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小渡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溪水流过小桥后一去不返,小船还得依靠着短篙撑开。
友情应该像山中溪水上的摆渡一样,不管风吹浪打却依然存在。
注释
三江: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
将:本义行、进,此处引申为流过。
得:应该。
山溪渡:常年设在山中溪水上的摆渡(船)。

鉴赏

  杨万里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六年授赣州司户参军,绍兴二十九年调任永州零陵县丞,隆兴元年赴调临安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乾道三年赴临安上政论《千虑策》,乾道六年除为隆兴府奉新知县,乾道六年因虞允文之荐除为国子博士,淳熙元年除知漳州,淳熙四年除知常州,皆不在吉水,唯有隆兴二年至乾道二年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居于吉水,故此诗应作于此二时期其中之一。又《诚斋集(江湖集)卷二》有诗《甲申(隆兴二年)上元前闻家君不伏西归见梅有感二首》于本诗之前,《诚斋集(江湖集)卷三》有诗《丙戍(乾道二年)上元和昌英叔李花》于本诗之后,故此诗断然不可能作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而只能作于隆兴二年(一一六四)至乾道二年(一一六六),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期间。

  隆兴二年正月,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同年八月四日,杨万里之父逝世,杨万里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丁父忧时期。在此之前,杨万里方才于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开始初次进入南宋官场,并由地方小吏一步步入职京城(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这正是一个读书人可以借机施展“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好时机。忽闻其父之病,出于孝道,不得已放弃大好机会,西归故里,这在政治上对于杨万里来说不吝于一个打击。同时,对于杨万里来说,其父之病,在亲情上对于杨万里也不吝于一个打击。然而西归故里吉水之后,同年八月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根据封建礼法的要求,父母之死皆应为之守孝三年,对于一个适才走上宦途不久,又有一定前途的读书人来说,这三年是极为艰难的,以前在官场上的一切都将归于破灭,一时前功尽弃,极易生出失意之感,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这样。同时,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在亲情上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古代讲求孝道,父母之死,特别是父亲之死,对于其子女来说是沉痛的,是失怙般的痛楚,这极易造成一种愁苦的心情。

  在这般官场失意亲人离去的愁苦心情中,却又是为友人送别之时,在三江小渡口,杨万里作了本诗。此诗前两句,作者简单描绘了三江小渡口周边的环境,营造了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使用比喻手法将“交情”比做“山溪渡”,并以自然界“风波”象征社会风浪,然后用“不管风波去又来”一句与首句“溪水将桥不复回”进行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全诗的主旨。

创作背景

  此诗选自南宋杨万里所著《诚斋集(江湖集)卷二》。据考杨万里《诚斋集》其一《江湖集》所收诗七百八十三首,皆为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至淳熙四年(一一七七)之间的作品。此诗所写之三江小渡故址在今吉水即杨万里故居之地,故而此诗应为杨万里在家乡期间所作。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猜你喜欢
酷暑不可处,相将寻昼凉。
清谈廕广厦,甘寝就匡床。
莲剥明珠滑,瓜浮绀玉香。
因知北窗卧,自信出羲皇。
华屋翠云深,云外晚山千叠。眼底无穷春事,对杨枝桃叶。
老来沈醉为花狂,霜鬓未须镊。几许夜阑清梦,任翻成胡蝶。
父{二豕}顽,子恶毒。
热血相喷。嗔拳相{上祝下土}。
如风吹水自成纹,医得耳聋成瞎秃。
冷地思量,笑不成哭。
乳峰将底报深冤。
老火烧空未拟收,忽惊快雨破新秋。
晚云浓淡落日下,已似楚江南岸头。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又还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深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

万态深秋去不穷,容程常背伯劳东。残星水冷鱼龙夜,独雁天高阊阖风。

瘦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听空空。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压断蓬。

白杨长映孤山碧。碧山孤映长杨白。春暮别伤人。人伤别暮春。

雁别迷塞远。远塞迷别雁。楼倚独深愁。愁深独倚楼。

白发老翁心似铁,网尽溪鱼犹未歇。船中浑是卖鱼钱,买酒烹鱼醉明月。

盖自云倾后,人间病各痴。生涯贫不定,世故老堪疑。

扰扰终何益,堂堂肯自知。好看相忆否,抖尽小囊诗。

丹霞覆苑洲,公子夜来游。终宴清露冷,折花登彩舟。

长安花事独相关,荔子丹时尚未还。无可藏身惟酒肆,何须埋骨向青山。

一瓢以外无馀物,荷插相从便不閒。到处饱餐到处死,故人多泪自潺潺。

山中怪物变,草木自四时,
秋水照短发,血气日已衰。
寒藤不知枯,青表上疏篱。
繁阴纵有日,已迫风霜期。
余生方自邻,孤吟欲何为。
八十一年前,科名已褎然。
依刘王粲檄,入洛贺循船。
受禅碑谁上,閒情赋自传。
江山英气歇,堪恨亦堪怜。

斗样城悬大海涯,凭栏双眼接烟霞。人家已绿千头橘,僧院才黄数点花。

水阔无声潮北上,峰回有影日西斜。旌旗猎猎防秋早,风起楼船鼓一挝。

四月深村尚峭寒,北风未许著衣单。药栏有信未何閟,桐叶逢馀岁尚宽。

园畔旧畦留雪迹,山头野烧入云端。未温茶熟浑无睡,新句推敲到夜阑。

东风吹暖雨,润下不能休。古道云横白,移时客共愁。
绿沈莎似藻,红泛叶为舟。忽起江湖兴,疑邻畎浍流。
此时无胜会,何处滞奇游。阵急如酣战,点粗成乱沤。
竹因添洒落,松得长飕飗.花惨闲庭晚,兰深曲径幽。
丝牵汀鸟足,线挂岳猿头。天地昏同醉,寰区浩欲浮。
柳眉低带泣,蒲剑锐初抽。石燕翻空重,虫罗缀滴稠。
荷倾蛟泪尽,岩拆电鞭收。岂直望尧喜,却怀微禹忧。
树滋堪采菌,矶没懒垂钩。腥觉闻龙气,寒宜拥豹裘。
名膏那作沴,思稔必通侯。蚌鹬徒喧竞,笙歌罢献酬。
山川藏秀媚,草木逞调柔。极目非吾意,行吟独下楼。

燕月辽云奉使年,骊驹怅别又秋天。萍踪复合非无日,叵奈当时已惘然。

犹记京华曾笑遇。衮绣云裳,尽显花王富。紫艳一枝仍似故,仙花不共凡花语。

池馆春风何处去。回顾十年,心事惊无数。莫问燕莺当日误,衔杯且为花枝赋。

劳劳枕席未曾宁,数到残更侧耳听。一似晨钟催早起,不知孤客夜常醒。

地寒无牡丹,芍药称奇绝。有花亦无香,开俟天中节。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