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直通向荒芜的小园;园旁也没有人家居住。诗人开篇用简练的语言,描写一处幽静的环境,通过对友人居所的描写,暗示友人的隐者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明月清辉映照,万籁俱寂,老僧轻轻的敲门声,惊动了夜 宿的鸟儿,引起它们的躁动不安,大概就是鸟儿从窝中飞出转个圈,又飞回巢中这个瞬间,被诗人抓住,用僧人的敲门声反衬周围环境的幽静。“敲”字用得很妙,而贾岛曾在“推”、“敲”两字使用上犹豫不决,后来在韩愈的建议下,使用“敲”字,两人因此也成为了朋友。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太古冰。腊雪清晨题牍背,红丝砚水不曾凝。
古有形法家,史官常著录。王生世其术,胸中罗海渎。
为我谈形胜,九州如在目。手持诸公诗,词华烂珠玉。
吾闻古者葬,沟壑为槥椟。缘情棺椁易,弥文宅兆卜。
古道日陵夷,异哉末代俗。送死徒空言,实侥生者福。
昔人信恬淡,今人苦多欲。纷纷衰世事,利涂宁异躅。
天地无终极,陵谷屡翻覆。纵观大化中,千载亦云促。
既死惟所遇,生取衣食足。不贪以为宝,斯言当自勖。
滴沥空阶不断鸣,淋漓彻夜到天明。残荷只送萧萧韵,落木仍兼飒飒声。
竹榻寒惊僧梦醒,松窗凉助客吟清。杜陵屋漏无乾处,喜见晨霜早放晴。
水驿灯明渐掩扉,雨中何处暮山微。萧萧落木征帆过,漠漠长河一雁归。
岁晚仲宣犹在旅,年来伯玉自知非。久?华发添青镜,未许淄尘上素衣。
幽人薄世荣,耕渔夙所喜。朝耘西华田,莫钓洞庭水。
浮湛干戈际,无誉亦无毁。酿秫云翻瓮,鲙鱼雪飞几。
客来具杯酌,客去味经史。缅怀清渭滨,何如鹿门里。
往者不复见,斯人亦云已。努力勤所业,庶免素餐耻。
衣冠盛世正堪期,底事南归倚钓矶。风暖池亭春酒熟,秋清溪月晚鲈肥。
身闲鳌海重开径,化洽乌城不闭扉。回首渺微天万里,清辉夜夜绕皇畿。
多难星霜改,留欢此日同。注床家酿熟,散发石林空。
片雨夷陵黑,残霞梦泽红。琼枝犹解渴,况复对车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