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兄弟俩在离家万里的黔州边远之地,依依惜别似乎忘记了身在逆境的羁旅生涯,野猿的悲鸣使我们从离别忘情中清醒,伤心的泪水落洒落在离别时的酒杯之中。
回忆起楚怀王梦见神女朝云暮雪之事,使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登天之梦破灭。夜雨淅淅沥沥,何时可以和兄长对床而卧,长聚相伴。
风雨雪交加急降,鹡鸰鸟在风雪中形影不离,鸿雁在风暴中惊慌的离散失群,飞不成行。
相必兄长你会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边,频频回首离别的方向,从今后还要多寄来书信安慰天涯断肠的我。
注释
元明:黄庭坚的长兄黄大临,字元明,弟兄两手足情深。
万里:指黄庭坚《书萍乡县厅壁》记述兄弟相送之事:初元明自陈留出尉氏、许昌,渡汉沔。略江陵,上夔峡,过一百八盘,涉四十八渡,进余安置于摩围山之下。淹留数月,不忍别,士大夫共慰勉之,乃肯行,掩泪握手,为万里无相见期之别。”代指路途遥远。
相看:相对。
逆旅:旅店。
三声清泪:古乐府《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觞(shāng):指酒杯。
攀天:代指仕途坎坷,阻力重重。
脊令:鸟名,即鹡鸰(jīlíng)。
鸿雁:喻兄弟
归舟天际:引用谢脁《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频书:常常通信。

赏析

  全诗感情深笃,首联即正面写离别的衷痛,掀起感情的波澜。在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情深谊长,忘记了是谪居异乡,暂寓逆旅。但无情的现实却是离别在即,归途迢递,兄弟将天各一方。野猿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于是点点清泪洒落在离别时的酒杯中。

  颔联写抱负落空,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长享天伦之乐。作者被贬当日与兄长黄元明同过巫峡时,回忆起楚王梦见神女的故事。同时也隐寓诗人往日的抱负,好似登天之梦,已经破灭。邪佞当道,仕途阻力重重,如《代书》:“屈指推日星,许身上云霞。安知九天关,虎豹守夜叉。”《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欲攀天关守九虎,但有笔力回万牛。”这一比喻又是来自屈原的“楚辞”,如《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闾阖而望予。”《惜诵》:“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夜雨”句则是用韦应物与苏轼的诗意,感叹什么时候兄弟能长聚相伴,对榻话旧。韦应物《示全真元长》诗:“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后经白居易沿用,“风雪”又化为“风雨”,其《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说:“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苏轼兄弟极喜此句,他们早年同读韦应物此诗,“侧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苏辙《逍遥堂会宿诗序》),所以他们的诗中常常咏及“对床夜语”,用以指摆脱了官场的束缚后,兄弟之间亲切温馨、自由自在的生活,如苏轼“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此句即为黄庭坚诗句的出处。“凉”又是暗用陶渊明“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的意思(《与子俨等疏》),形容归隐后的逍遥自得。黄庭坚在这里与长兄以退隐相约,表达了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而失望后,想在隐逸与天伦之乐中寻找慰藉的思想

  颈联既是写景,又是比兴,进一步申足兄弟之情。出句写大雪纷飞中,但见鹡鸰鸟相互依傍,同时也是喻兄弟患难与共。《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对句则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雁行”也是切兄弟之意,《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就写景而言,这一联是赋笔,但赋中有比,同时从睹物兴怀而言,则又是象中有兴。诗人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他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所以将雪称作“急”,风称作“惊”,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所写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正为黄庭坚所借鉴。这一联用典贴切,形象生动。对比鲜明,“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

  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说:“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黄庭坚化用此诗,而在写法上则吸取前人的艺术经验,比单纯写自己的相思来得更深婉蕴藉,更富有情致。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结句从对方落笔,反写兄弟思念自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写“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都是同一手法。结句作临别时的珍重叮咛之语:从今后可要多多来信,以慰我这天涯断肠人。诗人的满腔深情都倾注在这声声嘱咐中了。

  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成语上的深厚功力。他用典繁富,但经过锻炼熔铸,却显得浑成无迹;正所谓水中着盐,食而方知其味。由于善用典故、点化成语,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触发了层层的联想,所以这首诗读来令人回味无穷。黄庭坚的诗以瘦劲挺拔著称,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由于他宅心忠厚,感情诚挚,所以他的诗作,拗峭中仍不失深婉之致,尤其是为师友、兄弟赠答之作,更是情真意切,颇为感人,此诗即是一例。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绍圣二年(1095),作者因所谓“修史失实”罪名遭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其兄黄大临不远万里,亲送贬所,黄氏兄弟手足情深,分手时难舍难分,分别后作此赠别诗,以抒发兄弟离别哀伤之情。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上东门,门外柳。赠别每烦纤手。一叶落,几番秋。江南独倚楼。


曲阑干,凝伫久。薄暮更堪搔首。无际恨,见闲愁。侵寻天尽头。

许生精艺谁可及,材用刚柔以制笔。水盆洗出紫兔毫,便觉文章生羽翼。

蒙恬将军为动色,为是秦王旧时物。丞相斯曾从驾行,载此篆书封禅碣。

从秦至今几千载,兔尚存皮竹可采。利济天下功不有,入手千人万人爱。

我昔为郎居粉署,用笔唯于许生取。轻衫日对紫薇花,写遍江淹梦中句。

飞鹰搏平原,禽兽乱衰草。
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
白兔不忍杀,叹息爱其老。
独生遂长拘,野性始惊矫。
贵人识筠笼,驯扰渐可抱。
谁知山林宽,穴处颇自好。
高飚动槁叶,群窜迹如扫。
异质不自藏,照野明暠暠。
猎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
何当骑蟾蜍,灵杵手自捣。
寺占湖边数亩山,杖藜偷得一朝閒。
昨朝恰别居巢长,又喜新诗在壁间。
白日忽若暮,北风天正寒。
浓阴欲酿雪,云侣商量间。
群儿竞喜跃,婢子争仰看。
命席拨瓮碧,取醉期尽欢。
忆弄吟毫倚翠阴,也应新笋更成林。
感君潇洒赓诗句,不负凌虚一寸心。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平陵东,车隆隆,郭家小儿葬若翁。葬若翁,来送丧,谁其最贤槐里公。

槐里公,多奇客,迅如飙鹰虎如力。虎如力,卒夷灭,曷不将去击胡貊。

定山居士老騃痴,又作庄严大树诗。老去万无元宿在,种时多只此山知。

不分孔墨依身世,无补兴亡过汉隋。斤斧欲寻吾手病,力扶名教古人谁。

笔端奇处发天藏,事远怀人涕泗滂。馀子风流空魏晋,上人谈笑自羲皇。

折腰五斗几钱直,去国十年三径荒。安得一堂重写照,为公桂酒泻蕉黄。

哀矣乎!哀妇烈;烈妇之操霜比洁,烈妇之骨坚于铁。

烈妇之冤天地愁,鬼神环视皆泣血。幼承闺训本儒风,长遵礼义无玷缺。

结发嫁得名家子,有志四方远离别;别婿归宁依父母,晨夕女红忘疲苶。

世乱穷乡靡安居,豪家搀入争巢穴;瞥见如花似玉人,多衒金珠买欢悦。

不成欢悦反成嗔,罗敷有夫词决绝;夜深豪客强相逼,拒户骂贼声不辍。

一时喧哗邻里惊,客翻赖主勾盗窃;举家拷掠无完肤,女呼父母从兹诀:我死必诉上帝知,莫患仇家怨不雪!

千箠万棓不乞怜,甘心玉碎花摧折。哀矣乎!哀妇烈;

夫婿归来讼妇冤,妇冤不白夫缧绁。道路有口官不闻,半畏豪威半附热。

我欲伐下山头十丈石,表章正气勒碑碣;我欲磨砺匣中三尺剑,反缚凶人细磔剟。

时当有待志未伸,慷慨歔欷歌一阕。哀矣乎!哀妇烈。

微雪初晴下夕舂,薄寒渐减气和雍。虚阶土润轻尘少,小榻人閒倦态慵。

烟度柳丝风细细,冰消池水月溶溶。一瓯薄醉浑无事,卧听青云寺里钟。

力樯良农必有年,先修人事乃言天。
士非学问无由立,勿道家饶负郭田。

雨萼烟梢恰半春,九华峰翠绮筵陈。花香暗逐峰莲步,烛影潜交玉兔轮。

青鸟不传言外意,紫云应识醉中真。鸣珂拥户蓬壶夜,想见愁看撤舞茵。

潇洒幽轩面水开,轩前老树倚云栽。閒来倚杖过三市,醉后支颐看百回。

风雨欲随龙化去,云霄常听鹤飞来。结邻拟共荣枯事,遮莫人知是散材。

河伯夸秋涨,舟人健晚凉。橹声摇落月,山气郁苍苍。

精舍傍修岭,道山随眼明。
山遗僧偃迹,水作剡溪声。
无雨竹亦润,有风松更清。
上方真可住,不用触归情。
一人道有一人无,正令全提肘后符。
昨夜虚空开口笑,石人吞却洞庭湖。
上方一夜开香积,天晓堂中吃雪团。
信手拈来当面掷,不知谁识为人寒。

风雪岁云暮,胡为尚远行。惯抛游子泪,长系故乡情。

万里度梅岭,三年客穗城。离筵今夕酒,先是问归程。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