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人到晚年就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
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效国家,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
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去听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注释
酬:以诗词酬答。张少府:当指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遭李林甫排挤罢相。少府,唐人称县尉为少府。从“君问穷通理”句看,张少府亦是诗人同道之人。
晚年:年老之时。唯:亦写作“惟”,只。好(hào):爱好。
自顾:自念;自视。长策:犹良计。
空知:徒然知道。旧林:指禽鸟往日栖息之所。这里比喻旧日曾经隐居的园林。
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解衣带时的闲散心情。解带,表示熟不拘礼,或表示闲适
君:一作“若”。穷:不能当官。通:能当官。理:道理。渔歌:隐士的歌。浦深:河岸的深处。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自己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一点点失落、苦闷的气息。

  诗开头就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描述了晚年唯好清静、万事皆不关心的心态,看似达观,实则表露出诗人远大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情绪。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唯好静”的“唯”字大有文章。一是确实“只”好静。二是“动”不了才“只得”好静。三是显示出极端消极的生活态度。既不写中年、早年“惟好静”,却写晚年变得“惟好静”,耐人寻味。如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此中包含着心灵的隐痛。

  颔联紧承首联,“自顾无长策”道出诗人理想的破灭和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冷硬的现实面前,深感无能为力。既然理想无法实现,就只好另寻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下出世一条路了。亦即跳出是非场,放波山水,归隐田园,“空知返旧林”。一个“空”字,包含着几多酸楚与感慨!此两句亦透露了一个中年消息。王维此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他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王维早年,怀有政治抱负的雄心,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正直之士一个个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隐含着牢骚。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未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加深了。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空知返旧林”意谓: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还是依稀可辨的。

  颈联写的是诗人归隐“旧林”后的通送适意。理想落空的悲哀被“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闲适所取代。摆脱了仕宦的种种压力,诗人可以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然而在这恬淡闲适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诗人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闲适情趣,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这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

  “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诗人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尾联诗人借答张少府,用《楚辞·渔父》的结意现出诗人企羡渔父悠然独居,不问人间穷通。歌入浦,以不答为咎,合不尽之意于言外。“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若要问我穷通之理,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去了。末句含蓄蕴藉,耐人咀嚼,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神韵”。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词,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豁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而联系上文来看,又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这就带有一些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了。

  从表面上看,诗人显得很达观。可是,这种对万事不关心的态度,正是一种抑郁不满情绪的表现,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得已的苦闷,说明了诗人仍然未忘朝政,消沉思想理想幻灭的产物。“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两句含义是非常深永的。他没有回天之力,又不愿同流合污,只能洁身隐遁。他又故意用轻松的笔调描写隐居之乐,并对友人说“君问穷能理,渔歌入浦深”,大有深意,似乎只有在山林生活中他才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表现出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语言含蓄有致,发人深思。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是王维写给张少府(张九龄)的作品。从题目冠以“酬”字看,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此诗反映了他既不想同流合污,只好洁身自爱,走隐逸之路。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猜你喜欢
昔人鬻舂地,今人复一贤。属余藩守日,方君卧病年。
丽思阻文宴,芳踪阙宾筵。经时岂不怀,欲往事屡牵。
公府适烦倦,开缄莹新篇。非将握中宝,何以比其妍。
感兹栖寓词,想复痾瘵缠。空宇风霜交,幽居情思绵。
当以贫非病,孰云白未玄。邑中有其人,憔悴即我愆。
由来牧守重,英俊得荐延。匪人等鸿毛,斯道何由宣。
遭时无早晚,蕴器俟良缘。观文心未衰,勿药疾当痊。
晨期简牍罢,驰慰子忡然。
常忆兰陵子,瑰奇皴渴才。思还如我苦,时不为伊来。
岳霞猱掷雪,湖月浪翻杯。未闻沾寸禄,此事亦堪哀。
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
当昼火云生不得,一溪萦作万重愁。
角巾私第自逍遥,诸老之中此老高。
无可柰何怀印绶,甚非得已用弓力。
风生玉帐千兵肃,天落金牌一札褒。
缓急经心护乡井,生憎儿辈说功劳。

春风能几时,柳色看犹浅。胡蝶梦中飞,迹与孤云远。

明月照花枝,入夜愁难遣。形影自相怜,不及衔泥燕。

万山山顶树参天,树杪遥飞百道泉。谁信源头最高处,我方跂脚枕书眠。

海岳研山不可见,人间空说《研山图》。研山之图亦遭毁,云烟过眼徒嗟吁。

宣和艮岳已尘劫,矧乃片石轻锱铢。永嘉流落几百载,昭陵玉匣今亦无。

讵知神物有呵护,星芒夜陨三天都。太平宰相盛文物,宝此何啻千璠玙。

古藤书屋花未放,主人爱客招吾徒。眼中突兀忽见此,乍疑几席罗衡巫。

壶中九华那足拟,仇池枉用夸髯苏。三茅地肺互钩带,二华云气相萦纡。

蛟龙屈蟠待雷雨,仙灵仿佛回骈车。华盖一峰独秀拔,宛插玉笏翘犀株。

翠蛮玉笋左右列,脽尻股脚相欹扶。上洞下洞閟曲折,潜通小有涵空虚。

龙池幽窈验雨候,颇疑中有骊龙珠。峰独者蜀属者峄,上泉有埒下有澞。

坐客摩挲三叹息,苍然古色生眉须。海岳之庵书画舫,几伴此老浮江湖。

巧偷豪夺历千劫,阅尽春秋如蟪蛄。翰林好事过颠米,日餐蛾绿忘饥劬。

沧江夜夜虹贯月,莫令光怪惊菰芦。

填填车马走沙尘,中有伊人离俗氛。
千里不逢京下信,五年虚断海边魂。
何穷世事秋林叶,自在心灵晚岫云。
闻道西堂今粹隐,暮钟朝磬欲何云。

闲身行止属年华,故国春归未有涯。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墙外是谁家。

十五盈盈小。投钿盒心烟缭绕。流连辛苦,不道佳期竟杳。

蘼芜巷里人何在,豆蔻花中春已老。泪落天涯,断肠多少。

极目年年芳草。闻绣阁玉蛾不扫。何事尺素传来,征鸿悄悄。

侧侧轻寒白日过,濛濛细雨黄昏早。酒醒更阑,数声啼鸟。

龟灵鹤爽一臞仙,膝上横桐漱玉泉。
闻道妙堂访耆旧,未容归种石庄田。
长卿壁四立,杜老茅三重。
茶山穷次骨,憩寂以长松。
直干以栋宇,清阴自帡幪。
山泉落高处,审听是松风。
四海荆州吾所爱,虎贲谁似中郎。小孙今拟唤甘棠。添官前有例,簪笏看堆床。明日乃公归旧隐,后园乔木苍苍。青衫竹马雁成行。当年廉孟子,应有读书堂。

妇病不能进,儿啼不肯行。苍茫荒野外,北风鼓鼙声。

老幼夜中逃,失路入榛荆。月出天欲曙,山头烽火明。

邓卒一战溃,敌势遂纵横。昨朝使帖下,主将亦还营。

嗷嗷二十载,何时见升平。我生值世乱,世乱难为生。

绳床宴坐久,石窟绝行迹。能在人代中,遂将人代隔。

白云风飏飞,非欲待归客。

佛哀三界子,总是亲男女。恐沈黑暗坑,示仪垂化度。

尽登无上道,俱證菩提路。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瘦倚青竹杖,炉峰指欲归。霜黏行日屦,风暖到时衣。
凭槛云还在,攀松鹤不飞。何曾有别恨,杨柳自依依。

天生这个老狂身,随遇那知富与贫。山鬼无情应笑我,钱神有论任嗔人。

那知故旧长年别,喜得琴书逐日亲。几度看花沉醉后,一枝斜插白云巾。

中庭有一鸟,不飞亦不鸣。非不能飞鸣,但恐凡鸟惊。

问鸟从何来,仙山杳冥冥。白云壮羽翼,三年养始成。

有客知此意,见鸟两伤情。胸中起五岳,磊落何时平。

爰敕方国,礼行于乡。稽经诹律,属民横堂。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