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君:这里指词人的妻子。一说此词为妻子思念丈夫

江楼:靠在江边的楼阁。

暂满还亏:指月亮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赏析

  这是一首借喻明月来倾诉别离之情的词。全词纯用白描手法写出,颇有民歌风味,情感真挚,朴实自然。结构上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深得回环跌宕、一唱三叹的妙处。上下片主体相同,只是稍加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匠心独具。

  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在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候多,难得团圆。这首词的特色,是文人词而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很亲切。民歌往往采取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像“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重复而稍加以变化的句子,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民歌中的复叠也往往是这样的。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这个比喻亲切而贴切。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到处漂泊,永不分离的赞词。

  下片里写“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的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个比喻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只有相随无别离”,是永不分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命意不同。同用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所比不同,构成多边。像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复具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这样的比喻,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用得又非常贴切,这是更为难能可贵的。作者经常在月下怀念妻子,所以产生上片的比喻;作者感叹妻子难得团圆,所以产生下片的比喻。这些是作者独具的感情,所以写得那样真实而独具特色。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风格和婉,含蕴无限。曾季狸《艇斋诗话》:本中长短句,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啸翁词评》: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讲道。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

赏析二

  此词中表面上说“恨君”,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说只有月亮相随无离别,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别离。下片借月的暂满还亏,比喻他跟君的暂聚又别。这首词的特色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

  这首词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民歌往往采用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像“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加以变化的重复,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像民歌中的重叠一样。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

  词中“江楼月”的比喻,很具有艺术特色。钱钟书曾讲过“喻之二柄”、“喻之多边”。钱钟书所谓二柄:“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词之学,亟宜指示。”例如“韦处厚《大义禅师碑铭》:”佛犹水中月,可见不可取‘,超妙而不可炔,犹云’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为心服之赞词。黄庭坚《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犹云’甜糖抹鼻子上,只教他舐不着‘,是为心痒之恨词。“同样这首词用水中之月作比喻,一个表达敬仰之意,一个表示不满之情,然而感情不同,称为比喻的二柄。镜喻于月,如庾信《咏镜》:“月生无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圆之相似王禹偁《龙凤茶》:”圆似三秋皓月轮’,仅取圆之相似,不及于明,‘月眼’、‘月面’均为常言,而眼取月之明,面取月之圆,各傍月性之一边也。“(节引自《管锥篇·周易正义·归妹》如例子中所讲同用月做比喻,可以比圆,又可比明亮,这是比喻的多边。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词人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说的是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片里也用”江楼月“作比,”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说的是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

  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一篇中用同一事物作比喻而表达不同感情,从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喻“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喻“待得团圆是几时”。一首词里,同用一个比喻,所比不同,构成多边。象这样,同一个比喻,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又有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这样的比喻,是感情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被词人用得非常贴切,这是此首词更为难能可贵的特点。

  这词的想象跟后汉徐淑《答夫秦嘉书》的想象颇有相似之妙处。徐淑说:“身非形影,何能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能同而不离。”徐淑虽用了两个不同的比喻,“何能动而辄俱”,“何能同而不离”,但与该词想象一致,所以这两人也可以说千载同心了。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 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 等. 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 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猜你喜欢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惊风飘白日。
忽然归西山。
圆景光未满。
众星灿以繁。
志士营世业。
小人亦不闲。
聊且夜行游。
游彼双阙间。
文昌郁云兴。
迎风高中天。
春鸠鸣飞栋。
流猋激棂轩。
顾念蓬室士。
贫贱诚足怜。
薇藿弗充虚。
皮褐犹不全。
慷慨有悲心。
兴文自成篇。
宝弃怨何人。
和氏有其愆。
弹冠俟知己。
知己谁不然。
良田无晚岁。
膏泽多丰年。
亮怀璠玙美。
积久德愈宣。
亲交义在敦。
申章复何言。

直到群峰下,应无累日程。高车入郡舍,流水出关城。
草色田家迥,槐阴府吏迎。还将海沂咏,籍甚汉公卿。

百卉秋具腓,先陨惟梧桐。岂无贞洁者,独立青霜中。

艳艳篱下菊,青青岭头松。与君为德友,相好永无穷。

不寐池塘夜,萧萧夏木重。
亭虚风趁客,水净月随侬。
蛙喜鸣如吹,蝉饥语似蛩。
一区真自足,何地肯相容。
春风未放花心吐,
尊前不拟分明语。
酒色上来迟,
绿须红杏枝。

今朝眉黛浅,
暗恨归时远。
前夜月当楼,
相逢南陌头。
恋郎思郎非一朝,好似并州花剪刀。
一股在南一股北,几时裁得合欢袍。

黄入宫槐,香分月桂,仙宴鹿鸣初举。江上峰青,曲中人远,传遍湘灵佳句。

锦笺遥,芳信速,早到竹西路。

登高处。

忆当日、篝灯深语。西窗下、樽酒论文几度。綵笔掣青霜,不加点、赋成鹦鹉。

共说钱郎,好添修、龙楼凤宇。问少年同学,若个才情如许。

碧玉环深,一尊同醉清明后。绿阴晴昼。多少闲花柳。

身世虚舟,日月惊跳走。谁豪右。忘怀惟有。拍泛船中酒。

花谢东风搅离思,愁翻缟袂忍轻分。月明梢送临溪水,春树遥怜隔暮云。

发气消磨消铁衣,夜看太白刘华辉。
旧时麾下谁相间,半去封侯半不归。

朔雪漫沙几白羝,胡风吹冻满毡衣。少卿驼马弥山谷,何似中郎一节归。

马家巷里水西头,树树垂杨可系舟。却趁杨花飞过岭,向人行处不能休。

匣剑久沉埋,利器无人知。挟以走四方,茫茫将何之。

狂寇方跳梁,军书旁午驰。龙泉日横腰,赖汝扶倾危。

况乃江淮间,正在需人时。

谁谓江海深,不知涕泪多。谁谓长安乐,愁思当奈何。

长安多贵游,骏马横经过。晨朝铜龙门,夕醉玉山阿。

可怜湖湘子,十日九不起。问我何所忧,问我何所喜。

昨夜梦娟娟,尺素剖红鲤。觉后乃微茫,怆悢殊未已。

忧喜两循环,故故回我肠。我怀不可诉,独坐增徊徨。

五月涪江信水生,凄迷风雨下夔城。舟经巴子峡东夜,心折清猿树里声。

逐客漫搴幽岸芷,孤臣空濯旧时缨。沅湘何处三闾国,欲拟招魂吊屈平。

一代风骚肇此乡,汨罗千载尚流香。魂来只合栖兰芷,何事人间寄草堂。

二十年前旧酒人,牡丹香醉绿绒茵。如今红豆香嵌骨,不信琼酥又入唇。

系马柳堤终耐想,飞龙药店定无因。眉州记得天驹好,此日玻璃可是春。

幽花阵阵随风减,芳草萋萋逐雨添。闷倚琐䆫听紫燕,不知粉蝶过朱帘。

南山有异草,不逐众卉荣。古澹无颜色,幽芳有馀情。

结根千仞冈,似吸阴阳精。小物有至性,近垢不得生。

严霜无遗秀,卓彼犹峥嵘。虽非松柏质,可结岁寒盟。

世无知之者,含风以凄清。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