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兄弟俩在离家万里的黔州边远之地,依依惜别似乎忘记了身在逆境的羁旅生涯,野猿的悲鸣使我们从离别忘情中清醒,伤心的泪水落洒落在离别时的酒杯之中。
回忆起楚怀王梦见神女朝云暮雪之事,使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登天之梦破灭。夜雨淅淅沥沥,何时可以和兄长对床而卧,长聚相伴。
风雨雪交加急降,鹡鸰鸟在风雪中形影不离,鸿雁在风暴中惊慌的离散失群,飞不成行。
相必兄长你会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边,频频回首离别的方向,从今后还要多寄来书信安慰天涯断肠的我。
注释
元明:黄庭坚的长兄黄大临,字元明,弟兄两手足情深。
万里:指黄庭坚《书萍乡县厅壁》记述兄弟相送之事:初元明自陈留出尉氏、许昌,渡汉沔。略江陵,上夔峡,过一百八盘,涉四十八渡,进余安置于摩围山之下。淹留数月,不忍别,士大夫共慰勉之,乃肯行,掩泪握手,为万里无相见期之别。”代指路途遥远。
相看:相对。
逆旅:旅店。
三声清泪:古乐府《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觞(shāng):指酒杯。
攀天:代指仕途坎坷,阻力重重。
脊令:鸟名,即鹡鸰(jīlíng)。
鸿雁:喻兄弟
归舟天际:引用谢脁《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频书:常常通信。

赏析

  全诗感情深笃,首联即正面写离别的衷痛,掀起感情的波澜。在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情深谊长,忘记了是谪居异乡,暂寓逆旅。但无情的现实却是离别在即,归途迢递,兄弟将天各一方。野猿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于是点点清泪洒落在离别时的酒杯中。

  颔联写抱负落空,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长享天伦之乐。作者被贬当日与兄长黄元明同过巫峡时,回忆起楚王梦见神女的故事。同时也隐寓诗人往日的抱负,好似登天之梦,已经破灭。邪佞当道,仕途阻力重重,如《代书》:“屈指推日星,许身上云霞。安知九天关,虎豹守夜叉。”《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欲攀天关守九虎,但有笔力回万牛。”这一比喻又是来自屈原的“楚辞”,如《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闾阖而望予。”《惜诵》:“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夜雨”句则是用韦应物与苏轼的诗意,感叹什么时候兄弟能长聚相伴,对榻话旧。韦应物《示全真元长》诗:“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后经白居易沿用,“风雪”又化为“风雨”,其《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说:“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苏轼兄弟极喜此句,他们早年同读韦应物此诗,“侧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苏辙《逍遥堂会宿诗序》),所以他们的诗中常常咏及“对床夜语”,用以指摆脱了官场的束缚后,兄弟之间亲切温馨、自由自在的生活,如苏轼“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此句即为黄庭坚诗句的出处。“凉”又是暗用陶渊明“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的意思(《与子俨等疏》),形容归隐后的逍遥自得。黄庭坚在这里与长兄以退隐相约,表达了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而失望后,想在隐逸与天伦之乐中寻找慰藉的思想

  颈联既是写景,又是比兴,进一步申足兄弟之情。出句写大雪纷飞中,但见鹡鸰鸟相互依傍,同时也是喻兄弟患难与共。《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对句则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雁行”也是切兄弟之意,《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就写景而言,这一联是赋笔,但赋中有比,同时从睹物兴怀而言,则又是象中有兴。诗人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他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所以将雪称作“急”,风称作“惊”,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所写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正为黄庭坚所借鉴。这一联用典贴切,形象生动。对比鲜明,“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

  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说:“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黄庭坚化用此诗,而在写法上则吸取前人的艺术经验,比单纯写自己的相思来得更深婉蕴藉,更富有情致。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结句从对方落笔,反写兄弟思念自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写“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都是同一手法。结句作临别时的珍重叮咛之语:从今后可要多多来信,以慰我这天涯断肠人。诗人的满腔深情都倾注在这声声嘱咐中了。

  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成语上的深厚功力。他用典繁富,但经过锻炼熔铸,却显得浑成无迹;正所谓水中着盐,食而方知其味。由于善用典故、点化成语,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触发了层层的联想,所以这首诗读来令人回味无穷。黄庭坚的诗以瘦劲挺拔著称,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由于他宅心忠厚,感情诚挚,所以他的诗作,拗峭中仍不失深婉之致,尤其是为师友、兄弟赠答之作,更是情真意切,颇为感人,此诗即是一例。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绍圣二年(1095),作者因所谓“修史失实”罪名遭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其兄黄大临不远万里,亲送贬所,黄氏兄弟手足情深,分手时难舍难分,分别后作此赠别诗,以抒发兄弟离别哀伤之情。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閒窗结幽梦,此梦谁人知。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

山川已久隔,云雨两无期。何事来相感,又成新别离。

贤愚共在浮生内,贵贱同趋群动间。多见忙时已衰病,
少闻健日肯休闲。鹰饥受绁从难退,鹤老乘轩亦不还。
唯有风流谢安石,拂衣携妓入东山。

纨扇无聊鬓怯风,芙蓉波冷月溶溶。不知秋色来多少,飘尽西斋一树桐。

种菊无百本,朝夕涉小园。晴宵定微风,清露一何繁。

叶翻急雨态,花漾千珠盘。泠泠露心骨,匪我衣裳单。

沦浃九秋心,岁晚复何言。

十丈蒲帆,一篙秋水,仙舟天际。绣虎才人,珥貂贵客,归作承欢计。

当年射策,五云日下,胪唱魏公第二。羡璧人、天街衣马,夹道争看如蚁。

紫宸朝罢,讲筵初御,金碗天浆亲赐。东观深严,北门清切,待署黄麻纸。

君恩暂许,湖山佳处,添个宫袍莱子。须珍重、黑头卿相,碧纱名氏。

黌堂归去葛衣轻,怪底形容太瘦生。
抖擞悭囊偿酒债,安排嶮韵主诗盟。
妖韶梅老自馀态,滋味韩休薄大羹。
强策驽骀追逸驾,不堪才力但平平。
蹙鞠且徒为,宁如目送时。报仇惭选耎,存想恨逶迟。
促坐疑辟咡,衔杯强朵颐。恣情窥窈窕,曾恃好风姿。
色授应难夺,神交愿莫辞。请君看曲谱,不负少年期。

峨峨鹿洞讲堂开,万古精灵发越来。圣主崇儒垂切问,熙朝选牧必良才。

光风霁月君新领,古桧苍松地旧栽。从此洪钟时一叩,不教庭庑翳莓苔。

炊臼堂年以塞翁,乔门喜我更乘龙。庭闱菽水春生色,宗庙蘋蘩岁献恭。

冷暖半生多阿母,显融此日忆先公。剑江佳气冲牛斗,斜倚孤篷诉寸衷。

渡江云断桥,把酒风振袂。芳园遂幽寻,良友适远至。

谐谈且云欢,酬劝忽已醉。一雨洗尘襟,千山拂凉翠。

柘林既回薄,兰渚复延企。月转城东门,萧萧送归骑。

钱唐回首春狼藉。湖山依旧横金碧。何处是儿家。粉墙杨柳斜。佳期难暗卜。檀板传心曲。儿意带宜男。就中应未堪。
树阴如屋雾如潮,浅水流花落野桥。
忽忆去年秋八月,玉霄峰顶夜吹箫。

玉骨冰肌压众芳,鹅溪半幅贮春光。黄昏月淡霜风紧,只欠窗前影与香。

秋雨苏苏滴井梧,风吹妾梦到东吴。
生来自恨青溪近,独处无郎似小姑。

君不见鲁阳之西两山麓,十里连冈写平陆。青林白昼暗古祠,雀啅虚檐蛛网屋。

屋边怪石何瑰奇,凤筋虎骨连肌肉。巉岩欲下落涧渚,澒洞千钧一毫属。

天匠惟知刻画功,鬼力深忧护持哭。前峰高蹇下如揖,馀峰危剽皆俯伏。

披寻宿莽得佳趣,洼为溪壑呀为谷。香炉佛迹不在外,仙掌蛾眉此其足。

秀润潜涵夏木清,空濛映带春江绿。我知此必蕴灵异,何止怀藏易城玉。

阒寂嗟来麋鹿游,孤峻幸免牛羊触。自经千载禹刊凿,不逢万里秦驱逐。

踟蹰三绕回高冈,却立下视云苍苍。古今谁为好事者,后有韩子前奇章。

君不见玉川先生洛阳宅,脩竹萧萧独为客。他年如与鹤乘轩,可来相见铜驼陌。

姻戚崔卢贵。倒金樽、兰堂日午,广筵佳会。软舞娇歌都过了,志在高山流水。

催一霎、妆成奏伎。上客低徊频注目,为儿家、一洗筝琶耳。

娇顾影,自矜喜。

当时只解耽游戏。一年年、桃鬟高并,柳丝难系。弱蔓孤根无处著,随分萦依荆杞。

也算做、花开连理。茵溷飘零元不定,判百年、人事长如此。

浑不计,电光驶。

花南砚北一卷石,二十余年共晨夕。石从天上堕寒芒,人向堂前思手泽。

忆昔先子宰项城,闾阎疾苦按部行。群星灿烂月未明,眼前一星堕有声。

风吹荡漾拖金带,顷刻光摇薄萧艾。呼来舆隶亟挥锄,崚嶒著手供爬梳。

移归草堂结三友,霜雪皑皑都不受。苔衣摆脱离垢天,春去秋来同好丑。

此星此石居人寰,侧身茅屋傲松顽。风雨不动安如山,商彝周鼎纷斑斓。

因我得礼你,莫放屁撒屎。
带累天下人,错认自家底。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