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天下太平之时,像我这般无大才的过得很有兴味,闲时喜欢如孤云般逍遥悠闲,静时就如老僧的静空恬淡。
我将手持符节,远去江海,临去之前,到乐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时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注释
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一麾(huī):旌旗。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赏析

  此诗先说自己才华平庸,喜欢如孤云般自在,如和尚般清净,表达了一种闲适生活意趣;然后写自己临上任前对长安的不舍,回望唐太宗的昭陵,表达了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全诗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句一转。汉代制度,郡太守一车两幡。幡即旌麾之类。唐时刺史略等于汉之太守。这句是说,由于在京城抑郁无聊,所以想手持旌麾,远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长江,东南是东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转。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长安西边醴泉县的九嵏山。古人离开京城,每每多所眷恋,如曹植诗:“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赠白马王彪》)杜甫诗:“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至德二载自京金光门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传诵人口之句。但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则是别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写得既深刻,又简练;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谓“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时所作。杜牧,一心想报效国家。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职位清闲,难有作为。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所以这次请求外放,得到批准后,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心情。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今岁月和桂,不肯作中秋。一年惟此佳节,底事白教休。我已侵寻七秩,况复轮囷万感,合恨更分愁。先自无聊赖,雨意得能稠。天柱峰,知何处,老难游。痴云如妒,不知弦管可吹不。安得风姨扫荡,推出团圆月姊,便遣桂香浮。世事十常九,不使展眉头。

青青色堪染,欲辨不知名。根阴托乳鱼,水底抽新萌。

康乐池上咏,独与春梦成。

古径约城斜,锄荒可过车。
直穿深筱去,不比绕村赊。
伐树侵篱脚,裨塍掘涧沙。
欲为兰若处,松柏属吾家。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夜动霜林惊落叶,
晓闻天籁发清机。萧条已入霜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
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百八牟尼颗,携将万里游。归来还自笑,何不博凉州。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点缀须人力,招寻信妙缘。
使君殊不俗,把酒竟茫然。
草茅恨我非时样,五马驽材无寸奇。
千里赤城皆欲杀,一双青眼独蒙知。
每怀设榻迎徐意,尚拟扁舟访戴时。
炯炯此心常晤对,思公辄复诵公诗。

武夷之境多神仙,我亦驻此临风轩。方池清夜堕碧月,重帘白日垂洞门。

暗泉涌池紫波动,微雨在藻金鱼翻。倚阑照影清光底,柱杖卓石寻无原。

洗头玉女去不返,遗此丈八芙蓉盆。溪船明日泛九曲,出入紫翠听潺湲。

便从此地觅真隐,何必商山求绮园。

马谦斋园亭

簪缨席上团栾,杖藜松下盘桓,喷玉西风脆管。雪芳亭畔,秋香一树金丸。

雪中酬王一山

瑶园树老琼枝,玉奴酒捧金卮,十二阑干倚徙。探梅人至,灞桥诗等多时。

春情

一言半语恩情,三番两次丁宁,万劫千生誓盟。柳衰花病,春风何处莺莺?

明月楼上有赠

意中千里婵娟,楼头几度团圆?灯下些儿空便。柳惊花颤,何时长在樽前?

由德清道院来杭

丹炉好养朱砂,洞门长掩青霞,又上西湖去马。放心不下,姚源亭梅花。

寒夜书事

月移影落冰池,烟消香护帘衣,枕上佳人未知,雪篝重被,小梅招得春归。

桃源洞

苍云朵朵奇峰,翠蓬隐隐仙宫,醉眼帘花儿重?小桃溪洞,刘郎不信秋风。

春晚

翠帘不卷钩闲,华堂长见门关,血指频将泪弹。玉人愁惯,杏花楼上春残。

秋感

翠萍波底游鱼,碧梧井上啼乌,独立西风院宇。相思何处?芭蕉一卷愁书。

初夏稍清畅,山茨景弥新。桐花落井干,鸟语喜归人。

苔石当坐卧,松枝堪挂巾。高士一来此,忘言道愈真。

袅娜身材,经行处、金莲涉足。晨妆罢,黛眉新晕,素腰如束。丹脸匀红香在臂,秀肌腻滑凉生肉。记那回、同赌选花图,赢全局。
相思病,休殢卜。辜负却,杨枝曲。漫榴花堆火,翠阴笼屋。菡萏方池间艳蕊,画堂未许归云宿。任利名、踪迹久尘埃,教谁扑。
碧云芳草两悠悠,望断天涯此倚楼。
莫遣闲愁似江海,潮生潮落几时休。

西山朝旭隐高城,城下清霜百草平。沙岸风回江鸟堕,松林雪霁寺楼明。

泽冰乍合鱼犹上,硗土方坚麦未生。病后心怀自知少,负薪终日逐人行。

君不见子猷嗜好与俗殊,种竹不可一日无。
又不见太白清狂世绝伦,举杯邀月独相亲。
风流二子去已远,尘埃那复闻高人。
郑侯未遇身更閒,躬耕自乐岩谷间。
开亭容膝日寄傲,坐对嶕峣崒嵂之西山。
西山苍翠如堆玉,松奏笙竽云作屋。
澄鲜爽气日夕佳,不学时情易翻覆。
田文唾面嗔小儿。翟公署门良可嗤。
悠悠权利悲一时,乐哉此友谁能知。
郑侯与我论心久,年少相从今白首。
对山勿著绝交书,要须著我成三友。

不到奇穷总不奇,田园鬻尽忍长饥。家贫幸免官催税,事少惟来友索诗。

日出尚眠宵坐久,客来待借午炊迟。穷途莫道生涯尽,尽有文章作酒赀。

山自苍苍水自深,贤侯遗爱可胜吟。至今一个祠前月,犹照当年抚字心。

东坡居岭南,乃用鸡毛笔。仅闻值三钱,颇恨不容墨。

昔见吴季子,盛称阎颖花。良工选精毳,不似中缚麻。

猿叟晚狡狯,不能缚鸡卖。偶然用鸡毛,遂传湘中派。

其柔乃过羊,其韧乃敌狼。当年祝鸡翁,居然名其乡。

王郎持鸡毫,索我作大书。君家有家鸡,何似吾家凫。

为郎书一纸,问郎何所似。莫学凫翁章,还寻换鹅字。

有个人人,飞燕精神。急锵环佩上华裀。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

簌簌轻裙,妙尽尖新。曲终独立敛香尘。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