡屐如堪陟,登临纵大观。

柰榆株栎枫樗村,古台半隐溪林根。短桥细路入幽径,断无人屋谁乡枌。

远山微云出木杪,白沙丹叶随洲痕。岸莎时方蘸净潦,天霜气欲浮黄昏。

一舟横冲破秋色,中有坐止知奚云。应言去早失归晚,夕阳下掷潜无曛。

巾衣各振离舸散,到家定未关柴门。吴越小景重摸索,江湘雅致费讨论。

岂无片壑可与共,渔樵逸乐同鸡豚。彼翁欣还倚杖屦,谁能无酒妻儿温。

我生只为书儋误,披卷坐对真消魂。黄金郿坞不若此,浣花书屋翻能存。

还君图卷百感叹,武陵溪上难寻源。不能忘者旧山麓,春日起处思闻猿。

先生入太华,杳杳绝良音。秋梦有时见,孤云无处寻。
神清峰顶立,衣冷瀑边吟。应笑干名者,六街尘土深。
脱绔下田中,盎浆著塍尾。
巡行遍畦畛,扶耖均泥滓。
迟迟春日斜,稍稍樵歌起。
薄暮佩牛归,共浴前谿水。

迩来有微疾,遂得身闲居。隐几发清思,且复亲诗书。

夜阑不成寐,落月明前除。渐觉万虑捐,往往见太虚。

多恐疾良已,此念又复初。

春一线。几点梅花新绽。残雪初融莺未啭。青归杨柳眼。

几缕轻风剪剪。怕煞寒生庭院。依旧小楼帘半捲。待他双燕转。

霜飙连夜飞,客子待晓发。仆夫起秣马,乌叫女墙月。

荡荡卢龙阙,茫茫右北平。古来雄俊人,几辈腾英声。

书生何足为,往来甘饥疲。饥疲不自惜,足以昌吾诗。

来见菊始黄,去食蟹垂尽。日月暗移人,奄忽若旋轸。

予鬓无多发,变素已三年。子眸炯若星,先日明曙天。

家近海西南,游穷海东北。海水自通波,日夕荡胸臆。

有时忽清发,出声来天风。鲲鹏两么䯢,视之若斯螽。

所惜竹林子,归向故山卧。不然竞出奇,迭唱与子和。

子去余何嗟,相期在桃花。何缘写此诗,寄向天之涯。

久卧思登眺,扶衰谩倚楼。山红斜日映,江白晚烟浮。

行直书空雁,帆欹入浦舟。病身惭食禄,长羡五湖游。

石路崎岖石濑鸣,峰峦回合小原平。
桑麻积雨肥春垅,鸡犬一村喧昼晴。
田妇共携中饭去,樵童相唤上山声。
边头今有江南景,十数年来不用兵。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