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李白往往写出很美妙的诗文,写的就像阴铿那样好。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喝醉后可以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就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想到我们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郭先生。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年幼的小童也让人感到清雅。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告辞离开。
李侯:指李白。佳句:指诗文中精彩的语句,借指美妙的诗文。
阴铿(kēng):南朝文学家,字子坚,官至陈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长于五言诗,声律上已接近唐律诗,为杜甫所称赞。
东蒙客:泛指处士、隐士。东蒙,此指鲁郡(今山东兖州)一带。
怜:喜爱。
共被:同被而寝,谓亲如兄弟。
日:一作“月”。
幽期:隐逸之期约。
北郭生:“北郭先生”的省称,借指隐士。
高兴:高雅的兴致。
小童:年幼的男仆。《杜臆》:见小童之清俊,便知主人不俗。
落景(yǐng):夕阳。景,同“影”。
寒杵:寒秋时的杵声。
屯云:积聚的云气。
橘颂:《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
谁:一作“惟”。欲:一作“与”。
莼(chún)羹:用蓴菜烹制的羹。
簪(zān)笏(hù):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悠悠:安闲貌。沧海情:谓无复簪笏之愿,而欲寄情江海,亦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
此诗先写作者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后写在范居处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席上三个人因此在各自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全诗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
全诗可分三部分。
开头六句为第一部分,叙写作者对待李白的交情。两人共被同行,亲如弟兄。“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可见作者是应约来此欢聚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见来此已是秋天,更见二人情谊之深。
中间六句为第二段,叙述两人同寻范十隐居。“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两句,叙途中之事。“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两句,写造访范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两句,写他们留连至晚。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写吟《橘颂》,对隐居而思物外之游。
虽然诗中有对李白的赞叹,但更多的是描出了友情的几幅简约入微的素描。“秋共被”“日同行”“寻北郭”“入门高兴发”“屯云对古城”“悠悠沧海情”,夜晚,白天,出城,入归,望天,问海,这种感情里,兄弟之情,心神相连,生生都是不会轻易断绝的。
刘辰翁以为“入门高兴发,侍立小重清”两句不可解,金陵生撰文认为此即曹洞宗所谓“不犯正位”,言小童清,则主人之清雅脱俗固不难想见。“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两句,朱彝尊谓“‘谁’字疑当作‘惟’字谓得”。金陵生据诗意认为当以“谁”为长。此联是正反两面言之,上句谓范十隐居自是为全其志节,如《橘颂》所咏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者;下句反诘,谁欲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若作“惟”则与结联“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表意重复。
这首诗写寻范居士仅数句,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确乎难能可贵。若论叙事的真实、细节的生动、形象的传神、语言的幽默,却不及李白同时的作品《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此诗大约作于公元745年(唐天宝四载),秋天的时候,杜甫再次来到前几年的旧游地鲁郡(今山东兖州),而此时李白有家寄住鲁郡任城县(今山东济宁),两人便相约同访鲁郡城北的范十居士。与李白的《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同时,可互相参照。
碧玉旋螺插暮烟,遥看桂子落僧前。试寻白水田头路,一苇横江浪接天。
忌日仍逢闰,星躔近一周。空山传御幄,茀路想行驺。
寝殿神衣出,祠官玉斝收。蒸尝凭绝坞,鼗磬托荒陬。
薄海哀思结,遗臣涕泪稠。礼应求草野,心可对元幽。
寥落存王事,依稀奉月游。尚馀歌颂在,长此侑春秋。
使者持节潇湘回,三吴消息愈堪哀。蛟螭盖饮太湖水,麋鹿又上姑苏台。
组练征兵盖百战,艰危报主须群才。君看眼底纷纷者,跃马卧龙安在哉。
那人归后,路迢迢、水隔更兼山隔。况我他乡,尚依人为客。
蘼芜满陌。已不是、向来浓碧。几许春光,斜阳送老,乌头啼白。
高楼梦回天已夕。记银屏掩笑,珠帐留舄。涩尽筝丝,剩苍苔粘席。
明蟾遥射。换一种、可怜愁色。要不相思,偏听断柝,又闻哀笛。
客向华山去,过宿长安坊。明日复延伫,大醉使君堂。
使君之父松鹤翁,银髯雪鬓来从容。见我更取大斗出,一饮已倾三百钟。
匆匆数语见胸次,四座通看独神异。此翁本是天上人,世间图画空相似。
徂徕之松千尺长,终日纷纷云气翔。南极老人跨鹤至,其下可许寻常当。
翁言明日是初度,满庭宾客如烟雾。使君自喜春日长,天际谁知有仙婺。
灵药闪烁堆玉盘,持以赠翁翁自看。一粒便可八千岁,几度笑观沧海乾。
我执翁手为翁语,世上如翁几人许。生儿不忝杜与房,举手争看乔共梓。
群仙今日上翁堂,何以赠之云锦章。綵衣先见二千石,使翁姓字千载香。
九里闲云万个松,经行记得旧时踪。黄金曾饰宋儒士,苍狗岂知秦代封。
风露横陈鸣鹳鹤,波涛澎湃起蛟龙。我来朗诵庐山句,清气飘飘欲荡胸。
老运行何否。叹拈来、劳心家计,红盐白米。花月心场诗酒社,只好追寻梦里。
把豪兴、销磨尽矣。避乱嘉州今四载,客天涯、莽莽谁知己。
潘岳赋,我重拟。
乡愁又逐秋风起。忆莼鲈、蜀山越水,魂驰万里。到处烽烟犹未靖,毕竟伊于胡底。
这归思、几时能已。待哺嗷嗷筹莫展,幸慈亲、健饭差堪喜。
剥必复,循环理。
把酒临江感慨多,西南天地正横戈。登楼有客依刘表,使粤何人下赵佗。
浪接三巴声激壮,观名一柱势嵯峨。偶逢春昼无烽火,听得琵琶几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